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价格产生是市场规则的必然结果。不管是稀缺性还是必然性,都不值得大惊小怪。 文 | 武魏楠 五一假期之后,能源圈最火爆的新闻毫无疑问就是山东电力现货市场在“五一假期”出现负电价。从5月4日开始,各类媒体、自媒体、专家、学者都开始对负电价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报道。其中既有一些蹭热点的浅显之作,也不乏极具深度、广度、内涵的专业化讲解。 负电价的成因、影响、启示,都已经有了深度解读,笔者在这里不再赘述。推荐大家阅读《聚焦负电价 | 谷峰:电力实时市场负价为何被热议?》这篇文章。 事实上,这次负电价也让我想到了2020年4月20日WTI原油期货出现负油价的事件。3年时间里,“负价格”先后在中美两个大国的能源市场中出现。这是一种巧合,似乎也是冥冥之中的命运。 今天的辣评就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历史,看看从负油价到负电价,我们都忽视了哪些背后的关键因素。 负电价是出现的更早。2019年12月9日至15日,山东省进行了第二次电力现货的连续调电运行及试结算。在本次调电中,11日13时日前出清电价首次出现了-40元/MWH的价格。 到了2020年4月,负电价和负油价先后出现。先是4月13日13时,山东实时结算电价为-20元/MW。接着4月20日,美国5月份轻质原油期货WTI价格暴跌创下历史新低,收于每桶-37.63美元,历史首次跌至负值。 首先,电力、石油同属于大宗商品,负价格是规则的结果。 电力现货市场中,以边际成本报价是一项基本规则。但对于部分可再生能源发电机组来说,边际成本因为存在补贴等原因,实际上是负的。所以负电价在理论是可以实现的。 而负油价出现在WTI也是受到了规则上的限制。如果不是因为WTI规定未平仓的头寸进行实物交割、存在价格熔断机制等原因,负油价未必会出现在WTI市场中。 在欧美电力市场中,负电价现象实际上已经十分普遍了(具体内容请见《能源》杂志后续报道)。当市场中的商品供给过剩,价格自然会一路下降。而如果可再生能源不停地进行发电而选择停机,只能“牺牲价格换取消纳”,也就是出现负价格信号,让用户更多地用电。 这属于利用市场规则进行可再生能源消纳,而并非什么特殊事件。 其次,负价格总是与投资、套利相关,但风险同样巨大。这一点在负油价事件上表现的更为严重。 实际上在2020年4月20日负油价出现之前,WTI期货价格一路狂跌。这刺激了大量投资者——尤其是个人投资者——不断买入。很多国内个人投资者就以多种形式投资原油产品。不仅仅在中国,印度、韩国也有类似产品,美国、欧洲也有原油ETF基金面对散户市场。 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中行纸原油产品让很多散户不仅亏光了本金,还倒欠一笔巨款。全球散户成为华尔街空头们敛财的工具。 目前中国电力市场几乎没有金融衍生品的交易,也不存在太多的套利空间。不过负电价出现后可能会对其他的投资产生深远影响。 比如说在目前光伏已经全面平价上网的背景下,在山东这样的光伏大省,投资建设光伏如何获得合理回报?负电价是不带代表着可以大干快上搞储能?风电大省会复制山东的情况么? 不要小看这些影响,市场的价格信号重要性很大程度就在于其对投资方向的影响。美国德克萨斯州是新能源装机增长最快的地区,目前的可再生能源装机比例超过三分之一。 为了保障电网的稳定性,德州ERCOT市场对辅助服务的需求很高,也需要更多的储能平抑峰谷波动。这些都直接刺激了电化学储能在德州的发展。目前德州的电化学储能装机占到全美的40%。 中国的电力市场化建设已经推进超过8年,电力现货市场是市场化毫无疑问的重要方向。山东一再出现负电价的现象,说明山东省在新能源建设规模、电源规划、投资方向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 这是市场化带来了宝贵经验。过去近20年的时间里,中国的电力五年规划总是落后于实际发展数据。这说明我们的传统规划方式缺乏科学的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市场化带来了价格信号,是对规划更合理、科学的补充。 相比于负电价,负油价其实更具稀缺性,是在特定历史条件、规则、投资盲从下产生的。随着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的不断膨胀,只要电力现货交易规则没有大的变化,负电价注定会成为常规性时间,不再引发热议。 社会很单纯,技术很成熟,复杂的是人。一个正常的经济现象,其实未必会产生多大的影响,怕只怕过度解读和关注,让规则制定者陷入了不该有的迷茫之中。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