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我国北方经济大省,位于东北亚环渤海区域的心脏地带。其所处的“京津冀”首都经济圈,为中国北方经济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地区,下辖的诸多城市也自然而然地成为支撑国家核心增长极的未来潜力股。
尽管石家庄与唐山作为全省前两大城市的地位毋庸置疑,对于谁能担得起“河北第三城”的名号,却向来争议颇多。
在“河北第三城”的有力竞争者中,历史最为悠久的邯郸,以庞大的钢铁产业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保定则曾长期作为河北地区的政治中心,凭借京津“南大门”的区位优势,产业升级颇为迅猛;至于工业实力稳固的沧州市,辐射整个冀中南地区的港口为其提供了经济腾飞的坚实保障。
北靠京津,南接齐鲁,东临渤海,千年京杭大运河纵穿全境,如今坐拥“大港通衢连四海”的黄骅港,沧州尽占地利。
以汽车制造、绿色化工、管道装备、服装服饰四大产业为传统优势的沧州市,近年来正悄然加快向新能源战场的进军,以登上锂电产业新高地为目标,期冀与一众“锂都”争夺者掰掰手腕。
在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锂电及相关材料项目正在加快集聚。近日于当地举办的“第五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沧州)中小企业合作论坛”,则首次为“锂电池产业链发展”增设平行论坛。
作为北方“武术之乡”的河北沧州,终于也要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道路上大展拳脚。
从无到有,“苦海沿边”的战略底座
历史上的沧州,曾是一片“苦海沿边”的蛮荒之地。
《水浒传》中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就曾因误入白虎堂而被刺配沧州,也正是在这里才有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一出好戏。
无论“发配流放之地”为小说家的杜撰与否,大片贫瘠苍凉、人烟稀少的荒滩盐碱地,以贫穷落后为代名词,都是古沧州的真实写照。
从无到有,是沧州故事的底色。
如今看来区位优势显著的沧州市,作为河北的三个沿海城市之一,过去曾长期面临有海无港的尴尬局面,经济发展常年在河北省内排名倒数第一。
从2001年黄骅港试运营,到2010年黄骅综合大港开航,才使得沧州沿海经济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到今天,全市经济总量已连续多年位居河北省第三。
如今的黄骅港,既是河北东出西联的重要出海口,也是名副其实的“亚欧大陆桥新通道桥头堡”,已成为沧州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串联起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众多国家,向海发展、向海图强的强力引擎。
截至2022年,黄骅港完成货物吞吐量3.15亿吨,在全国27个沿海主要港口排名第11位。
在陆上,京九、京沪、朔黄等十余条铁路穿行而过,京沪、京台、黄石、保沧等7条高速公路四通八达。预计到2025年,沧州还将形成京津冀“5123”出行交通圈:即沧州与天津、廊坊、黄骅港0.5小时内通达,与北京、唐山、衡水1小时内通达,与石家庄、雄安新区、秦皇岛2小时内通达,省内其他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
纵横交错的海陆交通网真正重要之处在于,产业承接、协同发展正是沧州由蛮荒走向繁荣的“不二法门”。大禹通三江五湖,因水之力也,沧州的崛起离不开借势京津。
自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到2021年沧州市出台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沧州累计引进来自京津两地的装备制造、现代医药、环保科技等领域的合作项目1700余个,协议总投资 6820 亿元,项目数量及质量均处于河北领先行列。
凭借承接京津产业疏解转移中的抢眼表现,沧州从一穷二白的“盐碱地”逐渐变成产业聚集的“黄金滩”,以“从无到有”的巨大成功被中央评价为“沧州现象”。
而就产业协同来看,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四大产业集群格局凸显,形成了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集群、以广深为龙头的大湾区集群、以北京为龙头的京津冀集群以及以成渝、西安为龙头的西三角集群。
来源:火山创造《2022年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洞察报告》
在北京、天津两地,新能源汽车重点企业数量已分别达到44家和24家。
北京优质的新能源研发资源可以向津冀地区辐射;天津的整车生产为北京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更多场景;而沧州作为协同京津新能源发展的配套产业重镇,其锂电产业发展潜力自是不容小觑。
近年来,沧州的产业发展已逐渐行至“从有到优”的转型阶段,以“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为抓手,为聚焦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沧州正在锂电池赛道复刻“从无到有”的“沧州现象”。
追“锂”成链,运河古郡的四字箴言
这几年,国内 “锂电之都”争夺战打得火热,“世界锂都”、“亚洲锂都”、“北方锂都”、“中部锂都”之类的名号层出不穷。围绕锂电池产业做文章的城市远不止沧州一家,沧州登上锂电产业新高地的底气又从何而来?
建、延、补、强,是沧州追“锂”成链的四字箴言。
事实上,产业承接经验丰富的沧州市,早对在承接转移中塑造新兴产业、实现转型升级颇为专擅。从产业协同配套到将“产业大树”引进到自家的土地上开枝散叶,沧州的项目引进往往意味着一整个产业集群的“打包”落地。
北京现代沧州工厂、北汽新能源(黄骅)产业基地的先后落地,就曾带动北汽岱摩斯、现代摩比斯、韩国世原、和信海纳川等四十余家国内外知名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落户沧州,数百个汽车及零部件项目相继建成,上下游千亿元级的汽车产业集群正初露峥嵘。
眼下,为打造锂电产业沧州坐标,沧州市正不断加大锂资源产业链“建、延、补、强”的推动力度,加速完善锂电产业链条体系。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沧州市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迅速,且在包含电池制造、材料生产、电池回收在内的各环节均有生产企业或项目规划。据中商产业研究院不完全统计,河北全省共有锂电池相关产业基地43个,尤以沧州产业基地数量最多。
沧州现有的远景动力技术(河北)有限公司、河北赣锋锂业有限公司、明珠隔膜科技有限公司等17家锂电池关联企业,已形成正极材料24.2万吨、负极材料1.5万吨、电解液10.2万吨、隔膜3.6亿平方米、锂电池32GWh的完备产能。
此外,沧州市还在加快推进实施远景动力技术(河北)有限公司年产能30GWh锂电池、河北金开锂能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磷酸铁及10万吨磷酸铁锂、河北弗斯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拆解6万吨动力锂电池包等一批重点项目。
在政策面,为着力打造一批创新型、协同型、数字化、绿色化、品牌化的特色产业集群,鼓励龙头领跑以带动产业上游下游发展,打造一批大型“链主”企业。沧州对龙头骨干企业,在融资、用地、人才、对外合作、品牌创建等方面均给予重点支持,为“链主”企业积极提供配套,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雄厚的工业根基、独特的港口优势、背靠京津的先天区位、主动的政策扶持,足以为沧州提供推动新能源产业生根发芽的肥沃土壤。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隔热材料……沧州在锂电池产业上下游同时出击,一步步补齐了锂电发展所需的产业链条,却始终未能开出“临门一脚”。
一如宁德时代之于宁德、兴储世纪之于自贡、欣旺达之于兰溪,沧州为登上锂电池产业新高地亦需核心助力。远景的到来,补全了沧州锂电池产业链发展的关键一环。
依“远景”观远景,绿电加持的零碳新途
2022年9月14日,远景科技集团与沧州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智能电池、智慧能源产业园、智慧港口等多个领域深入合作,计划总投资达342亿元。
其中,远景动力将在沧州打造智能电池产业基地,规划年产能30GWh,生产最新一代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产品,预计2024年建成投产。
远景动力落户沧州,无疑是一场相互成就的“双向奔赴”。
远景动力沧州电池工厂鸟瞰效果图
远景的到来,以“链主”的身份补全了沧州锂电池产业最为关键的一块拼图,让沧州真正接触到了实现绿色工业革命的“远景”。
要知道,远景在鄂尔多斯打造的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就曾为“羊煤土气”的鄂尔多斯建立起包括以远景为龙头的锂电产业链,隆基为龙头的光伏产业链,美锦国鸿、协鑫集团为龙头的绿氢产业链,上汽红岩、捷氢科技为龙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等多个新能源龙头“领跑”的完整产业链条。
而把“再造一个鄂尔多斯”的剧本交给沧州,远景也有自己的考量。
远景科技集团CEO张雷表示,沧州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节点城市,拥有独特的港口优势、丰富的资源优势和雄厚的产业优势,是令人向往的投资热土和发展高地。
沧州基地作为远景动力在国内继江苏无锡、内蒙古鄂尔多斯、湖北十堰之后的第四大生产基地,将成为远景进军华北地区,甚至直插环渤海心脏地带的关键落子。
在锂电池产业发展的诸多便利之外,沧州市丰沛的风光资源及绿电潜质,也契合远景动力的“零碳”基因。
地处渤海沿岸,沧州保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2022年6月,新能源已超常规火电成为沧州电网第一大电源。
来源:《河北省风电光伏发电资源规划》(冀发改能源〔2020〕932号)
在远景动力尚未建成的沧州智能电池产业基地外,已规划数台大兆瓦风机,配合10万平方米的屋顶光伏和储能系统,预计未来每年将为零碳产业园供应超过1亿度绿电。
远景自鄂尔多斯建立的零碳模式经验,正点亮起以源头供给为基础的环渤海绿电核心。与全球头部车企的合作让远景动力的电池奔驰在全球59个国家,这为沧州一跃成为锂电出海重要基地的华丽转身提供了保障充分的现实路径。
“绿电加持”配合优质订单牵引,沧州锂电池产业有望加速迎来从产品到制造的全链升级。
回望这场席卷全国的锂电产业发展洪流,入局先后已非问鼎天下的唯一指标,找准方向、加快步伐才是捷足先登的决胜之法。
与远景的牵手,无疑为沧州的锂电长跑增加了悬念和看点。在沧州,“从无到有”的故事正再次上演。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