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千公里蜿蜒崎岖,沿着绵延不尽的山路,大凉山的轮廓在晨曦微露中若隐若现。12月24日,一场依托国家能源集团“领雁工程”匠心筹备的专家进课堂实地指导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在四川公司定点帮扶凉山州布拖县内延伸、拓展。

图为专家正在听课评课

6名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专家翻山越岭、远赴布拖,深入依撒中学和拖觉镇小学,观摩课堂、听课评课、现场指导、分享经验……这场意义非凡的活动,就像一场“及时雨”,精准地洒落在布拖县乡村教师这片“渴望成长的田野上”。

往来穿梭于拖觉镇小学教学楼走廊上,三年级二班教室传出琅琅书声,孩子们正襟端坐、目光炯炯。“小英,我相信你,一定行!”语文教师何莫蓉轻俯身躯,嘴角微微上扬,脸颊两侧的酒窝伴随着笑意显得格外温暖。“我……我……”小英犹犹豫豫、嘴唇微张、声音不断颤抖着,“妈妈,我爱你。”终于,小英一个字一个字,吞吐却完整地朗读出整句绘本语言,眼泪在何老师的眼中不停地打转,她自豪地一边鼓掌一边夸赞到:“小英,你太厉害了!原来你的声音这么好听!”顿时,课堂上掌声此起彼伏。

图为孩子们正在课堂里大声朗读

曾经的小英,总是眼神游离、一言不发,常常被误认为是哑巴,在专家、老师一步步的有效引导、鼓励下,终于开始一个字一个字地轻微发声,今天出乎意料勇敢完整地朗读。

经过专家们倾囊相授,“一对一”针对性现场指导,毫无保留的教学经验分享,深入浅出的课堂解读,布拖县教师们将前沿教育理念、实用教学方法,转化运用在课堂上,用语言播种、用汗水浇灌、用智慧点拨出累累硕果。

“专家们的悉心指导与耐心赐教,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大山里传统教学的思维盲区,让我们学会从每位孩子作为不同的个体出发,循循渐进引导他们更加自信地迈出每一步。”依撒中学李阿英老师在培训结束后激动地分享着自己的体会。

一整天下来,这场知识的盛宴润泽了布拖县100余名一线教师,源源不断为他们的教学思路注入潺潺清泉,还辅导了300余名中小学生,在彝族孩子们心间种下求知探索的种子。

图为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踊跃发言

老师们原本局限的教学视野被瞬间拓宽,陈旧的教学思维焕然一新,收获的那些实打实、能落地生根、复制推广的教学经验,犹如一把把密钥,为全县教学质量的提升打开了新的大门。

夜幕低垂,暮色渐浓,一线老师与专家们的交流探讨还意犹未尽,“一天的培训与交流,我们感受到县域老师们对学生无私的爱,非常感动。在少数民族地区有这样的教师队伍,让我们对提升县域基础教育质量充满了信心。希望老师们能将所学转化为实际行动,为布拖县教育贡献力量、添砖加瓦。”北京师范大学送教专家柳杨的话语掷地有声,笃定的眼神中流露出决心与憧憬。

图为老师正在现场指导

这场远赴千里的“照亮”,是国家能源集团与北京师范大学携手共赴教育振兴的动人故事里的小小缩影,怀揣着推动乡村振兴与助力教育强国的热忱,通过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向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双方一拍即合、深度合作,把目光聚焦到布拖县这片土地,决心依托“国能乡村振兴‘领雁工程’”,在这里干出一番实绩。

他们立下宏愿,为布拖县教育“强基固本”,让“头雁”领航、“群雁”齐飞,打造示范校、雕琢优质课、培育带头人,通过三年一周期的跨年度、递进式、分类分层分科专项研修,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拉起建成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真正实现教育助学、筑梦、铸人。(路遥 张涛)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