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产、价格,能否持续?

 

撰文 | 戏台 

出品 | 光伏Time    


2023年末,光伏行业全链亏损已非新鲜事,亏不起的一众企业焦急等待雪夜后的春暖花开。


上周,组件厂商下发给经销商的涨价通知传遍市场。尽管不少人站在供需失衡的角度,认为涨价更像谣言。并且,此时亏麻了的二级市场蠢蠢欲动,比以往更加渴望回弹的利好消息。


不可否认的是涨价的确来了。最早的消息来源是券商的草根调研,部分一二线组件企业开始试探性涨价,2月26日至29日两个开标的光伏组件项目,PERC均价0.851元/w,出现1-2分的涨幅;TOPCOn均价0.915元/w,涨幅达2-3分/w。


光伏Time询问了经销商,部分一线品牌组件确有涨价境况,甚至少量版型报价涨幅超过3分钱。在2024年2月29日济南举办的的中国(济南)国际太阳能利用大会中,一二线TOPCon厂商也都统一报价为0.9元/瓦+。


短期来看,价格在涨,时间线拉长,价格也在涨。


从两个时间节点的招投标情况观察,可以找到依据。


1月9日,中国电建2024年度光伏组件框架入围集中采购招标开标,共55家组件企业参与投标,从开标结果来看,P型最低价0.806元/W、N型最低价0.87元/W。


2月26日,云南曲靖经济开发区268MWp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光伏组件设备采购中标候选人公示结果显示。公开信息显示,本次招标明确要求580w以上N型双玻组件。价格方面显示,第一中标候选人投标报价为0.96元/瓦;一道新能源和晶科能源为第二、三中标候选人,投标报价分别为0.974元/瓦和0.97元/瓦。


即便中国电建的开标价格并不含运费,但0.1元/瓦的巨额差价足以抹平这一差异。



反弹


涨价有合理性,从经营角度看,亏本抢单并非长久之道。


2023年光伏新增装机发力。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216.88GW,累计装机量达到6.1亿千瓦,相当于2019-2022年国内新增装机量的总和,创历史新高。


如此规模的市场,却并没有为企业带来稳定利润。


如果回顾2023年的企业业绩情况,则会发现大多企业在前三季度都在大把赚钱,到了第四季度却急转直下。核心原因在于技术迭代期间,产能过剩严重,为了获取订单,企业普遍采取了低价竞争策略。


2023年N型组件价格从2元/瓦迅速跌落至1元/瓦,目前N型组件价格虽然有微弱回升,但却依然在0.9元/瓦的价位徘徊。有业内人士曾在2023年指出,彼时一线厂商的TOPCon成本为0.95元/瓦,也就是说2023年第四季度,相当量的订单都在亏本状态下完成。


当然,也有不少企业没有积极参与价格战,以老牌玩家隆基绿能、晶科能源为首的企业选择了缓步调价。


经过几个月的鏖战,二三线企业以及落后产能进入快速出清状态,有媒体统计息,部分厂商裁员比例高达20%,有电池生产企业减产近30%。大潮下,抛弃低价抢单的策略也在情理之中。


有业内人士做出分析,对于业主单位来说,低于1元每瓦的价格已经可以满足投资收益需求,牺牲品质追求二三线小厂的更低价格不必要。


厂家给出的涨价理由多样,例如,春节假期过后,需求回暖导致库存量不高。


在海外市场方面,光伏行业迎来了需求回暖的好消息,有研究机构表示2024年全球光伏装机可达450GW。其中美国和印度市场的装机规模预计增幅超过30%。


Inforlink consulting 在2月28日发布的分析中指出:由于春节前后许多企业规划放假与减产,节后随着组件采购需求的释放,电池片陆续出现阶段性的供应紧张趋势,也引导厂家尝试性的调高电池报价,182 尺寸 P 型报价达到每瓦 0.4 元人民币;N 型也调高至每瓦 0.48~0.49 元人民币的报价范围。


目前三月厂家预判未来需求回升而提前备货,三月排产上升 50-53 GW 左右的体量,然而整体市场回温速度仍有待观察,欧洲目前正处于补库阶段,国内大型项目开动速度需要时间发酵。


值得注意的是,inforlink consulting还指出,组件端涨价有一厢情愿的意味:从春节过后,厂家酝酿 PERC 产品涨价每瓦 2-4 分人民币,然目前观察终端接受度目前确实并不明朗,三月整体预判价格恐以持稳为主,低价区段目前稍有上升,需等待整体需求上升。


另外,根据硅业分会的数据,硅料价格在春节前已经连续三周呈上涨趋势,为下游产品价格上涨提供了支撑。



持续疑问


光伏产品的价格起伏,受库存的直接影响。


从排产来看,根据infolink consulting统计,1月硅料单月产出17.24万吨,环比+6.33%;组件全球排产48.66GW,环比-11.97%,国内组件排产42GW,环比-13%。


2月整体全球总排产约37-38GW,国内由于春节假期,导致排产仅有 31-32 GW,环比下滑10%左右。预计3月有望明显修复,预计全球排产达到48-50 GW,国内排产有机会达到 42-44 GW。


持续减产,恰逢海内外装机需求回暖,厂商库存压力减少。春假过后,组件端排产反弹迅速,目前多家光伏企业组件排产情况良好,部分头部企业出现了满产情况,可以侧面说明短期市场预期有所改善,但不能决定更远的未来。


企业在面对严峻的过剩形势时,进入了做好自己,看好未来的“佛系”阶段。


部分二线企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市场价格没有见底时,尚拥有一定的价格优势,从一线品牌手中争夺订单,但目前主流厂商主流产品价格下落过大,导致自身厂家产品优势不再。


部分二三线企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身也拥有钙钛矿、BC等技术路线储备,但由于种种原因只能等待投入、生产等成本大幅下降才会考虑进入。


一线品牌的回复则显得较为统一,坚定看好未来光伏市场,坚持做好自身产品。


跨越周期,除了企业本身要具备技术、品牌、成本等优势,还需要在需求端提升需求质量。


目前已有一些央国企在优化招投标策略,在有效投标报价中对不正常、不合理的最低价格作废处理。参考其他行业响应招投标法第三十三条规定所采取的“成本限价招标法”,当投标价格低于成本价时进行废标认定。


这一举措,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光伏企业长期高压竞争留下的“疲惫”。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