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新时代的中国力量

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在广东、上海调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

针对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张国清强调,要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超前布局,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一直以来,制造业都是我国经济增长和国力提升的保障和基本。2015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全国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宏大计划,几个月后,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近十年时间匆匆过去,中国制造业早已经实现了跨越式蜕变。

制造先行

回顾人类历史可以发现,从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短短260余年,人类已经发生了4次工业革命,而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会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场新的浪潮,被这场浪潮席卷的每个地区,其生产方式都会发生巨变。

对于国家而言,谁能赶上工业革命新的浪潮,谁就能在一段周期或是一个阶段内获取巨大利润,国家实力也能以迅猛发展之势走在世界前列。

西方欧美等国家成功赶上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其经济实力得以迅速发展,并靠此培育出一批知名制造企业一边开始收割全球利润,一边开始疯狂对外扩张,如美国通用电气、福特汽车公司等等,而没抓住工业革命机会的亚非拉国家只能落在其后。

值得注意的是,每一次工业革命,最明显、最首先的就是制造能力和方式的变化,工业革命带动制造业腾飞,放眼全球,几乎没有一个发达国家其制造业不曾发达。

自第三次工业革命开始,不愿错过良机的中国也开始大力发展制造业,以跟上时代新一轮浪潮。在制造业腾飞过程中,我国包括能源、汽车、航空、家电、科技等多个领域也涌现出一大批制造业领军企业,如中石油、中石化、五矿、比亚迪、美的、小米、特变电工等等。

90年代初期,我国制造业十分落后,根据明势学宫统计数据显示,1990年,全球制造业增加值约为5300多亿美元,而同时期的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仅有1600多亿美元,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仅仅约为3%。

而到2023年,全球制造业增加值为154600多亿美元,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也增长至49000多亿美元,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为31.7%。

30年发展时间,占比增长超过10倍,现阶段中国早已跻身世界制造业第一梯队,虽不能说全面领先,中国制造业在世界范围也早已实现整体超越。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表示,我国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连续14年位居全球首位。

放眼未来,我国制造业发展仍呈现迅猛之势。从长期看,明势学宫认为,到205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比重比低于全球制造业增加值的50%;而从短期来看,专家认为近几年制造业将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当前,我国已经形成包括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产业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约13%。其中,光伏行业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绿色、高端、高速发展强有力的支撑以及重要发展方向。

新能源时代

在第28届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全球百余个国家共同承诺,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将达到11000 GW,其中光伏行业的装机容量2030年预计将达到近5500 GW。另外,国际可再生能源署预测2050年全球光伏目标装机量超过30%,这也表明全球范围内光伏市场有着巨大可能。

从国内看,跟着制造业发展洪流崛起,又是站在浪尖的“弄潮儿”的光伏,不仅是我国能源供应体系的重要分支,也是新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光伏行业的发展也是我国制造业腾飞的缩影,其中更是有特变电工、阳光电源、天合光能、通威集团、隆基绿能等行业巨头们已经在全球范围实现领先。

近几年,在政策大力支持、市场需求猛增、技术不断进步的影响下,我国光伏行业迅速发展,规模急速扩张,整个市场飞速增长。

从装机规模看,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3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约为216.88GW,同比增长148%,再次刷新历史纪录。

国内规模不断增长的同时,我国光伏相关产品也早已凭借高质价比远销海外,从出口数据来看,截至2023年底,中国光伏产品累计出口额2453亿美元。

中国光伏业协会预测,到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的预测范围为390-430GW,而中国的新增光伏装机有望达到190-220GW,光伏行业将会迎来大规模的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光伏市场爆火,除了原材料、组件等产品,光伏全产业链产品市场均有提升,其中增长最为明显的就是逆变器。

首先,逆变器技术相对成熟,进入门槛较低,新玩家花费成本也较少,且逆变器属于高附加值产品,利润空间相对较大,在产业链中游的光伏逆变器制造环节的业务毛利率相对较高,整体在30%左右。

其次,逆变器不仅可应用于光伏发电,还可应用于储能系统、风力发电、电动汽车充电等多个领域,市场潜在空间巨大,逆变器行业是连接多个业务领域的中间环节,企业可以通过其进行深度、多元的产业链布局。

从招投标市场来看,2023年逆变器市场规模创下新高。据北极星统计公开信息,2023年逆变器招标规模超248GW。根据海关数据,2023年逆变器出口金额合计99.6亿美元。

毋庸置疑的是,未来随着新能源行业发展,光伏、储能电站不断增加,作为必需品的逆变器规模必定还会扩张,逆变器市场也一定会保持高速增长。

光明的未来、可观的利润以及庞大的市场使得逆变器这个赛道变得热闹非凡,企业扎堆进军逆变器领域,不少企业都推出了光伏、储能逆变器产品。

然而,逆变器核心竞争力主要在制造技术方面,从产品本身和客户服务来看,相比特变电工新能源、阳光电源、华为、锦浪科技、科华数据、禾望电气等逆变器老牌巨头,许多企业仍然差距较大。

资金储备、技术储备、创新能力、管理水平、渠道开拓是这些老牌制造企业共有的优势,而在“大同”之下,巨头们又有自身独特的长处。

老牌巨头

进入2024年以来,中电建、大唐集团、中核集团、华能集团、三峡集团、华电集团、国家电投等主要能源投资企业均开展了大规模逆变器集采。根据智汇光伏统计,截至今年5月初,共有规模为106.55GW的逆变器集采项目,其中100.85GW公布了集采中标结果。

特变电工,中标、入围的72GW规模,且20.2GW为第一中标候选人。能够在逆变器蓝海中突出重围,特变电工则得益于其强大的新能源制造基因和创新能力。

特变电工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和我国大型能源装备制造企业集团,而创立于2000年的特变电工新能源,在完美继承了特变电工的制造基因的同时,还具备较高的创新水平,相比其他逆变器巨头独有的优势就是其制造技术和能力。

截至2023年,特变电工新能源已经完成了3KW至150KW分布式逆变器的研制,而这个范围,可以完全满足所有分布式应用场景需求,产品也已获得多国认证并满足全球范围市场需求。

随着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不断推进,集中式的“风光大基地”已经成为支撑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关键一环,同时也成为我国新能源发展的重中之重。而如何在大型地面电站中提升发电量,降低光伏电站初始投资成本则成为行业关注的重点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特变电工新能源推出新一代330kW组串式逆变器TS330KTL-HV-C1,聚焦经济高效、并网友好、安全可靠、智能运维核心特点,传承特变电工新能源20余年逆变器产品研发技术,为客户带来更优产品体验。

该产品可实现超强电网支撑和弱网运行,从经济性角度看,这款产品最高效率99.04%,可完美匹配矩形182/210高效双面组件,这能显著提高发电效率。同时,相比业内同类竞品,更高的功率密度也能使电站大幅降低线缆、施工等初始投资成本,最大支持9.24MW子阵,也显著降低了光伏电站单瓦成本。

另外,从安全角度看,新一代组串式逆变器具备智能组串分断功能,在逆变器主电路启动之前就开始对逆变器直流侧进行故障监测,解决好逆变器直流侧保护的最后一公里。当项目现场出现直流侧反接、组串反灌等故障时,可实现毫秒级自动切断故障路,更安全。

温控方面,设备采用先进的表面散热+内循环散热技术,腔体热交换效率提高30% ,功率密度提升45%,腔体温度较行业平均水平降低5℃,改善设备工作环境,延长器件寿命。

就在不久前,新疆米东3.5GW光伏项目成功并网,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体光伏项目。项目位于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北部沙漠,占地面积约20万亩,利用小时数1740h,年发电量60.9亿千瓦时,相当于300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

该项目共计10606台逆变器全部采用特变电工新能源TS330KTL-HV-C1组串式逆变器。

而就在不久前,在国际行业盛会——德国慕尼黑光伏展上,针对大型电站和欧洲本土市场,特变电工新能源研发制造的组串式逆变器TS360KTL-HV-C1重磅亮相,最大效率99.02%,最大欧洲效率98.8%,具备先进的表面散热和内循环散热技术,IP66的高防护等级,可使逆变器在极端环境下长期稳定运行,能够显著提升电站的发电收益。

实际上,在海外市场,特变电工新能源早已做出了十分亮眼的成绩。如西班牙超大型626MW光伏电站,其一期、二期全部采用特变电工新能源集中式逆变升压一体机;在保加利亚,特变电工新能源刷新地面电站装机纪录“109MW”等等。

在储能市场爆发之下,特变电工新能源又及时依靠其高制造水平和先进技术优势,迅速杀入储能市场,光储并进,向新而行。

其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数智创新储能系统解决方案,标准20尺集装箱容量为5.015MWh,搭载5MW组串式变流升压一体机,具备创新价值:电网友好、万级模块群控,极致安全、降低LCOS。

相比市面上常见的20尺5MWh液冷电池集装箱产品,特变电工新能源的新品可做到能量密度提升49.2%,占地减少20%,辅助功耗降低10%,循环寿命提升10%。构网型组串式液冷储能系统可提升放电容量8%,整站LCOS降低6.5%。

目前,特变电工新能源业务遍及全球20余个国家和地区,专注于光伏、风电、电力电子、能源互联网等多元领域,为客户提供清洁能源项目开发、投(融)资、设计、建设、智能设备、调试、智能运维整体解决方案,在光伏、风电EPC,逆变器等领域占据全球领先地位。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