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3、2、1,成功啦!” 2024年8月26日18时,国家能源集团浙江公司舟山电厂三期扩建工程首台5号66万千瓦机组,顺利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标志着该机组正式进入商业运行。

图为机组168试运行倒计时结束瞬间

集控室内,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手机、相机频频闪耀,这是电力建设者的荣耀时刻,也必将载入舟山电力发展史册。

碧海蓝天,银线飞渡。作为千岛之城最大规模能源点,该机组投运也意味着这座有着近30年历史的老厂,从曾经的12.5万千瓦、35万千瓦机组,跨入60万等级清洁高效机组行列,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实现华丽蜕变。

“续命工程”推动高质量发展

时间的刻度里,记录着奋斗者每一步前行足印。

2022年1月28日,舟山电厂三期项目建设两台660兆瓦千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获浙江省发改委核准。消息传来,500多名职工欢欣鼓舞。

作为浙江省首个600兆瓦等级二次再热燃煤发电项目,“十四五”期间浙江省重大支撑性煤电工程,国家能源集团在浙首个重大基建项目,该项目投产后,每年可提供电量72.6亿千瓦时,既为舟山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提升浙江省顶峰供电能力。

“上马新机组,对舟山电厂发展意义重大!”舟山电厂党委书记、董事长潘夏清如是说。舟山电厂始建于1996年,一期建设125兆瓦和135兆瓦两台机组,二期建设300兆瓦和350兆瓦两台机组。作为“两山”理念发源地,浙江省持续推进节能减排,2022年一期机组关停。二期亚临界机组因容量小、经济性差,严重制约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随着国家深耕蓝色国土,壮大海洋经济,作为我国首个国家级群岛新区,舟山奏响经略海洋的时代强音。2020年9月,刚刚重组成立的浙江公司,锚定国家能源安全战略,抓住有利时机,加快推动舟山电厂扩建项目。

陈喜龙,舟山电厂副总经理。从背包跑前期,到指挥项目建设,他说:“三期项目是舟电人的续命工程,更是希望工程。”几经波折,历经艰辛,该项目实现当年核准、当年开工,这在火电行业并不多见。

遵循集团公司“两高一低” 目标和 浙江公司“六型六高六控制”要求,舟电人践行“走在前列、干在实处、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铆足干劲,争创国家优质工程。

编写80多个基建管控制度,编印涵盖集团公司 “3445”基建管理目标等宣传册,以规范化制度体系提升基建人员安全质量意识;依托智慧化手段,强化高风险管理和承包商管理,牢牢守住安全红线和质量底线。

开工就是冲刺!630个日日夜夜,舟电人紧盯目标,挂图作战。从高标准开工、主体设备安装到整机调试投产,专业组倒排进度、时时对表、滚动更新;每日召开项目协调会,形成备忘录,督促闭环验收,确保重大节点高效完成。

走进工程管理部办公室,“我为工程创精品,不为未来留遗憾”“功成不必在我,工程必定有我”的大红标语格外醒目。进入整组启动阶段,这里的工作人员自发进入“白+黑”“5+2”的工作模式。有的父亲生病住院,匆匆赶回老家,老人稍有好转就启程返岗;有的长期现场安全督查,腰痛到直不起身,但坚持到机组通过“168”才请假;有的妻子生产,才陪护一天,又回到岗位上。

“这两台新机组,就是舟电人的孩子,我们愿意付出所有,让机组早日投产。” 说这话时,陈喜龙眼里闪着光。

6月28日,首台5号机组顺利并网发电。8月26日,机组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试运,期间系统及设备运行状态良好、性能稳定,污染物排放远低于相关标准排放限值,实现了整个建设周期安全、质量事故“双零”目标。

绿色转型共建美丽海岛

集控室的显示屏上,实时跃动着5号机组排放数据。烟尘?,氮氧化物?,其中二氧化硫排放值为0。

“我们采用海水脱硫,二氧化硫排放值检测数值不到1,所以显示为0。”当值单元长占德保说话时,脸上露出自信笑容。

绿色是能源发展的鲜明底色,也是舟电人始终不渝的追求目标。2014年,该厂4号350兆瓦燃煤机组,充分运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成为国内首台近零排放煤电机组,成为国内煤电机组绿色低碳的重要里程碑。

十载创业,初心不改。此次5号机组“168”期间,供电煤耗仅为259.97克/千瓦时。李海生,有着20多年运行操作经验。他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段文字:“1997年,1号超高压机组供电煤耗377克/千瓦时。2024年,5号超超临界机组供电煤耗259.97克/千瓦时,有幸见证舟山电厂进入大容量、大机组时代,相信明天会更好!”

图为舟山电厂鸟瞰

“相信明天会更好”,这是所有舟电人共同的心愿。为了这份心愿,他们不仅让新机组能耗更低,指标更优,也依托新机组建设,为美丽海岛描绘着逐绿前行的新画卷。

今年6月,舟山定海环岛工业集中供热项目通过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评审会,标志着浙江省最长热力管道获得地方审核认可,为项目早日落地打下基础。该项目管道总长约43公里,投产后年供热量176万吨。说起这项目,舟山电厂计划营销部副主任蒋昱感触良多。

舟山电厂早在2013年就积极投身热力市场,二期机组投产后最大供热量达到200吨/小时。随着舟山经济快速发展,高峰时段,机组供热能力受限。“三期项目一落地,我们就开始找资源,找客户,立足于做舟山本岛能源供应的岛主,让国能品牌的优质热源更好服务千家万户。”蒋昱说。据测算,三期项目全面投产后,最大供热能力达到700吨/小时,供热辐射半径大幅提升,供热压力也从原先的1.8兆帕,提升至2.5兆帕。

舟山本岛呈狭长型,原先该厂主要服务岛北的工业园区,拥有60余家热用户。2023年年初,浙江公司所属的综合能源公司,成立舟山电厂项目部,和舟山电厂人员一起,调研东部经济开发区,拓展西部定海工业区,与舟山电厂紧密协同,通过与地方政府的密切合作,全方位开拓供热市场。其中西线供热管线累计签约供用热框架协议63.3万吨/年,并与定海区达成股权合作意向,计划年底开工建设。

银灰色的供热管道,蜿蜒起伏,从厂区延伸至四面八方。舟山生态环境优良,空气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电厂高效清洁的热源,不仅降低用户成本,环保优势显著,也为舟山市构建更具竞争力的营商环境。据供热主管任铿介绍,岛上热用户原多采用小型煤炭锅炉、天然气供热、电锅炉供热,相比大机组,污染性大、成本高、调节困难、经济性差。定海环岛工业集中供热项目,配套建设能级转换的小型背压机,电厂可以向沿途的远洋渔业基地、小微企业创业园、新材料产业园、粮食产业园等区域供应蒸汽。

实施海水脱硫,实现废水零排放,拓展供热市场,加快粉煤灰循环利用,舟山电厂全面加快推动区域能源梯级利用,擦亮绿色经济发展的金名片。

首创国产BIM引领新基建

浩瀚东海边,创新逐浪高。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中的引领下,舟电人瞄准产业数智化发展方向,完成国内首创BIM技术与火电基建项目深度融合,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

BIM是建筑信息模型英文缩写,其核心就是通过建立虚拟的建筑工程三维模型,提高工作效率、控制安全风险。为全面落实国家安全战略,集团公司聚焦新机组建设,积极推进国产BIM技术应用,以数字化赋能电力工程项目建设。

走进三期项目安防中心,一块超大的电子屏幕上,实时轮播着项目施工画面,所有细节尽收眼底。

大板梁吊装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极高。基建团队对脚手架搭设、大板梁起吊及就位等细节,运用三维动画,实现数字化建模,让施工人员反复学习掌握,确保教学直观深刻,操作安全可靠。

“依托国产BIM技术,我们研发了智慧工地、危大工程、施工进度等模块,仅危大工程预演模拟一项功能,缩短工期2个月,获综合效益2800余万元。”潘夏清说。

2022年3月16日,薛涛接到任务,要求尽快拿出国产BIM与基建融合的技术方案。“火电领域没有可借鉴的经验,整整5天,我们团队3人开始头脑风暴,把实施过程可能存在的问题全部列出,并提出解决思路。” 舟山电厂基建项目部信息主管薛涛说。这份闭关修炼后形成的技术方案,很快脱颖而出,也为该项目列入2022年集团公司十大科技项目拿到入场券。

随着基建施工全面铺开,舟山电厂与国内先进科研机构合作,薛涛等人经常通宵达旦潜心研究,他们率先提出国产BIM在煤电项目的设计数字化、装备数字化、施工建管数字化和生产运维数字化,不断完善国产BIM软件发电工程设备标准库。在项目开工前,他们完成火电工程全专业18个大类的BIM模型构建,并在整个基建周期过程中实时更新建设数据,确保模型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90后”女孩邵弈欣,是基建工程部技术员。只见她轻点鼠标,在BIM全过程应用平台上,浏览模型校验、测点管理、工艺仿真等模块,掌握现场实时状况,查阅设备资料信息。 她说,如今运用国产BIM平台,还能完成三维虚拟漫游巡检、人工巡检点检、机器人巡检、厂级监控检查“四检合一”巡检防线。“未来,我们将重要实时参数链接到三维模型中,智能监测机组启停及不同负荷下的运行状态,让机组更安全、更智慧、更高效。”

图为5号机组全景

舟山电厂三期项目率先应用国产BIM技术,为5号机组早日投运缩短宝贵工期,也节省数百万元建设资金,更是首创了国产BIM在火电(燃煤)领域的实施标准,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如今,该项技术广泛应用于北仑一期改造、常州电厂二期、六盘山扩建等煤电基建工程,推动电力工程国产BIM系列标准形成行业标准,全面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竞争力的数字孪生电厂。

烈日当空,你挥舞臂膀将支模架插入云端,抹一把滚烫的汗水,在钢筋和混凝土织就的五线谱上,书写劳动的歌章……

这是电厂一名基建人写下的诗句。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奋斗的人生最精彩。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那些可爱的基建人追光而行,让光荣与梦想融入光明事业,创造无愧于伟大新时代的新辉煌。(陆烨、马卫平)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