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千亿大佬分拆上市,优质投资者带头买单

 

 撰文 | 戏台 

出品 | 光伏Time

    
2月20日,主营电站业务,具备重资产属性的阳光新能源迎来优质投资者。


当日,阳光电源发布公告称,其控股子公司阳光新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增资扩股方式引入投资者安徽铁基新能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浙江富浙富创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两大投资者。


本次增资3.47亿元人民币,其中 2738.75万元用于新增股本,3.2亿元计入资本公积。本次增资完成后阳光新能源的注册资本由 14.99亿元增加至15.27亿元,公司持有阳光新能源的股权比例由 82.9437%减少至 81.4559%。阳光新能源仍为阳光电源合并报表范围内的控股子公司。


阳光新能源作为电站龙头企业,业绩优秀自然不缺投资者,但这轮增资的两位投资者身份不一般。



国资背景


公开信息显示,安徽铁基新能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立于2023年12月26日,距今仅有不到三个月。


其大股东为安徽省铁路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超过99.99%。这是一家具有国资背景的投资公司,为安徽省铁路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控股企业,投资企业大多有国资背景或是上市公司。安徽省铁路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则包括了安徽省投资集团、皖投铁路、安徽省矿产资源中心、国开基金。


浙江富浙富创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股东包括浙江富浙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建信领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有限合伙)、丽水市高质量绿色发展产业基金有限公司、松阳县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


大股东浙江富浙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为浙江省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100%控股子公司。


经过本轮增资后,铁基新能和富浙富创两大拥有国资背景的企业成为阳光新能源的第十、十一大股东,分别持股1.0183%、0.7754%。


国资入驻,为阳光新能源提供背书,一定程度上鼓舞了投资人和资本市场。



分拆计划


阳光电源的分拆上市计划首次亮相于2023年12月8日晚间。彼时,阳光电源公告称,拟启动分拆阳光新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至境内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前期筹备工作。


公告中提及分拆上市理由:旨在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拓宽子公司的融资渠道,加速其发展并提升经营及财务表现,并进一步优化公司在新能源电站开发领域的布局,强化公司新能源电站开发业务的市场优势、技术优势,实现资本增值,从而提升公司持续盈利能力及核心竞争力。


阳光电源的分拆上市理由可以从定期报告中找到印证。阳光新能源的主要营收来源为新能源电站业务,属于重资产行业,大量的投资显然拖累了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同时,截至2023年前三季度,阳光新能源资产负债率达到79.09%,要知道阳光电源的资产负债率也只有66.3%。从负债金额来看,阳光新能源负债239.76亿元,几乎是阳光电源总负债530.85亿元的一半。


从行业的角度来看,阳光电源的分拆上市动作并不新鲜,近几年电站业务逐渐从新能源企业分拆出来。


早在2022年10月,正泰电器就已发布公告筹划对正泰安能进行分拆,将公司下属唯一的户用光伏业务平台分拆至上交所主板独立上市。无独有偶,2023年5月,天合光能宣布,拟分拆旗下分布式业务主体天合智慧上市。


无论是阳光电源、正泰电器,还是天合光能,在给出的理由中都提到了融资渠道、融资便利、强化优势等信息。不难看出开展电站业务,资金是一大痛点。



阳光电源业务拆解


一个月前,公司发布2023 年业绩预告,2023 年公司实现营收710~760 亿元,同比增长76%到89%;归母净利润93~103 亿元,同比增长159%到187%;扣非归母净利润91.5到101.5 亿元。


2023年光储板块哀号遍野,特别是依赖欧洲的户储企业惨遭血洗,业绩暴雷的企业比比皆是,阳光电源凭借大储优势和德国市场的坚挺逆势增长。


531政策后,海外市场成为阳光电源制胜的关键,2023年前三季度,阳光电源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56%,利润主要来源于美洲大区及欧洲大区。公司光伏业务海外营收占比60%以上,储能业务海外占比在80%以上。

据悉,公司出货高增主要受益于国内外地面电站及工商业需求持续高景气;国内方面,第一批大基地项目陆续并网叠加产业链价格回落,地面电站需求旺盛。


海外方面,逆变器库存见底,美国、欧洲和中国等重点大储能市场持续上量,2023 年公司储能业务出货高速增长。


有券商预计,阳光电源2023全年储能出货 10-13GWh,逆变器确认120到130GW,同比增长67%。


作为新能源领域最为火热的投资标的,2021年其市值从150亿,上涨超10倍,快速成长为一家1500亿市值巨头。


公司拳头产品逆变器是光伏的核心组成部分,负责将直流电转化为交流,其中的MPPT模块有着匹配电池最佳功率以提升发电量的作用。


逆变器处于产业链中游,上游是电子元器件,下游是电站开发业主,与其他环节:硅料、电池、组件、电站相比较为独立,毛利率高,价格波动小。


通俗点说,只要有光伏装机需求,也不管组件端和发电端赚不赚钱,阳关电源的逆变器业务总是赚钱的。


除了光伏逆变器业务,阳关电源的触角几乎伸到了所有新能源领域的核心设备:储能变流器、风电变流器、充电桩、制氢设备、电控系统。


这些业务的特点是,技术原理和工艺相近或相通,与公司的电站投资与开发业务有着良好的化学反应,在上游规模性效应和下游客户协同效应的助推下,公司可以将技术积累轻松复制到其他业务领域,形成了一体化的业务闭环。


国家能源局此前公布2024年工作重点:全国风电光伏新增装机200GW左右;TrendForce集邦咨询预计,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的中性预期为474GW,GWEC预计2024年,全球陆上风电新增装机将首次突破100GW,2025年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达到25GW。阳光电源来年增长空间仍然巨大。


当然,再强的业务逻辑和底蕴也逃不过价格战的洗礼。


三季度业绩交流会上,阳关电源向投资者透露:随着竞争加剧,2024年逆变器增长将放缓。直流侧预期有 500GW,悲观预期有400GW,并网会更少;毛利率方面,公司表示:2024年逆变器的毛利率不可能有30%以上,国内的价格都在一块钱以下,大部分企业基本上是不挣钱的。


储能方面,公司表示:西方,尤其是美国利率过高,增加了融资成本,部分项目受到影响;碳酸锂和锂电价格持续处于下行阶段,使得很多客户持币待购,总体来说,美国储能市场不及预期。至于国内,公司表示:国内储能没有价值,投了不用,建了不用,很多标的公司已经放弃。


氢能领域,公司表示:这两年氢能不可能盈利,国内增长很快,但是项目落地实施周期很长,很多项目2、3年都没能做出来,就是储运环节、安全规范条条框框矛盾突出,5年内大规模氢能上量不可能,中标项目多,但是投运会非常漫长,海外谨慎布局。


2023年是光储行业最卷的一年,预计2024年各企业出海竞争将进一步加剧。目前海外并未完成去库存,更凶险的产能厮杀还在后面。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