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国际油价回顾

2023年上半年,国际油价呈现震荡下行走势(见图1-1);Brent原油连续期货结算均价为79.91美元/桶,WTI均价为74.79美元/桶,环比分别下降14.30%与14.10%,同比分别下降23.85%与26.51%。主导国际油价走势的因素主要包括:全球经济前景、供需基本面、美联储货币政策与金融市场风险。

图1-12023年上半年国际油价走势

2023年上半年全球石油市场回顾与展望

上半年,Brent与WTI原油期货的价差均值为5.11美元/桶,环比下降15.39%,同比增长61.71%,其中一季度6.02美元/桶,二季度4.20美元/桶;价差总体趋于收窄反映了欧洲需求愈加疲软,而供应紧缺的状况有所改善;同时,美国需求疲软的状况在持续。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构成Brent原油基准的Brent,Ekofisk,Troll,Forties,与Oseberg 5种北海原油产量面临枯竭,美国WTIMidland原油凭借在过去十年中实现产量持续增长而在被评级机构于近期纳入Brent基准体系,以期增加交易量并确保基准的稳健性。

2023年5月2日起,所有从普氏能源批准的码头装载上船的WTIMidland原油均可被纳入到Brent原油价格计算方法中;6月起,WTIMidland原油以离岸FOB价格纳入Brent远期合约,成为即期Brent定价机制中的原油参考品种之一。

然而,首次将非北海原油纳入Brent基准并未在短期内给全球原油市场带来预期影响:Brent与WTI原油期货价差并未出现进一步收窄,反而稍有扩大,其4、5、6月均值分别为3.93美元/桶、4.01美元/桶及4.65美元/桶。

02上半年国际油价影响因素分析

新冠疫情影响减弱,中国疫情防控政策平稳转段

上半年,新冠疫情对世界经济及原油市场的的影响逐渐减弱。世界卫生组织于5月5日宣布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从2022年11月中旬开始的感染高峰在1月达顶,在2、3月趋缓,4至6月未出现明显高峰,死亡率明显降低。该轮疫情高峰流行毒株主要是奥密克戎变异株BA.5.2、BF.7、BQ.1.1以及XBB.1.5,疫情中心主要在西太平洋地区。

中国新冠疫情防控政策平稳转段。新冠病毒感染目前在我国属于“乙类乙管”传染病。根据中国疾控中心的统计数据,2022年12月9日以来,全国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新冠病毒感染阳性率出现两轮峰值,第一轮于12月22日达到高峰后波动下降,2023年2月至4月上旬呈局部零星散发态势,第二轮于4月下旬开始逐步上升,5月下旬上升趋势减缓,至5月22日当周达到峰值后呈持续下降趋势。

第二轮疫情发热门诊就诊量、重症和死亡病例虽较低谷期有所增加,但总体水平远低于第一轮。疫情主要流行株从第一轮的BA.5.2.48、BF.7.14,逐步被第二轮的XBB系列变异株所取代,主要包括XBB.1.9及其亚分支、XBB.1.16及其亚分支、XBB.1.5及其亚分支。

另外,在2月底至4月初的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低谷期,流感病毒感染出现一轮感染高峰——2月6日-12日以来流感病毒阳性率持续上升,3月6日-12日后上升趋势明显趋缓,3月20日-26日达峰值后开始下降,并于5月中旬进入局部零星散发阶段。

世界经济增速走弱,全球通胀持续缓解

上半年,全球经济增长动能逐渐减弱,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1-6月,全球制造业PMI先升后降且一直处于收缩区间,已经连续十个月处于荣枯线下;全球非制造业PMI快速上升至扩张区间后略有回落。世界经济一季度出现复苏迹象主要得益于中国疫情转段后经济快速增长的拉动,然而由于欧美需求不足,世界经济二季度增速整体放缓。

中国经济恢复向好。2022年12月中国制造业、非制造业PMI跌至2020年3月以来的最低值。2023年1-6月,中国制造业PMI重新上升至扩张区间后再次跌至收缩区间;非制造业PMI更是从谷底迅速反弹,一路上升后有所下降,但始终处于扩张区间,其中3月数值更是创2011年6月以来新高。据国家统计局,以不变价格计算,上半年GDP同比增速5.5%,快于去年全年3%的经济增速,也快于疫情三年年均4.5%的增速;分季度看,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5%,二季度增长6.3%;从环比看,二季度GDP增长0.8%。

美国经济韧性受到挑战。1-6月,美国服务业PMI快速升至扩张区间并维持在高位;但制造业PMI从收缩区间短暂回升至扩张区间后急转直下不断萎缩。

美国一季度GDP年化季环比增速自4月27日首次发布的1.1%,经5月26日、6月29日两次修正,上调至2.0%,即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8%。美国商务部表示上调主要是由于“个人消费支出增加”,对“个人消费支出增加”贡献比重最大的行业是医疗保健和社会援助。

美国二季度GDP年化季环比增速初值于7月27日公布,为2.4%,高于预期的1.8%,即二季度GDP同比增长2.9%;增长主要由个人消费和商业投资驱动。然而,据EIA,美国用电量一季度同比下降约3.0%,二季度同比下降约3.5%;据美国商务部,2023财年前9个月(即2022年10月至2023年6月),美国联邦政府财政收入累计同比下降11%。上述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及可持续性暗含隐忧。

2023年上半年全球石油市场回顾与展望

欧元区经济或正走向衰退。1-6月,欧元区服务业PMI强劲增长后又快速回落,但始终处于扩张区间;制造业PMI则在收缩区间持续探底,其中6月数值录得近37个月低位。

根据欧盟统计局,一季度,欧元区GDP环比下降0.1%,同比增长1%;二季度,欧元区GDP初值环比增长0.3%,同比增长0.6%,主要得益于法国和爱尔兰的超预期增长,然而,作为欧元区第一经济体的德国GDP环比零增长,瑞典、奥地利、意大利等国GDP环比萎缩。知名英国经济研究机构凯投宏观(CapitalEconomics)认为欧元区二季度的经济增长来自一些不持久的因素,并不会降低欧元区走向衰退的风险。

全球通胀持续缓解。随着能源、食品价格下跌,以及货币紧缩引发的经济活动降温,1-6月,美国CPI同比增长率从6.4%持续下降至3.0%;欧元区CPI同比增长率从8.6%波动下降至5.5%;中国CPI同比增长率处于低位并持续回落,从2.1%震荡下行至0.0%。

亚洲带动全球液体燃料需求增长,欧美需求下降

上半年,全球道路交通出行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境内航空出行先升后降,国际航空出行震荡回升。根据Rystad的统计数据,全球道路交通出行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得益于中国疫情防控政策转段,1月全球境内航空出行由疫情前的80%大幅上升至90%后,受全球经济下行的影响,从4月起又逐步回落至疫情前80%的水平;国际航空出行尚处于平稳有序恢复的过程中,略超过疫情前80%的水平。

上半年,得益于中国疫情防控政策成功转段且经济复苏向好,全球液体燃料需求恢复增长,扭转了2022年四季度的回落态势,然而受经济疲软、通胀高企、极端天气频现及乌克兰危机等因素的影响,增长幅度低于预期。

根据EIA的预测,上半年全球液体燃料需求100.54百万桶/天,环比增长0.43百万桶/天,同比增长1.82百万桶/天,超过疫情前2019年同期水平约0.28百万桶/天。增长主要来源于亚洲地区,其中,中国需求16.04百万桶/天,环比增长0.85百万桶/天,同比增长0.93百万桶/天,超过疫情前2019年同期水平约1.99百万桶/天;除中国外的其他非OECD亚洲国家需求14.29百万桶/天,环比增长0.66百万桶/天,同比增长0.53百万桶/天,超过疫情前2019年同期水平约0.58百万桶/天。

欧美发达国家需求下降;其中,美国需求20.24百万桶/天,环比下降0.08百万桶/天,同比下降0.24百万桶/天,比疫情前2019年同期水平低约0.17百万桶/天;欧洲OECD国家需求13.27百万桶/天,环比下降0.42百万桶/天,同比下降0.05百万桶/天,比疫情前2019年同期水平低0.90百万桶/天。

市场供应略宽松,“OPEC+”再度减产

上半年,全球液体燃料供应相对宽松,EIA预计为101.1百万桶/天,环比增长约0.2百万桶/天,同比增加约2.3百万桶/天,比需求高约0.5百万桶/天。

2023年上半年全球石油市场回顾与展望

“OPEC+”重启大幅减产措施。2022年,“OPEC+”计划从11月起在8月产量目标的基础上再减少2百万桶/天;2023年一季度,“OPEC+”继续执行这一减产目标。

2023年4月2日,“OPEC+”多个成员国宣布从5月开始自愿减产并将主动减产持续至2023年底,其中沙特、俄罗斯分别减产0.50百万桶/天,伊拉克、阿联酋、科威特、哈萨克斯坦、阿尔及利亚、阿曼分别减产0.211百万桶/天、0.144百万桶/天、0.128百万桶/天、0.078百万桶/天、0.048百万桶/天、0.04百万桶/天,总计1.649百万桶/天。

6月4日,“OPEC+”将原油产量目标调整为40.46百万桶/天,并将减产措施延期至2024年底;在此基础上,沙特宣布7月自愿额外减产原油1百万桶/天,并在观察市场动向后决定是否延长减产期。

根据IEA的统计数据,上半年“OPEC+”原油产量约为44.14百万桶/天,环比下降0.49百万桶/天,同比增长0.36百万桶/天;其中,减产协议内19国原油产量分别为37.78百万桶/天,平均产量目标执行率为94.4%;截至6月底,“OPEC+”拥有冗余原油产能4.6百万桶/天,对全球石油市场具有绝对的控制力。

根据OPEC的统计数据,OPEC原油产量约28.45百万桶/天,环比下降0.80百万桶/天,同比基本持平。其中,因执行自愿减产计划,沙特阿拉伯原油产量环比下降约0.493百万桶/天,伊拉克下降约0.259百万桶/天,阿联酋下降约0.139百万桶/天,科威特下降0.122百万桶/天。

尼日利亚虽在减产协议内但没有参加4月的自愿减产计划,上半年原油产量环比增加0.168百万桶/天,但仍然比“OPEC+”协议配额1.742百万桶/天少0.4~0.5百万桶/天;其产量长期滞后的原因主要是产能投资不足、管道破坏和石油盗窃加上原油出口码头频繁发生不可抗力事件;鉴于此,6月初的“OPEC+”会议将其2024年前的产量目标降至1.38百万桶/天。

利比亚、委内瑞拉和伊朗不受减产协议的制约,上半年原油产量都呈现明显的增长态势,利比亚增产0.095百万桶/天,主要得益于因政局不稳造成的减产情况在减少;而委内瑞拉、伊朗在“OPEC+”部分国家4月宣布自愿减产计划以来,原油产量有明显提升但增幅有限,分别增产0.062百万桶/天、0.07百万桶/天。

俄罗斯石油主动减产。欧盟对俄石油出口的制裁措施包括:2022年12月5日起禁止超过60美元/桶限价的俄罗斯石油进口、禁止为超过限价的运输俄油的船只提供保险及再保险服务;2023年2月5日起禁止超过限价的俄罗斯成品油进口,其中,汽油、柴油、煤油等轻质油品限价100美元/桶,重油、焦油、沥青等重质油品限价45美元/桶。随着国际油价的持续走低,俄罗斯从自身利益出发回应西方制裁,宣布从3月起减产0.5百万桶/天,并将减产贯彻至二季度。

根据IEA的统计数据,上半年俄罗斯石油产量约为10.99百万桶/天,比乌克兰危机前少0.30百万桶/天。上半年,乌拉尔原油现货价格(UralsFOBPrim)与Brent原油现货价格(NorthSeaDated)的价差不断缩窄,从1月初的-40美元/桶不断收窄至6月底的-20美元/桶,由于乌拉尔原油在市场上具有极强的价格竞争力,加上“OPEC+”自愿减产的实施,乌拉尔原油在市场上需求愈加旺盛。由此可见,随着俄罗斯石油出口由欧洲成功转向亚洲,掺混、第三方码头转运等市场操作日趋成熟,俄罗斯石油出口受西方制裁影响总体较小。

美国石油产量增长缓慢。受极寒天气导致的大范围停电、美国经济前景黯淡、低油价高通胀高利率导致企业再投资意愿降低等因素影响,美国石油产量增长低于预期。根据贝克休斯的统计数据,截至7月14日,美国活跃石油钻机数537台,较2022年12月30日水平(621台)大幅下降84台。根据EIA统计数据,美国上半年石油产量18.73百万桶/天,环比增长0.55百万桶/天,同比增长1.38百万桶/天。

其他非OPEC国家增产有限。IEA预计上半年中国石油产量环比增长0.21百万桶/天,墨西哥环比增长0.10百万桶/天,巴西环比增长0.08百万桶/天,挪威环比增长0.07百万桶/天,加拿大环比下降0.20百万桶/天。

全球商业石油库存回升,战略石油储备持续下降

美国及OECD国家石油总库存有所回升,但仍处于历史低位。IEA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5月,OECD国家商业石油库存为2823.9百万桶,比2022年12月增长47.7百万桶;战略石油储备为1202.6百万桶,比2022年12月减少11.2百万桶。

根据EIA统计数据,截至6月30日,美国商业石油(包括原油及石油产品)库存为1261.161百万桶,比年初增加66.41百万桶,库存增长主要是由于美国石油消费疲软;美国战略石油储备为347.159百万桶,比年初减少25.221百万桶,因持续释储已跌至1983年8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欧美央行持续加息,银行倒闭凸显金融风险

为了遏制通胀,从2022年3月开启加息进程至2023年6月底,美联储累计加息10次共计500个基点;其中,2023年上半年美联储于2月、3月、5月分别加息25个基点,累计75个基点,基准利率达到5%~5.25%。自2022年7月开启加息进程至2023年6月底,欧洲央行累计加息8次共计400个基点;其中,2023年上半年欧洲央行于2月、3月分别加息50个基点,5月、6月分别加息25个基点,累计加息150个基点,主要再融资利率、边际借贷利率和存款机制利率分别上调至4%、4.25%、3.5%。美欧央行持续加息施压国际油价下行。

需要指出的是,3月13日-17日,美国硅谷银行、签名银行相继倒闭,第一共和银行、瑞信股价暴跌,对银行风险的担忧从美国蔓延到欧洲,国际油价应声暴跌。危机发生后,美国、瑞士的监管当局在金融机构爆发风险的当口果断采取了措施,缓解了市场的担忧,国际油价随之反弹,但这些措施只是对风险有所缓解并没有解决更为深层的问题——在各国央行激进升息下,全球金融体系异常脆弱,通过隐形杠杆的放大作用,一经某一事件触发,便可能在银行、在基金、在所有资产管理领域催化出新的危机。

美国债务上限的谈判扰动市场,协议达成将可能带来流动性威胁。1月19日,美国联邦政府债务触及“债务上限”、财政部启动“非常措施”。5月,两党关于提高债务上限的谈判持续陷入僵局,不断打击市场情绪,引起国际油价下跌。美国国会于6月1日通过一项关于联邦政府债务上限和预算的法案,法案暂缓债务上限生效至2025年初,并对2024财年和2025财年的开支进行限制,国际油价应声反弹。

然而,债务上限僵局的解决也有可能导致市场流动性突然枯竭。未来市场将很快把对提高债务上限的担忧换成另一个问题,即如何处理美国财政部的大规模融资。如果美国政府在短期内大规模发行债券且执行眼下的高利率,可能吸引大量原本投向其他标的或存储于银行的资金。这不仅将加剧银行业近来广泛存在的存款外流问题,让银行面临更大流动性压力,还可能推高短期贷款和债券利率,让本就在高利率环境下承压的企业融资成本进一步提高,从而引发金融业的进一步危机。

地缘政治事件频发,并未主导国际油价波动

上半年,尽管地缘政治因素对油价产生了一定扰动,主导国际油价的因素仍是经济前景、供需基本面、金融市场与货币政策。对油价造成影响的地缘政治事件主要包括:1月11日,法国炼化厂开始罢工,Brent原油期货日均结算价格上涨2.57美元/桶;1月25日,美国公布向乌克兰提供更多武器的计划,26日Brent原油期货日均结算价格上涨1.35美元/桶;2月5日,西方对俄罗斯成品油出口的限价令生效,2月6日至8日Brent原油期货日均结算价格连续3日累计上涨5.15美元/桶;2月9日,俄罗斯宣布为了反制西方制裁减产0.5百万桶/天,2月10日Brent原油期货日均结算价格上涨1.89美元/桶;3月3日,尼日利亚抗议党反对选举结果,Brent原油期货日均结算价格上涨1.08美元/桶;3月20日-22日,习近平主席访问莫斯科,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稳定因素,Brent原油期货日均结算价格连续两天累计上涨2.90美元/桶;3月27日,德国交通系统开始全国大罢工,Brent原油期货日均结算价格上涨3.13美元/桶;3月38日,美国在叙利亚空袭打击伊朗有关组织,Brent原油期货日均结算价格上涨0.53美元/桶;6月26日,瓦格纳事件引发市场对俄罗斯石油供应可能中断的担忧,Brent原油期货日均结算价格上涨0.33美元/桶;6月27日,瓦格纳事件和平解决,Brent原油期货日均结算价格下降1.92百万桶/天。

03三季度国际油价影响因素分析

新冠疫情重新抬头,对全球经济影响有限

三季度,全球新冠疫情将处于低水平传播状态。历史数据表明较高的气温会抑制新冠病毒的生存和传播,由于北半球正处于高温暑期,新冠疫情大规模爆发的可能性在减弱,但有可能在8月~9月出现新一轮较小的感染峰值,预计此轮疫情主要流行毒株仍为奥密克戎XBB系列变异株。

7月以来,新冠疫情在全球重新抬头:日本7月21日预计新增感染病例92384人,其国内第九轮疫情正在急剧上升中;新加坡7月19日新增感染病例升至约8300人,较疫情低谷期几乎翻了一倍;而中国在5月新冠疫情感染峰值走低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长尾效应,这主要是由于人群抗体水平不同导致病毒的传播以及个体再感染的概率变得更加随机,不排除第二轮疫情中未感染人群在8月~9月出现新一轮感染高峰的可能性,届时预计疫情对中国经济影响相对较小。

需要指出的是,根据既往经验,新冠疫情在冬季尤为严重,且新冠病毒往往与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等同时传播,造成短期大量人员感染,导致住院和死亡人数激增。美国疾控中心CDC从7月起就开始号召民众注射疫苗,为冬季可能爆发的多种病毒感染高峰做准备。建议有关单位提前开始筹划对冬季疫情的防控工作,确保届时供应链、产业链和运输链不中断,为完成全年工作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全球经济整体疲软,中国仍是经济增长主要引擎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7月25日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更新内容,将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3.0%,较4月预测值高出0.2个百分点,但低于2000年至2019年3.8%的年平均水平。

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将显著放缓,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将稳中有升。其中,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从2022年的2.7%降至2023年的1.5%;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增速预计将大体稳定在4.0%,而亚洲地区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速有望上升至5.3%,比2022年高0.8个百分点。美国和欧元区经济预计今年将分别增长1.8%和0.9%,分别比4月数据上调0.2和0.1个百分点;中国经济预计今年将增长5.2%,与4月预测数据保持一致,中国对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约占1/3。

大多数经济体的优先事项仍然是在确保金融稳定的同时实现通胀的持续下降。IMF预计全球总体通胀水平将从2022年的8.7%下降至2023年的6.8%,但核心通胀的回落会更加缓慢,目前多国核心通胀仍远高于本国央行的目标区间。

2023年上半年全球石油市场回顾与展望

IMF认为,疫情后的世界经济复苏步伐正在放缓,各经济领域、各地区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多国央行为抑制通胀而提高政策利率的措施持续对经济活动构成压力。近期美国打破了债务上限僵局,加之今年早些时候各国当局为遏制美国和瑞士银行业动荡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都降低了金融部门出现动荡的紧迫风险,缓和了经济前景的不利风险。

然而,全球经济增长的风险仍然偏向下行,如果出现更多冲击(包括乌克兰战争加剧和极端天气引发的冲击),通胀可能会保持高位甚至上升,从而引发货币政策的进一步收紧;随着市场随央行进一步收紧政策而做出调整,金融部门的动荡可能会再次出现。其他下行风险包括:中国经济复苏可能会放缓,部分原因是房地产行业的问题尚未解决,这将产生负面的跨境溢出效应;此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债务压力可能进一步加重。

全球液体燃料需求增长缓慢,极端天气影响不确定

三季度,受经济前景预期恶化、通胀水平较高以及极端天气频发等因素影响,全球液体燃料需求增长缓慢。根据EIA的统计数据,三季度全球液体燃料需求约为101.75百万桶/天,同比增长1.28百万桶/天,环比增长0.78百万桶/天,但显著低于前四年环比增幅。

其中,美国液体燃料需求约20.68百万桶/天,环比增长约0.20百万桶/天,同比增长约0.21百万桶/天,基本恢复至疫情前2019年水平。

欧洲OECD国家液体燃料需求约13.88百万桶/天,环比增长约0.41百万桶/天,同比下降约0.16百万桶/天,比疫情前2019年水平低0.85百万桶/天,这主要是受到欧洲经济前景持续恶化以及通胀水平仍偏高的影响。

中国液体燃料需求约15.81百万桶/天,环比下降约0.32百万桶/天,体现了欧美经济前景恶化、防疫政策转段后报复性出行活动减弱的负面影响;同比增长约0.21百万桶/天,比疫情前2019年水平高1.94百万桶/天,创历史同期新高,表明中国经济发展存在强大内生动力。

除中国外的其他非OECD亚洲国家液体燃料需求约13.74百万桶/天,环比下降约0.58万桶/天,体现了欧美经济前景恶化的负面影响;同比增长约0.32百万桶/天,比疫情前2019年水平高0.22百万桶/天,创历史同期新高,说明除中国外的其他非OECD亚洲国家仍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需要指出的是,极端天气将是三季度全球液体燃料需求所面临的最主要不确定因素。世界气象组织7月4日确认,热带太平洋地区七年来首次形成厄尔尼诺条件,在2023年下半年持续的可能性已达到90%,而且至少为中等强度;意味着全球气温可能进一步升高,破坏性天气和气候模式将增多。入夏以来酷热席卷北半球大部分地区,多地高温纪录被刷新,2023年7月可能会成为有记录以来的最热月份。一方面极端高温天气导致中东等地区燃油发电需求上升,但另一方面也不排除因高温、暴雨、洪水、飓/台风等极端天气事件所导致的局部需求下降的可能性。

“OPEC+”大幅减产,市场供应存在缺口

三季度,“OPEC+”原油大幅减产,美国石油产量增长乏力,全球石油供应偏紧,原油生产冗余产能增多;EIA预计全球液体燃料供应约为100.77百万桶/天,环比下降0.37百万桶,同比基本持平,存在供需缺口约1百万桶/天。

“OPEC+”原油大幅减产。6月4日,“OPEC+”会议决定将原油产量目标调整为40.46百万桶/天,并将减产措施延期一年至2024年底;在此基础上,沙特宣布7月自愿额外减产原油1百万桶/天。7月4日,沙特宣布将自愿额外减产措施延长1个月至8月底,俄罗斯宣布8月减少0.50百万桶/天的石油出口,阿尔及利亚宣布8月将原油产量再削减0.02百万桶/天,上述决定是否延长期限将视市场情况而定。

至此,“OPEC+”的减产总量将达到约5.18百万桶/天,相当于全球需求的5.2%。此轮减产决定宣布后,市场对石油供应短缺的预期上升,国际油价持续上涨,Brent原油期货日均结算价格上探至80美元/桶附近,而俄罗斯主要出口产品乌拉尔原油现货价格自2022年12月以来首次突破60美元/桶的上限。

根据IMF的预测,2023年中东主要产油国财政盈亏平衡油价为:沙特80.9美元/桶,阿联酋55.6美元/桶,科威特70.7美元/桶,伊拉克75.8美元/桶。因此,沙特和俄罗斯减产挺价的意愿较为强烈,两国对Brent原油期货的目标价格大概率不低于80美元/桶,沙特和俄罗斯的额外减产计划大概率会贯彻整个三季度。

美国石油产量增长乏力。由于经济衰退预期增强、核心通胀水平高企、高利率导致融资成本增加、油价利润空间不足等原因,美国油气生产商再投资的动力不强烈。根据EIA的预测,三季度美国石油产量为18.77百万桶/天,环比下降0.08百万桶/天,同比增长0.62百万桶/天。需要指出的是,随着北美飓风季的来临,三季度美国石油产量可能可能受飓风影响而出现进一步下降,根据既往经验,最多可下降0.4百万桶/天。

其他非“OPEC+”国家普遍出现减产。根据IEA的预测数据,三季度,预计英国石油产量环比减少0.08百万桶/天,挪威减少0.07百万桶/天,中国减少0.04百万桶/天,墨西哥减少0.03百万桶/天;仅有少数非“OPEC+”产油国实现增产,其中,加拿大因定期检修结束产量环比增长0.35百万桶/天,巴西因新项目投产产量环比增长0.11百万桶/天。

美国启动战略石油补库,或因油价上涨延期买入

在2022年美国战略石油储备创纪录的缩减后,随着国际油价回归至70~80美元/桶的区间,本轮抛储的出库已步入尾声;5月以来美国能源部宣布了三次收储计划,总计约1200万桶原油。然而,随着国际油价上涨超过80美元/桶,补库计划可能延期。

欧美加息周期或步入尾声,金融机构做多大宗商品

三季度,欧美央行或继续加息,但市场普遍认为加息周期将进入尾声。

美联储或加息25至50个基点。7月26日,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到5.25%至5.50%,达到2001年初来的最高水平,符合市场此前预期。自2022年开启加息周期以来,美联储已累计加息11次,累计加息幅度达525个基点,联邦基金利率也从0%-0.25%上升至5.25%至5.50%。

分析人士指出,由于近期美国通胀和就业增长有明显放缓迹象,美联储可能就此结束本轮加息周期,但美联储可能至少要到明年上半年才会降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强调,2%的通胀目标还未达成,如果数据有支撑,有可能在9月会议上再次加息。

欧洲央行或加息25至40个基点。欧洲央行于7月27日公布加息25个基点,主要再融资利率、边际借贷利率和存款机制利率分别上调至4.25%、4.50%和3.75%;自去年7月开始加息进程以来,欧洲央行已累计加息9次,累计加息幅度达425个基点。

欧洲央行认为,欧元区通胀率预计在今年内进一步下降,但可能在较长时间内超过2%的中期目标;欧洲央行将以通胀率数据为依据,让欧元区关键利率达到足够高的限制性水平,并在必要时维持在这个水平,促使通胀率回落。目前,利率期货市场对欧洲央行9月利率的定价为加息大约15个基点。

随着欧美央行加息接近尾声,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周期开始复苏。受年内美联储继续加息次数可能低于此前两次预期的影响,7月美元指数跌破100大关,驱动了大宗商品价格的全线反弹。随着利率见顶,金融机构进场抄底做多大宗商品,将是下半年国际油价上涨的最主要驱动力之一,而金融投机行为则大大增加了原油市场的不确定性。

从高盛、摩根斯坦利等投行对2023年下半年及2024年初的原油价格预测来看,金融机构年内做多Brent原油期货的价格上限大概率在90~95美元/桶附近;当Brent原油期货价格接近这一上限,就可能出现多头获利了结的情况,从而造成油价的下跌。同时,原油等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也不利于欧美央行实现其降通胀的目标,可能干扰其加息进程。

地缘政治风险高发,加剧国际石油市场震荡

三季度,需要关注的地缘政治风险包括:美国与中国对抗加剧不利于全球经济发展,导致油价走低;中东地区涌现和解潮,OPEC对原油供应的控制力加强,有利于油价走高;部分产油国政局动荡将导致油价升高;俄乌冲突持续升级,对供应的担忧可导致油价走高。总的来说,可引起油价上行的潜在地缘政治风险较多。

04国际油价预测

三季度,国际石油市场主要受到供需基本面、金融市场及货币政策、经济前景预期的影响,可能呈现先升后降的走势。在基准情景下,预计三季度Brent原油期货价格范围77-83美元/桶;2023全年Brent原油期货均价范围76-82美元/桶。

文 | 苏佳纯

系中国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石油经济室首席研究员

刘  畅 

系中国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石油经济室助理研究员

段绪强

系中国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石油经济室助理研究员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