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赢还是零和博弈?
撰文 | 戏台
出品 | 光伏Time
山东分布式崛起时,正值补贴退坡,市场粗放生长的时代。骗局、不平等合同充斥行业。
对于当时装机的业主来说,安装几乎等于上当,被许诺的收益往往淹没在复杂的合同条文里。
当然,随着行业的有序发展,粗放时代一去不返,更为透明的收益摆在了纸面上。选择装机的用户倍数增长,甚至不少人直接参与到了产业链中。
但也正因为光伏市场前景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好,产业链人数比重逐渐发生变化。新的玩法诞生了,风险转移成就了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谁在赚,怎么赚
理想状态下,电站开发是一笔共赢的生意。
从运营的角度来看,分布式光伏项目收益来源是节省电费、上网电价和项目补贴的收益。因此诞生了自发自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和全额上网,三种模式。
但市场开拓人员很快发现,除了企业、工厂等工商业分布式场景外,依靠自发自用能够打开的市场十分有限,发电上网获取收益更容易打动业主。
虽然明确了收益,但项目开发还需要解决资金的问题。户用光伏的主要应用场景多在农户屋顶,让普通居民、农户来承担相对高昂的建设费用,显然是不现实的。
由此,分布式光伏的商业模式主要包括自有资金投资、银行贷款、融资租赁和合作开发模式等。
只有少量业主使用自有资金全额投资,这类投资方式的好处是可以自由选择组件、运维厂商,不涉及融资,收益走向明朗;坏处是资金需求量太高,并不具有普适性。
开发商为了破开资金短缺这一大障碍,推出了融资租赁模式。
融资租赁公司的作用是为光伏电站提供资金支持,具体操作为:电站所有者与光伏产品生产商就组件的数量和规格进行商议,并同时与融资租赁公司签订一份租赁合同。根据该合同,融资租赁公司负责采购所需设备并交付给电站所有者用于建设电站。
一旦电站建成并开始运营,所有者通过产生的电力销售收入来支付给融资租赁公司的租金。
而在合作开发模式中,业主只需提供屋顶,光伏企业提供光伏系统,在一定期限内,业主通过折扣电价结算电费的方式与光伏企业共享收益。对业主来说,这一模式几乎不存在风险,但实际收益较小。
另外,还有一种屋顶租赁模式:双方商定出租房屋顶面积与价格,投资方每年给予业主一定租用价格,该模式下企业主可以获得租金。这类模式,风险更小,当然收益也更小。
当然,在实际操作中,分布式光伏的开发模式并不固定。在整县推进过程中,灵活高效使用资源才是第一性。
例如,在2022年5月,平原县发展与改革局推出了一份详细的指导文件,名为“整县屋顶光伏开发明白纸”,该文件详细阐述了村庄屋顶光伏项目的租金结构。屋顶所有者有两种收益模式可供选择:第一种是“租金+分红”模式,其中开发商将在一个25年的合同期(初始20年加上延长的5年)内,以每年每块35元的价格支付租金,并根据项目的盈利状况向屋顶所有者支付额外的分红。第二种是分阶段租金模式,具体为:合同的前5年,租金为每年每块60元;接下来的5年,租金降为每年每块40元;最后15年的租金则为每年每块25元。在25年的合同期结束后,光伏设备将无偿转让给屋顶所有者。
不理想状态
结合多种开发模式,不难发现,业主的收益大小往往与风险直接挂钩。风险小的模式,业主得到的收益自然也不高,那么风险的价格如何计算?
分布式电站开发公司早已给出了答案。比起提供一个屋顶,一个装机意愿,分布式电站开发企业更倾向于寻找一个在地经销商,以便在当地开展业务。不同电站开发企业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缴纳的保证金以及电站建成和并网回收的资金比例。
较为极端的企业要求,开展业务需提供40万~50万保证金,拥有一间象征意义的办公室,以及安装、设计、维护团队。不过,每次购买组件等材料,可以只提供30%~40%货款。
而部分企业则暗示只收不超过10万保证金,且可以介绍项目门路,并且提供公关支持,以便获取并网许可等资质。对于一名普通经销商,这一条件十分具有吸引力。要知道,如果没有“公关支持”,则很难从零开始跑通业务。毕竟,如果电站不能上网,则不具备价值。此外,保证金往往被视为风险的最高上限。
过去几年,倒卖“路条”的行径屡禁不止。“路条”是指地方政府将光伏等可再生能源项目纳入正式备案或审批,并授予年度建设规模指标的非正式术语。所谓的“倒卖路条”行为,涉及将已获得的这类备案及规模指标文件以灰色途径倒卖他人。
伴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推进,众多社会资本投向新能源领域,面对有限的地方新能源项目指标,企业获取“路条”的难度不断增加。在这种供需失衡的背景下,“路条”的稀有性日益加剧。某些具备优秀公关技巧的企业或个人得以通过关系获取项目“路条”,之后将之转售给需求方,进而获得巨额回报。
一位业内人士在接受光伏Time采访时表示,做光伏电站开发基本不赚钱,尽管目前组件价格收缩明显,但光伏发电收益也有下降趋势。且组件并非唯一电站开发唯一成本。部分经销商为了争夺屋顶资源,不惜开出高价,在2023年潍坊极端地区甚至出现了每块板140元一年的高价。假设安装30块光伏板,则第一年便可以获取4200元的收益。如果再计算高额的运维费用、epc等其他费用,经销商盈利机会不大。
从这个角度来看,整个开发链条,只有资方和组件厂商等少数群体在赚钱。当然,这一结论并不绝对,一线电站开发商大多可以与旗下其他产业形成互补优势。
二三线开发商则各有业务模式,只有部分开发商更倾向于通过收取保证金,把风险层层转移至经销商。
市场新局面
2021年以来,分布式一直与集中式并驾齐驱,撑起了国内一半的光伏市场需求。2023年,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96.29GW, 同比增长88%,再次爆发高增速。
山东地区,兼顾了经济水平与光照条件,市场广阔,一直是分布式厂商的决战热土。
2023年,新增分布式装机容量排名、山东以10.13GW排名第四,仅次于河北、云南和新疆。户用光伏方面,山东省以4.98GW排名第三。
山东省在推动分布式光伏发展上,着重采用了“整县推进”策略。这一策略借助政府的引导作用,旨在激励并确保农户能够积极参与到光伏项目的建设中。此外,通过强化光伏建设合同及电站设计的审查流程,并采纳“集中汇流”模式,有效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并网和吸纳能力。
德州市作为该模式的杰出实践者,通过推动居民光伏项目的积极开展,不仅增强了居民的参与热情,同时也确保了他们的利益得到保护,从而推动了光伏行业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常年维持高增速的山东分布式市场,迎来了新变化。
尽管山东依然排位靠前,却无法忽视南方分布式市场的快速崛起,湖南、福建等省份装机量快速提升,市场南移趋势明显。
消纳能力不足是推动市场南移的第一动力。
山东省能源局于2023年12月发布公告称,经评估,全省136个县(市、区)中,2024年有53个县(市、区)低压配网接网预警等级为“受限”,43个县(市、区)低压配网接网预警等级为“一般”,其余40个县(市、区)低压配网接网预警等级为“良好”。
根据《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承载力评估导则》(DL/T 2041-2019,以下简称《导则》)要求,低压配网分布式光伏接网预警等级分为“良好”(30%以下的台区按照《导则》要求为黄色、红色级)、“一般”(30%—80%的台区按照《导则》要求为黄色、红色级)、“受限”(80%以上的台区按照《导则》要求为黄色、红色级)3个等级。
红区广布,让分布式开发商看到了区域的上限,开拓南方市场已在路上。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