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冶金矿业领域最强的一支铁军,“万亿央企”五矿集团正于储能产业链上游大发神威,并逐渐将触角向下延伸。
撰文 | 叶均
出品 | 星球储能所
上世纪中叶,成立之初的新中国工业生产能力极端落后,工业部门残缺不全。面对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贫弱局面,1950年与1952年,外贸部相继成立中国矿产公司和中国五金电工进口公司,也即五矿集团的两个前身。
两家公司作为新中国从事金属和矿产品对外贸易的主渠道,年进出口总额一度曾占到当时全国进出口总额的25%。
1960年,二者合并更名为中国五金矿产进出口公司,“中国五矿”的称呼登上历史舞台。1992年,国务院决定组建中国五矿集团,也是全国首批55家试点企业集团之一。
在公司成立后的几十年间,五矿先后与湖南二十三冶、长沙矿冶研究院、湖南有色、鲁中矿业等进行国有资产重组。
自2016年与占全球冶金建设市场60%以上份额的中冶集团完成战略重组,五矿集团现今已为位列“世界500强”第65位的万亿央企,总资产规模万亿以上,2023年营收首次突破9000亿元。
※ 五矿集团总资产规模已在万亿以上
截至目前,五矿集团麾下共有8家上市子公司,包括A+H两地上市公司中国中冶,五矿资本、五矿发展、中钨高新、株冶集团、长远锂科五家内地上市公司,以及五矿资源、五矿地产两家香港上市公司。
值得留意的是,作为冶金矿业领域最强的一支铁军,近些年来五矿集团正依托麾下诸多优质企业,于储能产业链上游大发神威,并逐渐将触角向下延伸。
五矿集团这一国之重器,已逐渐塑成储能产业链“天降猛男”。
长远锂科——
“正极独子”有几斤几两
活跃于正极材料领域的长远锂科,当属五矿集团麾下最为名声在外的一员悍将。
2002年成立的长远锂科发源于长沙矿冶研究院,早期专注钴酸锂正极材料业务,产品主要应用于3C电池领域。
2011年,长远锂科正式进入三元正极材料领域,并于其后几年顺应锂离子动力电池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实现大规模量产。
2021年8月,长远锂科成功上市科创板,历史市值最高达到617.15亿元。
※ 长远锂科是五矿集团在正极材料领域的“独子”
作为国内最早从事三元正极材料研发生产并具备量产能力的企业之一,长远锂科也是五矿集团旗下唯一从事正极材料业务的企业,拥有锂电多元材料前驱体和正极材料、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完整产品体系。
据最新财报显示,长远锂科正持续向产品多元化布局。超高镍单晶正极材料实现百吨级出货,通过大圆柱动力电池项目审核;磷酸铁锂材料完成批次稳定性验证和小批量试产;钠电材料在层状氧化物、普鲁士蓝和聚阴离子路线均有研发布局,并已实现吨级销售。
若就行业地位而言,长远锂科是名副其实的“老资历”。2016-2019年间,长远锂科曾稳居国内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前两名,能与近些年高居榜首的容百科技掰掰手腕,甚至于2016、2018等年份取得市占率第一。
长期以来,“宁德时代供应商”是长远锂科身上最大的标签之一,来自宁德时代的营业收入占总营收比例甚至一度达到58.4%,被认为对宁德时代严重依赖。不过到2022年,公司第一大客户年度销售总额占比已仅有34.96%。
在本就与宁德时代具有深度合作的同时,在全国动力电池前十大企业中,长远锂科已与其中包括比亚迪、亿纬锂能在内的7家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客户渠道资源相当优质。
不过,长远锂科这一正极材料“老江湖”,在行业竞争压力激增的生存环境下,也已多少有些力不从心。
一方面,正极材料赛道日渐拥挤,长远锂科在新老玩家的争相竞逐之中已逐渐掉队。
据GGII、鑫椤资讯统计显示,2018年至2021年,长远锂科分别位居国内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和第四名,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0.34%、10.1%、10.0%、9.0%,于正面战场节节败退。
※ 图表:2023年 国内三元正极材料企业格局
来源:SMM上海有色网
而就SMM最新发布、基于产量维度的2023年三元正极材料企业格局来看,容百科技的行业魁首地位毋庸置疑,巴莫科技、当升科技、南通瑞翔位居其后,长远锂科则恐怕还要更逊一筹。
另一方面,去年年内碳酸锂价格断崖式下跌,正极材料环节出货价格受到剧烈冲击,年末价格甚至不足年初的三分之一。
叠加下游企业价格战向上传导、去库存等行业客观局面,长远锂科全年出货“量价齐跌”,出现上市以来首个单季度亏损,2023年业绩相当惨淡。
公司预计2023年归母净利润将亏损1.1亿元到1.5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1.8亿元到2.2亿元,同比由盈转亏。
多路并进——
“天降猛男”的立身之道
帐下有长远锂科坐镇关键环节,五矿集团在锂电产业链上的“猛”却不止于此。
事实上,作为一家有着8家上市子公司的大型央企,“多路并进”才是五矿集团参与储能产业链最为鲜明的特征。
五矿集团本就是上游资源大户,在资源端拥有位于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红土镍钴矿、位于黑龙江地区的晶质石墨独立矿山、位于青海地区的大型盐湖提锂生产项目等。
利用自身境内外锂、镍、钴、锰资源优势和材料领域研发优势,五矿集团产业布局相当广泛。
据星球储能所不完全统计,五矿集团旗下至少有中冶集团、中国五矿两大主要平台及多个相关行业参与主体,所涉领域不一而足。
※ 图表:五矿集团涉及储能领域相关业务的子公司
来源:星球储能所
其中,归属中冶集团的中冶瑞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9月,由五矿集团、中冶集团联合国轩高科、比亚迪、唐山曹妃甸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40余亿元成立,建设中冶新材料项目。
该项目规划年产8万吨高镍三元前驱体、40吨高纯氧化钪、年回收处理13万吨废旧电池,一期项目已于2018年12月投产。
对国轩高科、比亚迪等股东的联合,使五矿集团实现了原料到前驱体、正极材料、电池组装、整车制造一条龙的全产业链贯通。
※ 图表:锂电产业链融合情况
来源:中冶瑞木官网
集团上市子公司中国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冶601618)则主要于上游资源端从事镍、铜、锌、铅等金属矿产资源开发。
其下瑞木镍钴管理(中冶)有限公司位于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马当省的镍钴项目建设总投资20.41亿美元,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在境外最大的镍钴矿投资项目。项目已探明和可控的镍矿石储量7569万吨,总资源量1.2062亿吨。
而五矿集团下属一级子公司中国五矿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五矿”),更是集团进军储能行业的核心平台。
除长远锂科专擅正极材料以外,中国五矿旗下另有五矿石墨专司负极材料业务,不过起步却相对较晚。
该公司成立于2019年12月,是由中国五矿联合黑龙江省交投矿业公司、中国一重、华润深国投及鹤岗市和萝北县政府下属国资公司共同打造的纯国资企业。
日前,公司已于鹤岗建成全球最大的年产600万吨绿色智能石墨矿山项目、年产20万吨选厂项目以及年产10万吨球形石墨项目,年产5万吨高纯石墨项目即将投产,负极材料项目即将开工建设。
成立于2009年9月的五矿盐湖有限公司,主要产品有电池级碳酸锂、氯化钾、磷酸锂等,碳酸锂产量规模位列国内盐湖第二,目前已建成投运1万吨/年碳酸理项目和30万吨/年氯化钾项目。
另一上市公司株冶集团则以铅、锌为主要产品,2022年生产铅及铅合金产品产量10.5万吨,集团经营范围包括电池制造、储能技术服务、动力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等。
而在资源及材料领域外,五矿集团在下游储能应用、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层面亦有布局。
※ 云储循环在年底刚发布储能新品
发源于长沙矿冶院的湖南云储循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云储循环”),定位恰如其名,是五矿集团旗下聚焦锂电池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退役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的循环利用平台。
公司储能产品不仅有适用工商业储能的能量舱i-eBox、液冷电池舱i-eCont,亦有应用于家庭储能的户用宝i-elumi等。
值得留意的是,精于“打铁”的五矿集团除了追求“自身硬”以外,近些年来也不乏向外投资。
屡出战投——
“万亿央企”还看上了谁
去年12月,液流储能新锐星辰新能获得战略投资,背后站上国电投产业基金、五矿创投、中车资本、中科院资本、国经资本、常州市产业基金、江苏武进高新投、常州科创投等多方产投构成的豪华阵容,其中就包括五矿集团旗下“五矿创投”。
事实上,五矿创投近三年内已向不少储能及新能源电池赛道企业发起投资。
其中既包括资源及材料领域的顺华锂业、蓝深新材、百佳年代,又包含有锂电赛道的正力新能、液流储能赛道的星辰新能。
※ 图表:部分跨界储能的A股上市公司
资料来源:36氪创投平台
整理:星球储能所
其中,顺华锂业主营废旧锂电池回收及再生利用,磷酸铁锂电池有价元素的综合回收率达到92%以上。
蓝深新材、百佳年代的材料产品则分别应用于盐湖提锂、储能绝缘及隔热。前者本就与五矿盐湖有所合作,2021年,五矿盐湖与西安蓝深新材料合作的全球首个原卤提锂项目建成并运行。
受到五矿创投两度投资的正力新能,是新能源电池行业新生势力,2019年2月才注册成立。
该公司从事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具备电芯、模组、BMS及Pack开发能力,有航空电池、乾坤电池(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和钠离子电池四大电池序列。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正力新能相对声名不显,但其董事长曹芳的哥哥正是福耀玻璃创始人、“玻璃大王”曹德旺。
曹芳本人此前也曾担任福耀玻璃副总经理,其创立的常熟新中源还曾与丰田公司有过动力电池合作。
※ 离开福耀玻璃后,曹芳将目光投向新能源
而前文提及的星辰新能,亦是近些年才正式出道的行业“黑马”,仅在去年年内,就连获三轮融资。
公司成立于2021年,依托中南大学深厚的技术积淀,主要从事长时大规模液流储能。其业务贯穿石煤钒矿、电解液、电堆核心组部件、电池整机、储能系统等全产业链。
去年5月,星辰新能首个GW级全钒液流工厂“星G智造基地”在常州武进国家高新区正式落成,公司GW级产线已于9月初全面投产。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