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中国新能源电力圆桌”2023年一季度闭门会深圳召开。中国华电、国家电投、中广核新能源、深圳能源集团、深圳燃气集团等新能源投资企业,远东控股、亨通电力、特变电工、明阳龙源电子等新能源材料及设备制造企业,深圳供电局等电网企业代表参与会议和调研活动。本次闭门会议由《能源》杂志、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联合承办。
在专题发言环节,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太阳能发电分会会长吴金华、综研院新能源与低碳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宇分别围绕光伏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展望、“双碳”目标下深圳绿色低碳产业与电力系统转型作专题报告。
在圆桌座谈会议环节,与会嘉宾围绕2023年新能源发展规划与战略、沙戈荒等新能源大基地项目开发与运营模式、风光储发展趋势研判、新能源发展如何服务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等议题讨论交流。
2022年,我国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扎实推进,全国风电、光伏发电新增装机1.25亿千瓦,连续三年突破1亿千瓦,已成为我国电力新增装机的主体。
2022年,风电、光伏发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可再生能源的能源保障作用越来越明显。国内新能源企业不断攻坚克难,持续推动新能源产业技术进步、成本下降,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进展顺利。可再生能源竞争力不断增强,光伏治沙、“农业+光伏”、可再生能源制氢等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
与此同时,新能源发电项目的经济收益受供应链市场波动影响大,硅料、钢材等原材料价格变化影响风电、光伏开工建设节奏。新能源发电同时面临电力市场化交易比例增加、电力辅助服务成本增加、配套储能商业模式不清晰、隔墙售电面临政策壁垒、新能源外送消纳能力不足、产业配套等问题。如何平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是新能源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与会专家、企业代表提出,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需要建立协同发展机制,提高设备运行水平,摒弃低价中标、恶性竞争,共同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推进科研单位与新能源投资企业、新能源材料及设备制造企业、电力输送企业合作,进一步推动新能源电力产业发展。探索发展农光互补、渔光互补、海洋牧场等应用场景,创新“电-氢-电”运营模式。推动储能示范、零排放示范区等综合能源利用项目落地;完善政策市场机制及技术标准,推动虚拟电厂健康发展。
座谈会结束后,与会嘉宾前往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开展走访调研。
“中国新能源电力圆桌”由《能源》杂志联合国内主要新能源企业于2019年发起设立,旨在搭建新能源行业高级对话平台,通过季度闭门会议、产业链调研、研究咨询等方式,为新能源企业投资决策提供支持,推动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建设。
扫码咨询加入“新能源电力圆桌会”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