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最新发布的《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预测报告2022》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中国总炼油能力升至9.24亿吨/年。自2022年首次超过美国之后,中国炼油能力再次提升,目前稳居世界第一大炼油国。

美国炼油产业因近几年的关停,老旧设备的淘汰,以及小规模炼油企业的退役等,导致美国炼油能力从2020年开始呈现萎缩趋势。而截至2022年1月,美国炼油能力为9.07亿吨/年,同比减少了3390万吨/年,至2022年底,美国炼油能力继续呈现下降趋势。

超越美国之后,炼油业将何去何从?

世界第一炼油大国

2022年1月,中国炼油能力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炼油国家。这也意味着依托原油为原料的下游产品,如乙烯、丙烯、成品油及其他化工品,中国也较大概率成为了最大生产国。

伴随着新的炼化和烯烃装置陆续建成投产,我国石化产业规模集中度、石化基地集群化程度、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都实现了新的跨越。当前,我国千万吨及以上炼厂已增至32家,炼化一体化聚集效应愈发显性化。《成品油与新能源蓝皮书》显示,2022年,中国炼油能力增长放缓,总炼油能力稳居世界第一大炼油国;乙烯产能连续第4年高速增长,总产能达到4953万吨/年,超过美国,升至世界第一位。

2022年,受国际油价大幅走高和主要油品需求大幅下滑影响,我国炼油产业多项经营指标下降,进入景气周期低谷。其中,国内原油加工量下降5%至6.8亿吨,为21世纪以来首次下降;炼厂平均开工率为73.8%,较2021年下降4.8个百分点,结束了2015年以来的正增长态势;全行业炼油企业吨油利润约为140元,较2021年大幅下滑63%。

《成品油与新能源蓝皮书》显示,2022年,中国成品油消费量3.45亿吨,同比增长0.9%,其中汽油同比下降4.6%,柴油同比增长11.8%,航空煤油同比下降32.4%。在全球大宗商品上涨推动下,2022年中国汽柴油价格均创2015年以来的新高水平,汽柴油价格全年波动率37.8%、37.4%。预计2023年我国成品油需求恢复性上涨,同比增加9.1%。随着新增产能不断投放,预计原油加工量与成品油产量反弹,市场供应充足。
2023年4月25日,中国石油流通协会在京发布《中国石油流通行业发展蓝皮书(2022-2023)》(以下简称《蓝皮书》)。今年是中国石油流通协会第六年发布《蓝皮书》,《蓝皮书》认为,从需求侧,汽油需求整体下降,煤油需求大幅减少,唯有柴油需求有所上涨。全国加油站总量首次下降,意味着加油站行业存量竞争进一步加剧。2022年,全国加油站总量约为10.76万座,同比减少110余座,降低约0.11%。加油站数量的减少和公路里程的增长,导致加油站密度继续降低,约为2座/百千米,同比减少0.03座/百千米。

短期油价上涨难以刺激长期投资

2022年6月IEA发布了《世界能源投资2022》报告,报告指出炼油行业在2021年出现了30年来全球炼油产能的首次下降,中国和中东的退役量为1.8百万桶/日,超过了全球相对温和的炼油产能增长。全球产能减少促成了 2022 年炼油利润率的异常增长。鉴于石油需求长期前景的不确定性,近几个月炼厂强劲的财务表现和高利用率不一定会转化为更高的投资水平。

一些石油和天然气公司面临着调整其投资以适应能源转型需求的压力。减少自身运营的排放——尤其是甲烷泄漏。虽然石油和天然气公司在“非传统(新能源)”领域的投资总体增长了5%,就全球而言,各石油公司的投资战略差异很大。欧洲石油天然气公司在新能源投资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投资的重点是海上风电设施。几家大型跨国石油公司,包括挪威的 Equinor集团 ,在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占了全球石油和天然气行业清洁能源总投资的 90% 左右。

鉴于疫情结束和俄乌战争推动石油和天然气价格上涨,中东国家石油公司(NOC)目前规划的投资远高于危机前的水平,沙特阿美和ADNOC已宣布计划将投资支出增加约15-30%。以俄罗斯石油公司为首的俄罗斯公司也曾宣布2022 年大幅增加投资,但美国西方的制裁措施使其增加投资计划难以实现。

根据IEA调查的结果,30%的被调查公司并不为眼下的高油价高利润所动,将维持上游资本支出基本持平的安排。对于2022年的欧洲主要公司,强调他们的投资计划更多地由长期战略承诺驱动,而不是短期价格的推动。美国页岩油产量增加和天然气将是另一种可能性,因为它的投资回报周期较短。中国国家石油公司对上游和下游的投资更多是关注国内油气供给的安全保障,在2019年2022年投资周期内,其上游投资下降了7%。

2019年全球油气上游投资为4990亿美元,由于疫情2020年下降了1200亿至3700亿美元,2022年回升至4200亿美元。同期间下游炼油板块的投资分别是600亿美元、540亿美元、640亿美元和690亿美元,大致在上游投资的八分之一和六分之一之间。同期间LNG投资比炼油板块增长更快,从2019年530亿美元增加至2022年730亿美元。2019年较炼油板块少70亿美元,到2022年其投资规模已经超过炼油板块40亿,四年间LNG全球投资增加了200亿美元之巨。

超级石油公司是支撑大国的脊梁

中美是数一数二的石油化工大国,超级石油公司是支撑大国地位的脊梁。2021年全球产能最大的五家炼油公司分别是:1、中国石化597万桶/日(中国),2、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490万桶/日(中国),3、埃克森美孚468万通/日(美国),4、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400万桶/日(沙特阿拉伯)和5、瓦莱罗能源公司337万桶/日(美国)。

全球五大炼油公司2021年共有炼油能力为2291万桶/日(超过3亿吨/年),满负荷生产可以消化全球石油产量的三分之一。这五家公司的平均炼油能力为458万桶/日, 比全球10大主要炼油公司的平均炼油能力357mbd高100万桶/日,可见该行业产业集中度是很高的。中美现在炼油能力都在10亿吨/年(两千万桶/日)上下,约为全球炼油能力的40%。

在全球最大五家的炼油公司中,中国两家(第一第二)美国两家(第三第五),是实实在在的两个石油炼化超级大国。从历史的角度看,中美走过的发展道路截然不同。美国是现代石油工业的发祥地,也是石油炼化技术和产业的先行者,百多年来一直引领着整个世界的石油天然气工业前行。上个世纪80年代的非常规油气革命让美国的石油天然气产量,LNG出口量再次世界第一。美国石油天然气的资源禀赋并非世界一流,而技术创新和商业创新能力才是美国100多年先行者的本源所在。

中国石油工业的崛起在上个世纪60年代的“大庆会战”,上游是大庆油田的发现,下游是国家计委和建委1960年正式批准的大庆油田炼油厂“第一期建设规模为100万吨/年”的规划和建设。在当时非常困难的经济环境下,邓小平亲自批准才获得了5000万元的建设资金。这是中国第一次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设计和建设现在大型炼油厂的实践。

同时,为了提高炼油技术水平。发展深度加工,生产高级油品,专门组织人员对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延迟焦化、尿素脱蜡以及新型催化剂添加剂等五项先进技术进行攻关。这五套设备技术设计成功,施工投产后,被称为炼油工业的“五朵金花”。

1963年底,大庆炼油厂第二期工程开始设计,其中包括年加工150万吨原有的新型常减压,60万吨的催化裂化,10万吨的催化重整。到1965年十月,5套主要装置和17套配套设施全部投产。自此,大庆炼油厂生产规模达到250万吨,可生产各类产品240多种,高级航空汽油、航空煤油、高寒用的柴油、润滑油及笨、二甲苯都能生产了,中国炼油工业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

2022年,中国超越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炼油大国,中国炼油炼化行业再次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回望历史,58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几代石油石化人的艰苦奋斗创造了一代又一代人的传奇,一代又一代人的作为和担当。

石油是全球主要的能源来源,石油公司每天为运输和工业提供数十亿桶石油产品。尽管公众与政府对碳中和能源转型的呼吁声音铺天盖地,政府出台各种政策措施也日趋严格和刚硬,但仍未对该行业产生积极和深刻的影响。规模巨大以应对行业周期性的巨大风险,油气行业诱人的投资回报,行业的资源属性政治属性和金融属性仍然维持着行业巨头们沿着原有的巨大惯性继续前行。

在按销售额排序的2022年全球十大石油公司排行榜中,全球最大的五家炼油公司全部上榜,排名前四位的分别是沙特阿美石油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中国石油股份有限公司和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在最大炼油公司排行第五的瓦莱罗能源公司在十大石油公司排行中也位居最后一名,原因是他几乎是纯粹的下游炼化公司。

以下是这五大炼油公司的收入、利润(净收入)、市值、一年总回报率指标,供读者比较研究。

超越美国之后,炼油业将何去何从?

 2021年埃克森美孚销售收入/利润79%/8%来自下游业务,13%/30%来自化工业务,8%/69%来自上游业务。解剖这只麻雀后我们大致可以知道大型中和一体化石油公司的营业收入/利润和业务板块之间的关系。

下游板块提供了最多的营业收入,上游业务则贡献了最多的利润来源。原油价格高低变化会对公司的营业收入/利润比例变化有影响,但这种收入/利润结构基本不会有大的改变。上游业务比重高的公司只要原油价格不是过分的低迷,其利润水平就比较高,而炼油业务较大的公司其利润都比较低。瓦莱罗公司是下游业务为主的公司,其利润收入就比较低。

中国两家石油公司中石油上游板块比重大,中石化下游业务比重高,在营业收入大致相当情况下,前者的利润收入要远高于后者。从年度股东回报率上看,美国公司要远高于非美国公司。追求长期增长和追求当期股东最大回报是很不相同的公司经营理念。而公司稳定的公司经营理念的形成并维持稳定有文化和制度的原因,有点类似“企业基因”,改变不易。

没有了竞争对手,未来何去何从?

中国炼油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再到世界第一,这几十年我们做对了很多的事。首先是有做大的理想和追求,其次是有最大的市场和长期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再次是有利于保值增值做大的“企业基因”,“举国之力”的制度设计也是有利的因素。

不久前有汽车界的朋友参观上海汽车展,触动很大感受良多,说不经意之间中国就成为了世界最大的汽车制造国了。另一位朋友发给我一组数据; 1)2022年(还在疫情之中),中国电动汽车产销量大约 500万辆。2)中国电动汽车产销量占全部机动车产销量的 20%。3)中国电动汽车产销量占全世界电动车产销量的  50% 。

我也谈了我对汽车的粗浅认识:工业革命让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最重要的标志就是人类进入了汽车社会。也就是汽车的广泛使用让石油成为最重要的能源资源,人类进入了石油时代。现代化=汽车时代=石油时代。即使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逐渐替代燃油汽车,人类社会还是汽车时代。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还会长期共存,就像生物质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会长期共存一样。

一个产业兴起给社会带来了普遍的发展机会,当一个产业走向夕阳也会给部分人带来新的机会。就像缝纫机产业一样,缝纫机离开了普通人家,但并没有离开社会,功能也没有什么大的改变,只要缝制产业还在缝纫机就还在,只是使用场合改变了,缝纫机制造寡头化了。燃油汽车寡头公司将会渐渐集中到中国来,就像油田服务产业会集中到中国来一样。我在石油行业四十多年,我也感受到石油行业这种类似的变化。

4月25日,在中国石油流通发展发展蓝皮书发布会上,对外经贸大学教授董秀成教授说:“双碳”目标下,油电切换提速,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25.64%,预计2023年将突破30%。董秀成指出,到2060年,燃油车或将不复存在。

“一方面,新能源汽车的增速远远超出了想象,另一方面,个别省份已发布禁售燃油车时间表,2030-2040年间燃油车有很大可能全面禁售,考虑到存量车报废期,到2060年基本上没有燃油车的概念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900万辆,增长35%,市场渗透率将达到32.6%,为加油站行业向品牌化、数字化、综合能源化发展提供了需求基础。

中国炼油产业已经站在了世界行业的峰顶,但中国的炼油结构依旧呈现严重的结构性矛盾,再加上能源转型不可逆地推动着“以石油为中心的能源体系转向以电力为中心的能源体系”。产业结构性矛盾加上产能过剩的巨大压力,当今的炼油行业内人士面临的挑战并不见得比60年前创业前辈们小。

有人说,中国炼油企业在经营、定价话语权等方面,较国际市场仍有较大的差距。目前中国炼油产业“大而不强”,依旧无法实现成品油领域的真正“市场化”。

未来全球地缘政治矛盾突出、经济温和复苏,能源价格可能上升,其中低碳烃类能源涨幅可能快于原油及成品油资源,这必然导致炼油产业的经济性降低。在这样的大趋势下,中国炼油产业需要加快结构性转变,应对未来更大的冲击。

我并不完全同意“做大做强”,“市场化”、“话语权”和“世界一流”之类的说法,这些观念派生于“中国特色能源观”。站在中国看世界,和站在世界看行业并不是必然对立的两个极端,但的确是两个不同的视角。

上山多是主动而为之的事,下山多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因为山顶上多是无粮无水之地,随身携带上山的必需品一般是不多的。主动下山的企业家也许需要断臂求生,但多能生存下来,产业转型首先要能生存下来才能谈转型。

唐朝女人以肥胖为美,现代社会肥胖被认为是一种病。重资产资本密集人力密集行业转向中国的态势已经非常明显,我们曾经作为理想追求之。获得冠军,在竞争中打败挑战者保住冠军是荣耀。如果没有了对手呢,冠军还值得炫耀吗?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