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叶均
出品 | 星球储能所
“产能过剩”声浪下,上半年储能行业超百亿投资已逾40起。
自去年年底以来,储能行业扩产热持续升温,到今年上半年更是迎来了不止一轮的扩产高峰。
据星球储能所不完全统计,今年1-6月储能行业的超百亿投资项目(仅限年内宣布签约、拟建的新项目或投资过百亿的二期工程)就有42起,其中28个项目已完成签约。
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最新研究报告表明,2020年至2023年5月,中国锂电产业百亿投资项目达163个,且占全年项目总数量比重逐年增长。2023年1-5月,过百亿投资占比达到28%。
而将视野扩大到整个储能行业,今年上半年以来的超百亿投资项目也已占到2020年至今百亿规模投资项目的四分之一,行业扩产规模、速度大幅增长。
其中,投资数额最大的签约项目是林源集团在内蒙古乌拉特中旗落地的新能源及相关产业项目,总投资额达370亿元。包括6.5GWh锂电池生产制造项目、4GWh全钒液流电池生产制造项目、200MW/800MWh全钒液流共享储能项目、3GW集中式+分散式风力发电项目、1GW集中式+分散式光伏发电等项目。
若算上拟建项目,则以6月1日国轩高科拟于摩洛哥耗资446亿元投建100GWh动力电池工厂的大手笔,为2023年上半年储能行业数额最大的投资动作。
从投资数量上看,亿纬锂能、赣锋锂业最多,各有三笔百亿项目投资,平均投资在每个项目100亿元。
2月前后,亿纬锂能先在湖北荆门签约了60GWh动力储能电池生产线及辅助设施项目,后又在四川成都投建20GWh动力储能电池生产基地项目。本月8日,亿纬锂能再斥百亿巨资,宣布将在匈牙利德布勒森建设生产基地,大规模建设大型圆柱乘用车锂离子动力电池产能。
值得一提的是,赣锋锂业作为锂盐龙头企业,锂电行业最重要的上游资源供应商之一,今年以来买矿步伐不停,接连拿下海外锂矿资源,且在强势推动其上下游全产业链战略布局。
其不仅与三峡水利、东方鑫源三方合建了年产24GWh动力电池项目,控股子公司赣锋锂电也分别在内蒙古呼和浩特、湖北襄阳签约了年产20GWh锂电池及系统集成工厂项目与20GWh固态动力电池项目。
从百亿投资项目的类型来看,42个百亿项目之中,电池项目占比接近2/3,且以锂离子电池占据绝对优势。而就电池投资领域,26个电池项目中,有8个动力电池扩产项目、6个动力+储能电池扩产项目,占比较大。
今年以来,针对于动力电池“产能过剩”的争议颇多。6月8日,在2023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长安汽车董事长、党委书记朱华荣表示,预计到2025年,中国需要的动力电池产能为1000-1200GWh,目前行业产能规划已经达到4800GWh。当前产能严重过剩,产业必将回归到理性状态。
在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这个问题也被参会代表们反复提及,尤其在车企方面人士看来,目前动力电池的产能规划已经远远超出实际需求。
在“产能过剩”的声浪下,就今年以来的项目总投资规模及百亿投资数量来看,行业扩产热情未减,企业的选择与所谓“回归理性”显然背道而驰。
从百亿项目的投资主体来看,一线企业扩产的确存在放缓的现象,今年上半年的扩产项目主体多集中在二三线企业。这些企业在规模体量、产能水平、市场份额上都居于劣势,且相较于一线厂商有较大的生存压力,因而不惜重金投入、加速扩张,以谋求自身在行业中的更高站位。
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的不断提升,动力电池市场愈发火热,行业赛道参与者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扩产潮”便也仍将继续,自然也就在客观上加剧了产能过剩的局面。
当然,也有行业龙头的不同观点,佐证了动力电池“产能过剩”问题上的争议性。
6月21日,宁德时代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表示,产能结构性过剩一直存在,但不同锂电企业的产能有明显不同,差异主要源自企业的技术创新、制造能力、管理水平等方面。
一方面,实际产能与规划产能间仍存在一定区分。另一方面,动力电池行业低端产能或已过剩。但从高端产能来看,真正满足客户或市场需求的产能仍存在不足。且在此期间,随着技术的迭代升级,落后产能一直在被不断淘汰。
考虑到二三线企业的争相扩产,并未对动力电池行业的产能结构性过剩发挥积极的改良作用,而行业百亿投资项目仍在向着更大的规模、更多的数量一路狂飙。市场的火爆与投资的热潮,似乎并不总如表面所见的那般一片大好。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