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硅料供应充足的时段,下游龙头锁量意义非凡
撰文 | 潮汐
出品 | 光伏Time
如同其他B2B行业一样,光伏业内对订单披露持慎重态度。即便是42.5万吨颗粒硅的巨额订单,第一手信息也仅来自于协鑫科技简短的自愿性公告。
协鑫科技介绍,这份合同截止日期为2026年,隆基除了在2024年采购12.5万吨外,2025年和2026年均采购15万吨多晶硅。实际采购量隆基拥有10%的浮动权,价格方面则随行就市。
这样一份简短的公告,却引发了业内热议,多重信号隐隐浮现。
双重信号
颗粒硅的优势已得到硅片寡头隆基、中环背书。
第一,颗粒硅作为第二代硅基材料技术,具备低能耗、低成本、低排放和生产效率高等优点。
华泰证券通过最近公布的2023年业绩报点明,协鑫科技的颗粒硅生产成本已经降低至约35元/千克,与传统的西门子法相比,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此外,协鑫科技目前的产能规模已达到42万吨,稳居行业前列。
如果以此推算,则协鑫科技每年四分之一的产能有了去处,此订单对颗粒硅市场有着提振效果。
第二,如果仅从长订单角度来看,颗粒硅产能与需求之间存在割裂。
锁定上游产能在业内颇具信号属性,2020年隆基曾与通威签下的合同订单,被彼时业内视作硅料产能进入紧缺阶段的前兆。果然不久后,紧缺的硅料产能与急剧扩张的下游产能形成激烈错配,提前锁定供应的硅片企业并没有吃到太多苦头。然而当下已物是人非。去年以来,硅料产能远超需求,在谈判中硅片企业几乎占据绝对优势。少有企业披露硅料长订单的签订情况。
因此,隆基的锁定硅料供给行为无法让业内无动于衷。锁量长期合同的签订,或许意味着硅料内部出现分化,颗粒硅将在硅料供过于求的大趋势中供不应求。
鸡蛋和篮子
作为硅片巨头,确保原料供应安全是重中之重。
隆基与协鑫的大订单为投资者带来了充足的想象空间。结合隆基2022年与通威签下的硅料订单——根据协议,双方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多晶硅料交易数量为20.36万吨。且,隆基与通威迟迟没有披露新订单情况。
有投资者认为,隆基正在舍弃日趋一体化的通威。然而事实的确如此吗?
从通威近年来的投资方向来看,有合理性。2023年,通威宣布了两份在乐山市的投资,共计200亿元。其中包括预计2024、2025年投产的接近30GW的拉棒切片业务。
不仅如此,2023年1月,通威还通过互动平台透露,公司目前拥有15GW的拉棒和切片产能,并且这些产能都处于稳定生产状态。不过,通威也表示光伏硅片的供应相对充足,因此计划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高纯晶硅和高效太阳能电池环节,以巩固在这些领域的优势。
然而,隆基与通威依然有着密切联系。首先隆基曾与通威达成深度合作,共同持股部分硅料产线。
2022年,永祥股份(通威子公司)与隆基在合资建成的云南通威一期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合作,共同投资建设云南通威二期项目。为此,双方签署了《云南通威高纯晶硅有限公司投资协议的增资扩股补充协议》,同意按照原有股份占比共同对云南通威高纯晶硅有限公司实施同比例现金增资。
根据该协议,项目公司的注册资本将从原来的16亿元增加至56亿元。其中,永祥股份将新增出资20.4亿元,隆基绿能将新增出资19.6亿元。增资扩股完成后,永祥股份将持有项目公司51%的股权,而隆基绿能将持有49%的股权,项目公司仍将为永祥股份的控股子公司。
此协议中提到的二期项目预计投产日期正是今年。
其次,隆基是否与通威签订新订单,目前还尚未可知。而且对于硅片企业来说,绑定上游缓解硅料价格变化造成的成本波动很重要,但确保硅料供应安全同等重要。
要想达成以上目标,仅仅依靠一家硅料企业显然不够。
在隆基与通威的甜蜜期,隆基还与其他硅料企业签订了长单合同。例如2020年与亚洲硅业的合同:隆基与亚洲硅业签订了为期5年的采购合同,总计采购12.48万吨多晶硅料,平均每年约2.5万吨。
2020年与新特能源的合同:隆基与新特能源签订了五年期的长单采购合同,约定采购量不少于27万吨,平均每年5.4万吨。合同采取锁量不锁价、按月议价、分批采购的方式。
2021年与OCIM(韩国上市公司OCI Company Ltd.的全资子公司)的合同:隆基及其9家子公司与OCIM签订了为期三年的采购合同,计划在2021年3月至2024年2月期间采购约7.77万吨多晶硅料。
2021年与江苏中能(协鑫科技子公司)的合同:隆基与江苏中能签署了采购协议,约定从2021年3月至2023年12月期间采购不少于9.14万吨多晶硅料。此时的江苏中能已经具备颗粒硅产能,也就说隆基已经与协鑫科技有了业务往来。
2022年与大全能源子公司的合同:隆基绿能与大全能源子公司签订了长单采购协议,从2023年5月至2027年12月间,将为隆基绿能提供多晶硅料25.128万吨,平均每年5万吨。
结合隆基的产能变化——2020年,隆基硅片产能已拥有85GW,到了2021年则已高达105GW,2022年更飙升至133GW。
所以当时解读多趋向于,隆基硅片产能扩张,直接导致了需要向通威之外的企业另辟蹊径。而当下,硅片环节马太效应凸显,隆基的硅片事业依然呈现上升趋势,硅料供应依然不会只依赖某一家企业,与协鑫的牵手不必然导向与通威决裂。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