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地上市本身就是实力外显
撰文 | 潮汐
出品 | 光伏Time
2022年钧达股份跨界光伏,精准踩中TOPCon风口扭亏为盈。一鸣惊人的钧达股份净利润连年上涨,其中2023年净利润高达8.32亿元。
但如果深究钧达股份的亮点,其实远不止恰如其分的押注。
5月20日,A股光伏钧达股份发布了关于发行境外上市股份(H股)获得中国证监会备案的公告。
该公告称,钧达股份近日收到了中国证监会就公司申请发行境外股份(H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事项出具的《关于海南钧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本次钧达股份拟发行不超过8716.78万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这意味着钧达股份距离港股上市只差临门一脚。从股市的非技术角度来说,两地上市对投资者是一件好事。
钧达股份首次提出要赴港IPO是今年1月19日。
彼时的公告提及,募集资金将用于建设高效电池海外产能,海外市场拓展及搭建海外销售运营体系,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及补充营运资金。
从近期光伏企业出海情况来看,钧达股份有着广阔市场蓝海。近年来,随着中国企业出海脚步加快,海外组件产能快速增长,电池,这给专业化光伏电池厂商带来了较大出海机遇。
例如,截至2023年底东南亚已拥有59.8GW的光伏电池产能和90.6GW的光伏组件产能。组件与电池产能之间有着较大数值差距。钧达股份的出海行动有着一定的商业价值。
国内电池环节内卷严重。参考InfoLink Consulting数据,N型TOPCon电池片(182mm)2023年9月成交均价考量0.68元/W,12月末成交均价为0.47元/W;2024年3月1日inforlink成交均价为0.47元/瓦,5月16日成交均价为0.38元/瓦。钧达股份的融资出海显然有着规避过剩的意味。
钧达股份曾对外宣示,2023年对公司来说是其海外扩张的关键年份,标志着公司在全球销售渠道布局方面的初步完成,公司已在土耳其、欧美、南美等地均有合作,同时积极完成北美、拉丁美洲、澳洲等新兴市场客户的认证。
有券商研究表明,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海外销售收入占比的4.66%,与2022年的0.29%相比,提升十分明显。
钧达股份的出海计划,无论从避开内卷,还是配套出海组件产能两方面考量都具备合理性,唯一的问题是会不会有点迟了?
晶科2022年越南硅片、电池工厂成立,目前晶科已经拥有完整且最行业大的海外一体化产能。海外一体化战略正在被更多的龙头企业跟进,留给专精化企业的市场空间还有待观察。
从定期报告来看,钧达股份的专精化策略,使其业绩波动不同于一体化企业。
2023年第四季度,钧达股份营收只有42.77亿元,环比下滑13.75%。净利润由盈转亏,为负8.23亿元,环比下滑220.49%。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7.14亿元,同比下降6.38%;归母净利润1975.41万元,同比下降94.42%。
相比较之下,一体化代表企业晶澳科技、晶科能源2023年4季度分别实现盈利2.75亿元和10.86亿元。
当然,钧达股份对P型PERC电池相关资产计提减值准备8.94亿元,影响了公司当期利润总额,也是造成业绩波动的重要原因。
比起钧达股份融资理由,更值得关注的是顺利程度。钧达股份用了仅仅4个月就走完了极为繁琐的两地上市的大部分流程。回顾钧达股份的转型历史,钱似乎从来不是问题。
公开资料显示,钧达股份成立于2003年,原为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于2017年在深交所上市。
自进入资本市场以来,钧达股份受到汽车行业激烈的存量竞争的影响,增长动力显著不足。公司的净利润自2018年的4183.17万元逐年下降,到2020年仅为1354.6万元。在行业低迷、业绩压力持续加剧以及股价下跌的复杂背景下,钧达股份于2021年开始积极探索转型策略。
然而转型需要大量资金,这对业绩下行的上市公司来说充满挑战。
2021年2月,钧达股份首先宣布对上饶市弘业新能源进行增资,随后在同年7月,进一步加大力度,收购了弘业新能源的第一大股东捷泰科技51%的股权。到2022年8月,捷泰科技已成为钧达股份的全资子公司。捷泰科技此前在光伏电池外售排行中位列第五,至今也是钧达股份光伏电池产业的支柱。
为了收购捷泰科技51%的股份,钧达股份不得不支付高达14亿元的交易价款,而在2021年3月末,公司的货币资金余额仅有2.03亿元。面对资金压力,公司选择了“分期付款”的方式来进行收购,其中包括股东借款、并购贷款以及自有资金和其他自筹资金。
更进一步的挑战在于2022年6月16日公司决定收购捷泰科技剩余49%股权的交易,这一交易的作价高达31亿元,较2021年末的公司归属权益溢价高达184.8%。尽管面临巨大的财务负担,2023年4月末,钧达股份已支付了8.47亿元,尚需支付6.72亿元。
幸运的是,钧达股份能够利用资本对光伏行业的想象力,在2023年6月通过定向增发募集了27.8亿元资金,这不仅缓解了公司的资金压力,有效降低了资产负债率,还为公司未来的产能扩张和技术研发提供了保障。
2024年一季度钧达股份公开表示,电池转换效率已推进至26.2%以上,正在研发推出210R等多种尺寸矩形电池,足以满足全球客户差异化需求。更重要的是,钧达股份透露目前已掌握基于TOPCon的BC技术,并持续推动N型BC电池产品的量产实现。
频繁融资一方面说明钧达股份在面对困境时的灵活应对和战略前瞻,但也明牌了资金方面的不甚宽裕,而代价或许正在路上。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