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件厂商的双线博弈:技术升级风潮与擦边中标策略并存。

 

 撰文 | 宏海

 出品 | 光伏Time


近日,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2024年光伏组件(第二批)框架协议采购招标发布中标候选人公示。

 

从项目自身来看,本次框采总容量为15GW分为3个标段,其中标段一为N型、双面双玻,采购容量最大,为13.5GW;其次是标段三的BC采购容量为1GW;而标段二为异质结HJT采购,容量最少,仅为0.5GW

 

根据公示内容,本次招标共14家企业入围,分别是隆基绿能、晶科能源、正泰新能、通威太阳能、晶澳太阳能、一道新能、华阳新能源、协鑫集成、英利能源、天合光能、东方日升、华晟新能源、润海新能源、华耀光电。

 

详细情况如下:

 

 华能2024年组件(第二批)框采情况

 来源:招投标

 

值得注意的是,华能集团在去年12月就发布过2024年光伏组件框架协议采购招标,框采总容量为10GW,分为三个标段。

 

其中标段二为N型、双面双玻采购,容量最大,为7.5GW,标段一为P型、双面双玻采购,容量为2GW,标段三的异质结HJT采购容量则和本次框采容量相同,均为0.5GW

 

可以看出,最近发布的二次框采与去年年底发布的框采最大区别有两点,一是增加了N型、双面双玻的采购容量,二是没有进行P型、双面双玻的采购,同时增加了1GWBC组件采购。

 

此次华能集团采购项目的变化,既是其在技术选择与市场布局上的调整,又与光伏行业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趋势息息相关。

 

一方面,受技术迭代和产能出清影响,整个市场中N型组件采购正在大幅增加,而由于转换效率逐渐落后,P型组件已经逐渐开始退出主流采购。

 

另一方面,BCHJT等技术正在依靠更优的性能以及持续的成本优化获得市场更多关注,华能的采购决策可能表明对该类高端组件的试探性布局,有助于满足高性能光伏项目的需求。

 

此类小规模采购或是测试市场反应的举措,未来可能根据技术进展情况增加采购量。

 

从以上变化不难看出,传统组件的市场份额将逐步缩小,具备研发创新能力和高效组件生产能力的企业将占据更多市场。光伏企业若希望在未来的供应链中保持竞争力,需加快向N型和BC等高效组件的转型,以迎合大型采购方的需求。

 

此外,从中标价格来看,该次框采中标价格在0.675-0.94/W,中标均价为0.751/W

 

其中,标段一N型双面双玻组件采购中,12位中标候选人投标单价在0.6750.7216/W,均价为0.707/W,最低价由晶澳太阳能投出,最高价由华阳集团投出;标段二异质结HJT组件采购中,3位中标候选人投标单价在0.795/W-0.87/W之间;标段三BC组件采购中,3位中标候选人投标单价在0.776/W-0.94/W之间。

 

1018日,光伏行业协会发文指出,2023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光伏组件价格持续下滑,招投标市场屡见低于成本的中标价,已严重影响行业健康发展。

 

协会呼吁制定合理的成本参考数据,并根据《招投标法》明确中标价不得低于成本的法律底线。经调研测算,协会将当前NM10双玻组件的含税生产成本定为0.68/W(不含运杂费),为市场和监管部门提供公允的成本参考,力求稳定市场秩序。就在协会发文后不久,市场上也传出光伏产业链可能将面临调控的消息。

 

从此次最低0.675/W的价格以及超过0.7/W大关的平均价格来看,整体来看,协会的倡导似乎确实起到了引导作用。

 

然而,此次项目最低价格虽已接近光伏行业协会设定的合理成本参考值0.68/W,但依旧略低于协会倡导的底线,这表明在内外双重压力下,部分企业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选择擦边中标的低价策略,以此来保住市场份额。这种策略,虽然在短期内能够增加中标机会,但也进一步压缩了企业利润,增加了行业不健康竞争的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光伏行业进入下行周期、价格竞争异常残酷、市场供需严重失衡,企业既要在市场上扩展规模,又需确保财务健康,避免因过度竞争丧失长期发展潜力。如何在资本方、投资者和政府的多方利益中寻找平衡,是目前的光伏厂商正面临的问题。

 

这些深层矛盾不是行业协会一纸发文所能解决的,稳定价格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协会发布成本指导价虽能短期内起到引导作用,但在高资本压力、激烈竞争、政策扶持等多方博弈下,行业真正的长期健康发展,仍需更强有力的政策和多方协同治理。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