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浙江省电力中长期交易规则(2023年修订版)》《浙江省电力零售市场管理办法》已挂网公开征求意见,并将于近期正式印发。
意见征求期间,有业内人士称,近年来浙江省电力中长期交易稳步推进,交易量和交易主体稳步增加,2023年浙江省中长期交易电量预计达3100亿千瓦时左右,入市企业近30万家,同时也实现了燃煤发电电量全部进入市场。与此同时,浙江省电力市场建设尚在起步中,也存在中长期交易模式复杂,用户对政策难度大,不利于比价议价;批发市场价格未反映煤炭价格趋;个别售电公司利用信息差,误导用户高价签约、截留批发市场降价红利等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浙江是典型的能源消费大省、能源资源小省,为努力克服资源禀赋先天不足的困境,今年以来,浙江省直面问题、主动谋划、系统推进,聚焦聚力“有能可用、用能不贵、能尽其用”,全力推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和保供稳价工程,系统解决绿色、保供、稳价“不可能三角”。从2024年电力市场化交易政策的优化调整看,浙江为解决上述存在问题,拟通过市场化交易机制的完善,进一步保障电力用户知情权、增加电力用户选择权,为确保电力用户用电安全、经济、绿色作了更多的努力和探索,改革成效值得期待。
电价看得更清楚
调整用户电价构成,让电费账单更清晰。根据今年5月国家发布的第三监管周期输配电价政策,及时调整批发市场用户、电网企业代理购电用户、零售用户的电价构成,将输配电价中的上网环节线损费用和系统运行费单列,用户电价费用项目更清晰。
调整前:工商业用户电量电价=上网电价+输配电价+辅助服务费用+政府性基金及附加+损益清算费用等
调整后:工商业用户电量电价=上网电价+上网环节线损费用+输配电价+系统运行费用+政府性基金及附加
也就是说,电价的实际构成成分并未增加。就像重新分配多个抽屉里的物件一样,为的是把电力的“商品价格”和“运费”分得更加清晰。
比价议价更便捷
政策调整后,所有零售套餐由原“尖峰、高峰、低谷”分时价格调整为按单一价签订。分时电价零售用户仍执行浙江省现行分时电价政策。
长远来看,不同时段电的价格理应不同,如“尖峰、高峰、低谷”三个价,甚至一个小时一个价。但市场初期,用户采用“单一价”比价议价,市场价格更直观,用户比价也更便捷。
此外,2024年,零售用户除了在电力交易平台(电脑端)签订零售合同外,还可以通过手机端“零售平台移动端”e—交易APP完成同样操作,实现指尖购电,签约变得更简单。
交易价格更合理
电力零售交易是广大中小电力用户直接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的主要方式,因此要将畅通批发零售价格传导机制,批发零售价格信号传导至用户,让用户零售价格更合理。
此次政策调整,通过联动年度批发价格和月度批发价格,科学设定封顶价格,畅通了批发与零售电价传导机制。
封顶价格=(年度交易均价×0.8+月度交易均价×0.2)(1+X),X为上浮系数。
用户不再是单纯的价格接受者,而是能够基于自身对电力市场的研究、分析,选择最适宜套餐,掌握在市场上的主动权,同时也确保了零售交易价格在合理区间。
套餐预警更贴心
为进一步保障用户利益,浙江还将对零售用户设置封顶条款,并引入风险预警机制。
也就是说,所有零售套餐对用户均设置了价格封顶条款,若勾选封顶条款后,结算时将取套餐价格和封顶价格的低值。套餐价格≧封顶价格,按封顶价格结算;套餐价格≦封顶价格,按套餐价格结算。
简单来讲,哪个价格低就按照哪个结算。例如:某电力用户与售电公司签订了固定价格套餐,约定固定价格为0.46元/千瓦时,并勾选了封顶价格条款。若2月份市场封顶价格为0.459元/千瓦时,小于0.46元/千瓦时,则该用户按照0.459元/千瓦时进行结算。
如果用户在选择零售基础套餐时,未选择封顶选项,则会触发预警,预警期限为24小时。此时,交易平台将生成带有水印、二维码的《风险告知书》给用户,用户与售电公司需打印签订后,扫描上传或线上电子签章后上传;24小时内可重新选择套餐类型及相关条款。这保障了用户电价始终能够执行较低的一个,也有效帮助用户降低市场价格波动风险。
改革方向更聚焦
总体上看,浙江此次政策调整,一方面实现了与国家顶层设计的有效衔接,也畅通了批发零售价格的传导,使得电力用户对电力交易市场的了解更加全面,对电价的构成更加清晰,有效保障了用户权益。另一方面,封顶价格的设置以及“单一价”的执行,既保障了用户电价在合理区间,又便于用户议价比价,推动了公平合理的电力交易市场的建设。
一位熟悉电力市场建设的专家表示,电力市场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改革势必涉及利益的调整,但只要合乎市场化方向,从最广大电力用户的根本利益出发,保护发电、售电等各类主体的合法权益,那么改革的方向便是对的,类似浙江这样在改革过程中的不断调整优化也是必须的。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