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需求放量的TOPCon,还是未来可期的HJT、xBC,无一幸免,股市没有宠儿。
撰文 | 戏台
出品 | 光伏Time
2023年,光伏的基调是过剩和下跌。过剩的是产能,下跌的是价格,和市场预期。
不同于往年二级市场对光伏充满热忱。2023年,光伏由于产能过剩、海外市场不稳定、电站收益下调等因素,几乎在专家不断发布的底部预期中度过。反攻可望不可及,持续下跌,每天都有新底部是大多光伏企业的真实状况。
据光伏Time统计百家光伏A股上市企业,2023年市值损失超13475亿元,平均跌幅25.49%。
一线溃败
硅料企业在2023年初拥有超额利润,但随着产能日益过剩,多晶硅市价暴跌,只有龙头凭借规模、技术、管理优势锁住成本赚取微薄利润。
如果按照头部企业4.5万元/吨的成本价计算,单晶致密料在2023年末执行的订单则每万吨仅盈利1万元上下。
10月28日,大全能源三季报发布,公司第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6.89亿元,同比下滑87.61%,大幅拉低了前两季度数据。综合前三季度来看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约128.78亿元,同比减少47.8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51.15亿元,同比减少66.09%。
通威股份另有饲料及产业链支撑,业绩更为稳定。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14.21亿元,同比增加9.15%;归母净利润为163.02亿元,同比下降24.98%,降幅远低于大全能源。
两大硅料巨头市值均下跌明显。截至1月17日,大全能源市值仅余634.7亿元,对比2023年初跌幅37.72%,直接缩水384.41亿元;通威股份对比2023年初跌幅33.48%,缩水581.36亿元。
如果把硅料企业市值暴跌归咎于业绩暴雷,那么下游则展现了截然不同的下跌逻辑。龙头在一级市场的优秀表现,并没有阻碍市值崩盘。
隆基绿能作为硅片、电池组件的巨头,在已发布的前三季度报告中再次亮出了浓密的造血肌肉,2023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941亿元,同比增长8.5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6.94亿元,同比增长6.54%。
但截至1月17日,隆基绿能市值1641亿元,对比2023年初的3204.1亿元,直接缩水1563.01亿元,跌幅48.78%。
晶澳科技、晶科能源、天合光能是电池组件龙头,分别在2023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99.81亿元,同比增长21.61%;归母净利润67.65亿元,同比增长105.62%;实现归母扣非净利润70.29亿元,同比增长116.83%;
营业收入850.97亿元,同比增长61.25%;归母净利润63.54亿元,同比增长279.14%;扣非净利润60.47亿元,同比增长298.94%;
营业收入317.36亿元,同比增长41.25%;归母净利润15.37亿元,同比增长35.67%;实现归母扣非净利润14.08亿元,同比增长29.14%。
但却在2023年分别市值狂跌,跌幅分别为55.42%,40.28%和58.44%为全光伏企业跌幅最高的第一梯队。
技术故事
对光伏应用端来说,价格和光转效率是第一性。从这个角度来看,企业间并没有太多差异化可言。投资者更习惯将行业整体发生的技术路线迭代看作吸引投资的故事,重要但不是全部。
从技术路线角度考虑,2023年对光伏行业意义非凡。TOPCon逼退PERC,市场占比迅速攀升;HJT降本突破,商业化进程再进一步;甚至钙钛矿也首次看到了大规模量产的可能性。不过,无论是PERC,TOPCon,HJT,还是钙钛矿企业,都平等受到了股价下跌带来的暴击伤害。
技术迭代的电池组件龙头业绩虽好,却市值狂跌,过剩是一种注解。随着产能飙升,TOPCon价格降速显著。到了2023年12月末,成交均价已经无限接近1元/瓦。
TOPCon凭借高转换率带来的性价比,逐渐取代失去价格优势的PERC技术路线。然而在新旧产能转换的过程中,过剩危机迅速升温。
掌握TOPCon产能的老牌光伏企业并没有吃到太多红利,就迅速接近亏损红线。一线企业中,天合光能、晶澳科技、晶科能源、通威股份等均为TOPCon大户,但也有沉重的PERC产能包袱,市值下跌均超500亿元。
(天合光能市值变化)
以没有产能包袱,专精TOPCon技术路线著称的钧达股份,2023大赚一笔,主营收入143.8亿元,同比上升93.59%;归母净利润16.38亿元,同比上升299.21%;扣非净利润15.73亿元,同比上升704.22%。
但即便业绩优秀如此,股市依然没有对其网开一面。其在2023年初市值有261.96亿元,但到了2024年1月市值仅余172.6亿元,跌幅高达34.11%,超过光伏跌幅均值。
(钧达股份)市值变化
HJT以东方日升、爱康科技为代表,同样在股市表现不佳,在2023年初市值分别为221.36亿元、125.87亿元,到了2024年1月分别为197.8亿元、103.5亿元,跌幅10.64%、17.77%。不过,在电池组件企业中,HJT企业跌幅最小。
竞争分化
从一、二线企业的角度来看,头部企业与一体化企业出现了竞争策略分化,一定程度影响了投资者信心。
专精头部企业调转方向,进击一体化,例如TCL中环作为硅片寡头之一,曾经是专精企业的代表。然而这一印象,却随着2023年4月的一份公告烟消云散。
TCL中环拟发行不超138亿元可转债,用于年产35GW高纯太阳能超薄单晶硅片智慧工厂项目、TCL中环25GW N型TOPCon高效太阳能电池工业4.0智慧工厂项目。不仅横跨电池、组件领域,而且一举追上头部企业N型产品产能。
不过由于早年估值较高,在一体化门外犹豫许久的中环被质疑难以追赶现有龙头,最终在2023年跌去613.47亿元市值,跌幅高达50.41%。
二线企业则由于输血能力不足,难以支撑一体化所需用度,被迫选择专精某一环节,例如双良节能、横店东磁、金刚光伏等企业。不过由于这类企业估值一直较低,并没有形成大幅下降。
另外,头部企业大有以战止战的倾向,尤其硅料企业。大全能源在近期发布公告,计划在石河子继续投资150亿元,建设10万吨高纯多晶硅、30万吨工业硅及220万支圆硅芯项目。
2023年12月25日,通威发布公告称,拟在鄂尔多斯市投资建设绿色基材一体化项目,总投资约280亿元,包括年产50万吨绿色基材(工业硅)、4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及配套设施。
要知道今年跨界硅料产能相当丰富,约110万吨,其中60万吨由老企业完成,50万吨由新企业完成。曾有业内人士指出,尽管新入行企业的产能在试生产期间成本不如老企业。但经过运行验证,与老企业基本一致。这也为硅料企业前景增添一分不确定性。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