顺风顺水的商业故事,在光伏行业的上行周期并不罕见。一旦行业进入整体下行却又当如何呢?
撰文 | 叶均
出品 | 光伏Time
常言道:“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这句鼓励人们不应因错失过去的时机而放弃现下努力的俗谚,放在如今的光伏行业显然并不成立。
日前,创业板上市公司向日葵发布公告表示,子公司浙江隆向已正式完成注销,将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这意味着,继三年前剥离光伏业务之后,向日葵这一曾经位列中国光伏电池厂商前十名的行业老将,才重返光伏赛道不多时便要再度仓皇败走,其计划总投资30亿元建设的10GW TOPCon电池项目也彻底宣告终结。
※ 知名浙商“懒人”吴建龙
对光伏行业的“老人”来说,向日葵这家公司的名字应该并不陌生。
相较于标榜“赌性坚强”的新能源同行,公司创始人吴建龙最常被公众提及的标签几乎是另一个极端。他早在2011年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就曾直言自己是一个“懒人”,很少在上午10点前起床,且周末绝不工作。
而向日葵这家公司的创立,也是出了名的“草率”。
2004年年底,全球光伏行业正处低迷时期。吴建龙在去西藏旅游的路上偶然看到太阳能发电站,回到绍兴后与当地太阳能技术人才周晓兵只相谈十分钟,就确定下要创办光伏企业的想法。
在此之前,吴建龙甚至完全不了解新能源产业,“在施正荣成为中国首富前,我都不知道他是谁。”
据说,由于当时手上资金紧张,吴建龙不敢告诉银行自己“在折腾这些当时几乎没人懂的行业”。
为了创办向日葵,吴建龙一度向银行隐瞒了贷款用途长达10个月,甚至还卖掉了利润一直很好的超市资产。
即便如此,2005年成立的向日葵还是很快在光伏行业闯荡出一片天地。由于主要客户多在德国、意大利为主的欧洲国家,德交所曾12次赴华,一度承诺以30倍的市盈率邀请向日葵在德国上市。
2010年8月,向日葵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成为浙江绍兴的创业板第一股,同年营业收入达到23.3亿元。吴建龙则摘掉了“隐秘富豪”的帽子,在胡润当年发布的能源富豪榜中以近90亿元身家坐上中国能源行业新首富。
事实上,这样顺风顺水的商业故事,在光伏行业的上行周期并不罕见。一旦行业进入整体下行却又当如何呢?
自向日葵上市后的第二年开始,中国光伏产业一头撞上了“双反”危机,公司在光伏行业取得的历史最高净利润也定格在了上市当年的2.51亿元。
直至2018年“531新政”发布,光伏产业“最黑暗的时刻”来临,向日葵当年净利润巨亏11.25亿元,同比骤降近5000%,直接迫使其逃出光伏赛道转投医药产业。
至于在2023年初,试图以TOPCon电池业务重返光伏产业,只能算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昏招。
※ 公司现名“浙江向日葵大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自去年以来,已经有多少光伏厂商被行业“出清”?
仅在上市公司层面,今年已有近10家光伏上市企业惨遭ST,江苏阳光、爱康科技、亿利洁能、首航高科先后退市。
又有不到半年便放弃的奥维通信、转让百亿项目的皇氏集团、深陷停产欠薪危机的阳光中科、因美国东南亚关税而放弃收购跨界的交建股份等等一众光伏新晋玩家相继出局。
光伏产业下行周期的火烧遍了全行业,头部企业又有几家能够幸免?
※ 网传阳光中科欠薪图片
今年第一季度就已初露端倪的惨淡的业绩表现,到半年预报已成为倍增的巨额亏损。
过去在硅片、电池片、组件等核心环节上赚得盆满钵满的光伏大厂,如今个个创下令人胆寒的天价亏损。
通威股份、TCL中环、双良节能、弘元绿能、京运通、亿晶光电等大批龙头企业广受冲击,端的是哀鸿遍野。
如若绕开最“卷”的国内市场,将目光放在作为向日葵这类企业传统优势的欧美海外市场,如今也早已时过境迁。
今年以来,美国对国内光伏组件企业在东南亚四国展开一轮“双反”调查,让早在东南亚大规模铺开产能的头部光伏厂商无不哗然。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初步裁定认为,有合理迹象表明,美国的产业因从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四国进口的晶硅光伏电池(无论是否组装成模块)而遭受实质性损害。
全球范围的光伏政策环境变幻莫测,大企业面临大规模产能失效、资金损失,对中小企业而言则可能是致命危机。
上月中旬,意图收购博达新能70%股份的交建股份行动戛然而止。
而前者的主要生产基地正位于越南及柬埔寨,且最早进驻美国市场的光伏企业之一,旗下产品超过90%销往北美市场,势必受到贸易保护政策的直接冲击。
※ 实施贸易壁垒的国家正在增多
来源:CPIA
不少光伏行业参与者可能都会有相同的感受,在这史无前例的全产业链下行背后,是光伏行业周期性变化加剧。
技术迭代、产能过剩、价格暴跌、项目延期等情况集中出现。
2015年以前,旧霸主BSF(铝背场电池)曾长期占据主流市场;2016年PERC开始大规模量产,市占率于此后数年迅速爬升,到2020年PERC市场占比已经达到86%,其后又作为主流技术存在了3年。
到本轮TOPCon强势崛起,却仅仅花了两年时间便成功站到了行业舞台的正中央。
从大规模产业化距今一年半左右的时间,TOPCon产能的激增已然颠覆行业最初的估计。
据InfoLink光伏技术趋势报告,目前包括在建产能,TOPCon总体产能有望逼近900GW,足以满足未来五年绝大部分的市场需求;未来五年基于TOPCon组件出货量预估的TOPCon技术市占率将保持在70%~80%左右。
另据国际能源署(IEA)的预估,到今年年底,全球太阳能电池板供应量将达到1100千兆瓦,是目前需求预估的约三倍。
就价格来看,多晶硅等多环节价格击破成本线。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在日前的演讲中表示,组件的开标价格持续下跌,基本上在0.7-0.8元/W的范围内,导致相关企业加剧亏损。
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项目终止/延期、企业停工停产、职工裁员风波已不可避免地成为行业新常态。
王勃华透露,当前多晶硅行业开工率基本在60%,而硅片、电池片、组件等环节平均开工率在50%~60%,停工停产的公司数量仍在增加。
“一步错,步步错”本是光伏赛道的常态,想要在现下的光伏行业分一杯羹又何其困难?
全产业链的生存环境早已今非昔比。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