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储能领域各企业来说,紧跟市场需求,把握当下固然重要,但与此同时更要提前做好穿越行业周期的准备。
撰文 | 宏海
出品 | 星球储能所
6月13日至15日,一年一度的光伏盛会——SNEC 2024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正式举办,摩肩接踵、人山人海是大部分人对于此次展会的第一印象。
这场行业狂欢的规模据说再创历史新高,本次展出面积超过40万平方米,汇聚了5000余位学术专家和3500+家国内外展商,观众人次达到50余万。
这几天可谓“神仙打架”,整个光伏行业新品汇聚,而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各大光伏赛道明星企业集中亮相,此次还有不少储能企业亮相。
SNEC 2024的火爆不仅反映了新能源行业的火热,更是光储赛道的一次集中“大阅兵”。
从储能方面看,电芯容量纪录再次被突破、液冷已经成为各厂商必备产品,工商业领域更是成为了各路厂家千军万马奔向的火热领域。
但是,热烈的现场氛围也难以完全掩盖现阶段行业尴尬的处境,本次到展会现场的格力“董小姐”更是表示,大家从事着阳光的事业,却对外渗透着悲伤的情绪。
总结本次各大储能厂商的最新产品及展会表现,我们观察到以下现象:
行业演武场
随着国家“双碳”战略不断推进,新能源装机规模不断提升,风光渗透率大幅增长,储能需求也在迅速增长。在新的市场态势下,光储融合成为大趋势,不少光伏巨头、逆变器厂商以及众多设备商也选择跨界储能。
无论是从市场还是从企业自身来看,光储融合都从未来变成了现实。就光伏赛道玩家来看,天合光能、晶科能源、东方日升等头部光伏企业也都在本次展会推出其主打储能产品,于各自展馆自领风骚。甚至部分企业已经开始与氢能、风电甚至传统能源开始融合,其产品可适应多种形式与应用场景。
新的市场态势下,大容量、工商业、液冷成为了各储能企业争相竞逐的重要方面。
现阶段,液冷20尺5MWh+储能系统、300Ah+储能专用电芯为代表的大容量新品浪潮已经成为竞逐焦点。
从电芯容量来看,本次展会,多家储能头部企业就都展出了其电芯容量为300+Ah的电芯产品。值得一提的是,继海辰储能1130Ah储能专用电芯后,本次展会陕西奥林波斯就又推出了令人惊叹的3777Ah超大容量磷酸铁锂电池,并狂揽业内大波关注。
而这款大容量电池也已经应用,其5MWh储能集装箱中就配置了416块此电池。
从280Ah到300+Ah又到1000+Ah,大容量发展呈现迅猛之势,而3000+Ah容量的产品推出,无疑又将大容量竞争推向了新的高度。
从储能系统看,5.XMWh储能系统已经成为主流,数十家企业表示,其大容量储能电芯产品已经实现量产交付,而储能系统也会在不久后实现落地实用,部分头部企业更是推出了6MWh+容量的储能系统产品。
各企业大部分应用于大储的储能系统,其共同的特点都是在标准20尺的上,提高了容量,而部分实力雄厚的企业已经开始将目光从容量为5.X MWh的储能系统开始转向成容量为6.X MWh的储能系统,以抢占新一轮比赛的起跑位置。
不难看出,6.X MWh甚至更大容量将很快成为新的潮流,未来储能系统发展也一定是呈现向大容量、低占地面积的趋势。
而除了大容量外,液冷产品已经成为了各企业竞争的又一高地。如果说在去年,风冷液冷两种技术路线还在打拉锯战,那么今年液冷绝对有了无可置疑的地位。几乎所有储能企业都有液冷储能产品,市场也早已经出现了风冷+液冷的储能系统,甚至一些企业开始首推其液冷产品。
一方面,液冷在温控方面相较风冷有更大优势;另一方面,随着液冷储能的优势愈加明显,市场发展开始提速,液冷的技术和产品也在不断更新迭代,且速度很快,其价格在不断下降。
根据 GGII 测算 2022-2025 年中国储能温控市场规模将从46.6亿元增长至164.6亿元,复合增长率为52.3%,未来市场液冷渗透率将逐步提升。
此外,工商业储能产品更是让人眼花缭乱。大储市场的沉寂表现以及分布式发电的高速发展使得工商业储能需求迅速增长,再加上各地政策支持以及企业产品不断更新,工商业储能市场不断扩张的同时,其经济性也在提升,爆发的需求和可观的收益也让各储能企业变得疯狂。
不仅储能企业开始向工商业市场进发,不少光伏企业也开始以其光伏逆变器业务迅速杀入工商业储能市场。工商业储能绝对广阔的市场前景,也让其成为储能行业的“兵家必争之地”。
然而,展会热闹非凡的氛围和人气下,是众多厂商焦急、愁苦的心情。
火爆场面下颓势渐显
不断下探的价格,早已碰触到各储能厂商最敏感的部位。
2023年初储能系统单价还在1.5元/Wh到接近2元/Wh的价格区间,到下半年突然腰斩,价格直接降到1元/Wh以下,不少企业还没适应价格快速变化之时,2023年底的0.79元/Wh中标均价更是让其感到焦虑。
而今年3月份,中车株洲所又以0.648元/Wh低价拿下2h储能系统采购项目,4h储能系统底价记录则在当月被许继电气以0.564元/Wh的中标价格刷新。
就在6月16日,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发布2024年第一批磷酸铁锂电化学储能系统框架采购开标。1C磷酸铁锂储能系统平均报价0.968元/Wh,最低报价0.795元/Wh;0.5C、0.25C磷酸铁锂储能系统平均报价0.598元/Wh,最低报价更是低至0.495元/Wh。
本来就因算不过来账而略显颓势的大储市场,在如此刺激的价格变动下,业主方开始观望,储能企业也更加小心,从而导致2024年大储项目较少,市场更加沉寂,不少储能企业业绩开始下滑,甚至龙头企业也首次出现亏损。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生存发展,已经有企业开始打破以往的标准,开始面对国内市场进行定制化服务。
众所周知,为了满足海运要求以及海外标准,国内企业以往大储的储能系统往往都采用20尺标准制造,在这个标准下,将容量提高就成了检验各家企业产品实力的指标之一。
从尺寸来看,在20尺的标准尺寸下,储能系统能做出更高的容量,往往代表企业储能系统的实力更强。但是在新的市场态势以及国内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也有企业另辟蹊径,在跟企业交流中我们发现,已经有储能厂商开始不在坚守20尺的标准,开始面向国内市场推出不同尺寸储能系统,其容量也可进行定制,最大可做到6.XMWh。
为了生存发展,除了改变标准面对变化激烈的国内市场,更多国内储能企业则选择争相出海。
一位储能从业者表示:“国内太难做了,为了生存发展,我们公司现在开始向海外市场发力了,很多企业也都是这样。”
据其透露,一方面,海外市场储能收益更高,其平均毛利率大于国内市场,且海外存在一定溢价;另一方面,相比较国内,海外对于储能的标准审查没有这么严格,虽然对产品质量要求不低,但在项目手续、消防等要求方面,有一定空间。
然而,除了投入巨大外,众多国内厂商扎堆出海,在统一市场中仍会出现内卷问题,且还要面对如美国市场一般的审查和贸易保护等一系列问题,所以选择出海也肯定不是一帆风顺。
虽然企业正在面临价格内卷、产能过剩、残酷竞争的激烈市场环境,但实际上,现阶段储能最黑暗的日子还远没到来。
就在刚刚过去的第一季度,近三成光伏上市公司面临亏损局面,七成以上企业突遭业绩“大变脸”,产业链各环节已然进入历史性低位,整个光伏行业开始不断出现企业退市、股价暴跌、投资叫停、产线停产等各种问题。
相对于光伏行业来看,虽内卷严重,但储能行业现阶段还没出现如此震撼激烈的淘汰潮,储能赛道迄今为止表现出的行业竞争烈度,还远不至于对行业构成真正意义上的大换血。
而对于储能领域各企业来说,紧跟市场需求,把握当下固然重要,但与此同时更要提前做好穿越行业周期的准备。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