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朝阳穿过电科院仙林院区低碳智能燃煤发电与超净排放全国重点实验室,为绿树掩映中的白色楼宇镀上了一层金辉。

迎着朝晖,57岁的俄罗斯外籍院士朱法华带领他的团队,向着又一座世界级“高峰”登攀。

“实验室瞄准‘化石能源开发与利用’领域‘燃煤发电’方向,聚焦燃煤发电‘低碳智能’与‘超净排放’两大需求,开展前沿技术研究。这对中国建设全时段清洁高效新型煤电,在世界上赢得话语权意义深远而重大。”话语间,朱院士目光炯然而坚定。

向着清洁低碳、绿色转型不懈迈进,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毕生心血,国家能源集团成百上千个“朱法华们”夙兴夜寐、衣带渐宽。

2023年,在新型电力系统下,国家能源集团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做好煤电大事”的殷殷重托,以“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引领,坚定贯彻实施“四保一大”发展路径,矢志不渝稳发多发,扛鼎能源供应“压舱石”“稳定器”之责,推动煤电升级改造、绿色发展,打造全新火电生态体系,在走好能源产业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贡献国家能源集团智慧与力量。

国之大者 当好经济运行“稳定器”“压舱石” 

2023年10月25日16时18分,随着湖南岳阳电厂2×100万千瓦新建工程1号机组顺利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试运,国家能源集团投运的第50台百万千瓦等级燃煤发电机组,立于山川大地之上。这座创造中国同类型机组煤耗最优纪录的示范项目,擦亮了集团又一张绿色电站名片。

江苏泰州、浙江北仑、重庆万州、广东台山,从塞北大漠到岭南大地,从长江之畔到东海之滨,这50台遍布大江南北的百万千瓦等级燃煤机组,以其热效高、能耗低、运行成本低等优势,一次次将中国燃煤发电机组技术指标推向高峰,筑实了支撑经济民生的能源基石。

浙江公司北仑电厂乘风踏浪东海边,30余年来,先后建成5台60万千瓦机组、2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机组,以其535万千瓦装机成为国内最大的火力发电厂之一。在浙江电力最紧缺时,全省每5盏灯,就有1盏由北仑电厂点亮。

坐落于广东江门台山铜鼓湾的台山电厂,在运装机容量513.97万千瓦,7台机组满负荷运行,每天可发电1.23亿千瓦时。22年间,累计为广东省发电超3900亿千瓦时,让珠三角电源点上绿色电能源源不断输送千家万户。

四川天明公司两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是全省单机容量最大、性能和调峰能力最优的火电机组。2022年,面对60年一遇的极端高温干旱天气,电厂连续双机满负荷运行28天,以不到2%的装机贡献了全省5%用电量。

这是一幅能源保供、实干争先的“千里江山图”。

截至2023年10月,集团公司火电装机20469万千瓦,占全国火电总装机约15%,其中,百万千瓦等级燃煤发电机组容量占比30%,成为集团做好煤电大事、推动清洁低碳发展的中坚力量。

image.png 

图为云南公司开远电厂运行集控人员操作设备阀门保障生产稳定运行

2023年,新征程上充满风雨与挑战。地缘冲突加剧、国际能源紧缺、极端天气频现,我国能源供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日趋严峻复杂,保障能源安全的政治性、长期性、复杂性和极端重要性更加凸显。

2023年入冬后,我国华北、东北多地发生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冲击能源安全保供形势。12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范应对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压实责任,细化防范措施,全力做好突发险情应对处置,确保人民群众安全温暖过冬。

殷殷嘱托千斤担。集团党组第一时间下发紧急通知,30余万干部员工“全员发动、全线部署”。集团火电板块各单位压紧压实各级责任,紧抓落实应对恶劣天气生产运营方案,有力保障了高位稳定运行。冰冻灾害期间,集团发电量、供热量连创历史新高,日发电量自12月17日起连续10天突破40亿度。

迎峰度冬、大运会、亚运会、“一带一路”高峰论坛……越是重要时期,越凸显集团火电产业中流砥柱作用。2023年,集团全年发电总量历史性首次突破1.2万亿度,发电量占全国14%,供热量保持全国第一。其中,火电首次突破万亿大关,有力支撑了重大节点和关键时期的保供担当。

先立后破 做新型电力系统改革先行者

“双碳”目标的深入推进,赋予了煤电新的使命。

2023年3月8日,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能源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刘国跃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分组讨论时表示,下一步主要是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以煤炭保能源安全,以煤电保电力稳定,实施煤电“三改联动”,深化煤炭与煤电、煤电与可再生能源“两个联营”,提升能源供应链韧性、弹性和安全水平。

改革大势面前,国家能源集团先立后破、以破求进,坚定吹响火电产业清洁转型、自我革命的号角。

在集团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各火电企业扛起央企责任,深入研判自身优劣势和区域能源产业发展态势,着力将企业转型升级为更加灵活的调节型电源、更加高效的综合型电源、更加低碳的环保型电源、更加可靠的保障性电源和更加智慧的数字化电源。

“截至2023年4月18日正式投产,历经145天,台山电厂2号机组完成升参数改造,这是国内首台60万千瓦亚临界湿冷机组升参数改造。机组供电煤耗由改造前的314.52克/千瓦时降至288.58克/千瓦时,煤耗降低25.94克/千瓦时,锅炉过热器和再热器出口蒸汽温度分别提升至605摄氏度和603摄氏度,成效跨越了超临界技术,媲美超超临界技术。这在我国火电史上是一次创举。”

image.png 

图为广东公司台山电厂检修人员检查吸收塔移塔轨道铺设

至今回忆起2号机组升参数改造,台山电厂副总工程师孙勇依然如数家珍。可成功的背后,没有人能够想到,在2022年因疫情人员接续不上时,50多岁的他忍着脚韧带断裂钻心的疼痛,硬是拄着拐杖,奔波在多家设备厂商间催货查验,确保改造按期保质保量完成。

“改造过程中,我们大胆对过热器、再热器汽水进行逆流布置,确保锅炉能快速响应汽机的要求;通过增加辐射型受热面的比例,改善锅炉中低负荷汽温调节特性。”孙勇说,“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循,全靠技改人员对专业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对新技术的熟练应用。”

“核心技术必须自主可控!再难也要自己来!”同样的创新变革故事在泰州50万吨CCUS项目建设中“上演”。

作为CCUS项目的负责人,龚海艇带领团队集成创新,经过上百种备选配方,3000多小时的实验,创新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三元复合胺吸收剂,适用于火电厂低浓度烟气二氧化碳捕集,再生热耗下降35%以上。从“源头减碳”到“过程降碳”,再到“尾部固碳”,泰州公司打通了煤电碳工作全流程。

在生产现场,记者看到,崭新的槽罐车在泰州电厂CCUS项目储罐区前排成长龙,每天产出的1000多吨液态二氧化碳从这里运输到下游干冰企业。

向新而生,向远而行,集团火电产业以“三改联动”为“立”,催生技术革新,借转型升级图“破”,勇立行业潮头。在自我变革的征途中,赢得了自身长远发展,也为集团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融入“城市圈” 打造全新火电生态体系

每天凌晨四五点钟,闹钟总会准点叫醒谏壁发电厂计划营销部主任助理张建峰,他醒来第一件事,就是通过手机APP查看谏壁发电厂当天的发电负荷,由此推断当天产灰量有多大,然后再与客户联系粉煤灰销售事宜。

从汽机运行到蒸汽供热,再到现在参与粉煤灰研发与营销,三个十年,张建峰见证了火电转型发展的风雨历程。

以火电立身,却不唯火电发展。集团位于南方区域的火电企业扛起领先大旗,利用在运火电装机电源点分布在实体经济发达、拥有全国最大规模制造业集群的区域优势,借力发力,主动突破“单一供电”思维,以战略性和前瞻性赢得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主动权,破除“围墙”,做地区经济发展供能的“动脉”和“静脉”。

image.png 

图为四川天明公司热控专业人员为风机出口逆止阀控制柜加装防误触按钮

“现在不是我们生产什么,客户要什么,而是客户需要什么,我们生产什么。”常州公司负责人介绍道,“2021年,公司调研时了解到周边园区企业有供气需求,当即购置两台离心式空气压缩机。当年,我们就给全球领先的空分企业林德公司成功供气2.68亿标立方米,两年时间收回了投资成本。”

在常州公司联合科环集团与龙源环保实施的污泥耦合发电现场,记者看到,大量的生活污泥、印染污泥,利用蒸汽干化处理后,以2%至3%的比例与煤炭掺配,而后一路“乘坐”输煤皮带到达锅炉炉膛燃烧发电,让每一度电在这里演绎出不同的传奇。

与城市深度耦合,不仅要做城市的“动脉”“静脉”,还要建设匹配地区产业发展和能源绿色转型的综合能源业务体系。

作为集团南方分部和集团在粤唯一的二级单位,广东公司借助集团一体化发展优势,融入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局大势,以火电项目为依托,投资开发海上风电、燃气热电、抽水蓄能、新型储能、光伏等电源项目,“链”出粤港澳大湾区新动能。

江门海上风电项目是广东公司在粤港澳大湾区转型发展中的重点项目,是国内大规模海上风电和传统火电联合运营的首创。项目实施实现海上风电与存量火电海域用地、岸线码头、送出线路资源耦合,构建全新火电生态体系,为集团在广东省实现深远海资源获取奠定坚实基础。

集团区域省电力公司全面发力,安徽公司新建大容量高效率高灵活性绿色火电机组,用足煤电和新能源联营政策,加快风电和集中式、场站式光伏等新能源项目开发。

浙江公司充分利用现有火电机组通道、调峰优势,在集中式光伏、屋顶光伏、分布式风电上实现新突破,新能源在建在运装机总量突破100万千瓦。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国家能源集团矢志不渝走好清洁低碳、绿色转型之路,用做好煤电大事的一个又一个生动实践,书写向美而行高质量发展的火电新篇。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