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光伏巨头,连续六年亏损数十亿,如今戴帽又挂星,已经走到退市边缘。
撰文 | 宏海
出品 | 光伏Time
在门庭若市、竞争激烈的光伏行业中,产业链各企业你追我赶,激烈的竞争以及变化的市场催生出不少细分场景中迅速变化的“排行榜”,造富神话也在光伏领域周期性地不断上演。
然而,有人欢喜也有人忧,新王的登基往往意味着巨头的陨落,成王败寇、弱肉强食是这个行业唯一的生存法则。
在如今光伏行业群雄逐鹿的局面形成之前,中利集团在业内早就声名鹊起。2012年,在一片哀嚎的行业寒冬中,逆势增长的中利集团是人人羡慕的对象。
可彼时谁也不曾想到,早在2009年就上市,成长为光伏巨头,并被冠以“光伏扶贫第一股”的中利集团,现在会沦落到退市边缘。
转瞬之间,巅峰掉谷底
中利集团前身为常熟市唐市电缆厂,成立于1988年9月,于2009年11月成功在深交所成功上市。
※ 中利集团最早是靠着电缆业务发家
2011年,中利集团以4.82亿元的价格收购了江苏腾晖电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腾晖光伏”)51%的股权。借此,中利集团正式杀入了光伏市场。
随后的一年,受欧美政策限制影响,国内光伏行业迎来寒冬,整个市场表现低迷,许多企业业绩出现亏损,业内哀嚎声四起,而刚刚被中利集团收购的腾晖光伏营收却逆势增长31.8%。
此后,中利集团的光伏业务发展按下了加速键。
2015年,中利集团提出“万农光伏”概念,开创了企业垫资建电站,地方保留产权,融资返还企业的新玩法。之后三年,中利集团拿下数百兆瓦项目,收入增加数十亿。到2017年,中利集团整体营业收入达到了近180亿元,凭借光伏扶贫项目,中利集团还被业内称为“光伏扶贫第一股”。
当时的中利集团可能没有想到,这一年也是中利集团最后的巅峰了。
一方面,这种垫资的模式虽成功让中利集团拿下数百兆瓦扶贫项目,但同时也为其发展埋下巨大隐患,资金垫付数十亿,却不能及时并网;另一方面,中利集团的成功使得许多玩家都涌入光伏扶贫赛道,造成了无序扩张,许多企业开始贷款负债强项目,加剧了经营风险。
※ 王柏兴是中利集团实控人、原董事长
2018年,国内光伏补贴政策出现变化,再加上相关部门规定光伏扶贫电站不得负债建设,企业不得投资入股。这一年开始,中利集团开始连年亏损,业绩一路下滑。截至2022年,中利集团已经连续5年亏损,累计亏损近70亿元左右。
同年,其股票交易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中利集团”的名称被变更为“ST中利”。除此之外,中利集团还传出资金非法挪用丑闻,而这可能也是其戴帽ST的原因之一。
目前,中利集团已经走到了悬崖边,面临着退市的风险。
亏损严重,戴帽又挂星
近日,ST中利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
2023年,ST中利营业收入超40.51亿元,同比下滑50.3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近14.97亿元,同比下滑214.68%;扣非净利润亏损近13.03亿元,同比下滑74.36%。
对于业绩亏损的主要原因,ST中利也在报告中进行了说明:“2023 年公司处于预重整阶段,受运营资金紧张的不利影响,产能无法完全释放,订单承接受限。”
除了主营业务业绩情况,中利集团的光伏相关产品销售生产及库存情况也值得关注。
中利集团的晶体硅太阳能光伏组件销售量、生产量比上年减少 42.1%、31.85%,但其库存量同比上涨了29.65%。对此,中利集团表示主要原因是受公司运营资金影响,产能无法完全释放,产销量大幅减少,年末为赶客户交期,组件集中出运,考虑海运时间,组件库存量增加。
商业电站方面,2023年中利集团并无大规模地开发与出售,商业电站销售量、生产量分别比上年下降 88.57%、90.67%。而扶贫电站销售量、生产量则均为0兆瓦,库存量与去年相同,没有发生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在发布2023年业绩报告当天,中利集团还发布了一则新公告。据公告显示,由于其最近三个会计年度扣非净利润孰低者均为负值,且最近一年审计报告显示其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中利集团股票将从4月25日起被叠加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及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已经被“ST”的中利又被挂星,股票名称从ST中利变更为*ST中利。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8月,中利集团发布重组公告。据公告显示,其与产业投资人常熟光晟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晟新能源”)签署了《重整投资(意向)协议》。据了解,常熟光晟新能源由厦门建发股份全资控股,为厦门地方国企。
※ 腾辉光伏已经进入预重整
据报告显示,中利集团及其旗下7家子公司均已正式启动重整相关程序,其中腾晖光伏已进入预重整。
从目前情况来看,营收情况可能已经不是中利集团的核心关注的问题,现阶段最重要的就是配合重整程序以保障其顺利进行,只有这样,中利集团才可能有一线生机。
实际上,新能源行业中,重组成功再登高峰者并非个例,但其过程无一例外都充满变数,对于中利集团来说,重整之路,道阻且长。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