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你翻山越岭,却无心看风景……”

这首张信哲的《爱就一个字》大家都耳熟能详,从同仁项目回来的路上,我的心久久不能平息。之前,我从未了解过在公司装机日渐发展、绿电规模日趋扩大的背后,竟有这样一群“自找苦吃”的守护者在默默奉献。他们翻山越岭不为美景,却用行动证明誓言,将绿电成功送出高原造福万家。

国家能源集团青海公司同仁市20万千瓦牧光储多能互补综合一体化光伏项目位于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瓜什则乡郭进村境内,海拔高度约3300米,装机容量20万千瓦,配套建设30兆瓦/120兆瓦时化学储能,用地总规模4403亩。该项目2024年6月底实现并网投产,为助力黄南州新能源转型加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做出了积极贡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逐个击破,打好协调工作战

黄南藏族自治州在青海公司的布局里属于一片尚未开发的地域,这里资源丰富,却因地理条件和送出受限迟迟未被开发利用。

项目伊始,面对人生地不熟的困境,守护者们主动出击,积极与州、市、乡、村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创造良好的互信基础,将国家政策和新能源优势逐一分析,反复宣讲国家能源集团的优势和企业背景。经过多次沟通汇报、反复争取,终于在2021年9月24日从二十多家竞争单位中胜出,取得同仁200兆瓦牧光储多能互补综合一体化光伏项目备案文件,并在同年将该项目纳入2021年青海省市场化并网项目清单中。

图为该公司员工互相扶持爬山前往现场勘察

该项目送出工程位于青南地区草原深处,横跨3个乡、3座林场、11个村落,沿途征地协调力度巨大,对于老百姓而言,草场是赖以生存的根本,要动其根本难上加难,因此,老百姓对征地用地始终保持着抵触情绪,经常因为环保意识和边界不清晰问题阻止施工队伍入内。

“我清楚记得,3月26日那天下着大雪,我去78号塔进行验收,好不容易爬到了山上,可林场工作人员就是不让我进去。那种近在眼前,却不能过去的无力感让我印象十分深刻。”

“这种情况太多了,我们几乎天天能遇到。我们说汉语,很多牧民只会讲藏语……沟通交流起来,真难!”工程建设部员工杨冰坐在山腰,喘着粗气说。

图为该公司员工正耐心向当地牧民解答光储项目疑问

面对老百姓的质疑和不理解,公司充分发动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邀请乡政府、村委会、当地德高望重的老人、退休的老干部帮忙劝说协调,在征地过程中,守护者们多次深入牧区,带着慰问品与老百姓面对面讲解牧光储项目对牛羊、草场、经济及生活等方面的有益之处,讲解相关政策,普及新能源知识。在需要协调的31户家庭中,大部分是不会讲汉语,也听不懂汉语的藏族牧民,公司专门制作藏语宣传水牌,邀请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充当翻译,在每次沟通前,根据当地人的喜好带上百事可乐,把气氛活跃起来,再开始谈征地问题。

就这样,在历经8个月艰难曲折的沟通协调后,该公司终于在2022年8月底完成征地协议签订工作。

甘之如饴,勇做绿电开路人

输出工程伊始,项目同样面临重重困难与考验。黄南州90%的地区属于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带,气候恶劣,环境艰苦,输出工程全线91个塔基,线路平均海拔3500米,最高海拔4100米,整条线路大部分都在山顶,运输条件极差。工作人员首先要对抗的就是缺氧带来的身体不适和地形带来的施工难题。

“我来这边已经三年了,到现在没睡过一个好觉,每天都感觉脑袋发胀,各种方法都试过了,还是没有缓解。”青海共和公司黄南区域负责人霍振兴一边看着塔基浇筑一边说道。

在被问到是否考虑过放弃这个项目,调到其他项目时,他十分肯定地说:“从来没有,我就是青海本地人,我深知这个项目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也深知绿电对老百姓意味着什么,作为一名党员,得有不怕难的‘硬脊梁’。”

图为运送物资的骡队穿行在青藏高原深处

整条输出线路大部分都在山顶,地形极差,有些地方从县里开车到达现场就需要2个小时,在一些车辆无法到达的峭壁上,建设材料和施工设备的运输成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图为山头至山脚的塔基浇筑现场

很多时候,只能依靠骡队和人力搬运才能将重型设备、建材和工具带上山。一台约100公斤的小型水泥搅拌机需要10多个人合作轮流背上山顶,有些地方没有路,大家就手脚并用先爬上去,再将设备拉上去。一个不小心,人就会因脚下打滑发生安全风险。青海共和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吴圣武手扶着地边下山边开玩笑说:“这可真是纯‘四驱’啊。”

令人震撼的是,挫折从未击垮他们的信念,一片片光伏组件汇聚成蓝色的海洋,一座座送出输电线路塔抬头挺胸地站在一座座高峰上,为输出清洁能源时刻准备着。霍振兴经常说“望山跑死马”,站在山脚下看着短短的路,爬上去却困难重重,我们的项目又何尝不是。看起来容易,要实现完成却要付出很多努力。

同仁项目送出工程,多为高原火山岩、湿陷性黄土等地质。吴圣武站在山顶,迎着寒风,手指着远处的塔基:“你看这边,施工难度太大了,开挖时候含水层会被切断,地下水渗进塔基,地基承载力就会下降,还可能出现管涌和边坡失稳等情况。再看那座塔,当时需要开挖的冻土层达1.2—1.5米,但日开挖进度仅仅0.2—0.3米,有一天我们打断了3个钻头。”为了守住工程质量关、安全关,他坚持常驻现场,每天跟着大家翻越一座座山,检查一座座线塔,已经几个月没有回过远在浙江的家了。

彰显担当,浇灌团结石榴花

“阿吾(哥哥)晚上来我家吃晚饭吧,今晚的奶茶和牦牛肉都是新做的。”当地的一个藏族弟弟用不太熟练的普通话和霍振兴说道。

图为该公司员工与当地牧民沟通交流

随着畜牧业的迅速发展,牧民对草场的需求逐步增加,当地人均草地亩数少,牲畜又多,导致草场和牲畜数量的严重失衡,因此,每一亩草场都是牧民关心的焦点,当地牧民时常因为草场界限不清和越界放牧等问题产生纠纷。如何调解草场纠纷、解决广大牧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是促进民族团结、彰显央企担当的需要,同时也能更好地推动项目建设,与牧民更好地进行沟通协调。

为使项目顺利进行,该公司积极参与到纠纷过程中,主动为牧民提供帮助,与村两委、乡镇主要干部反复沟通,与当地派出所民警配合,耐心地与牧户解释,将牧户草场承包情况、界线划分的相关历史证明资料向牧民们进行了详细说明,协调市自然资源局帮助牧民公平公正地完成了打点划界,明确了各户的草场界限,提出让大家都能接受的建议,让大家都从中受益,消除了一些牧户间因为草场界限不清产生的历史遗留问题,心平气和解决了施工问题又解开了农牧户的心中疙瘩,消除了农牧户之间的隔阂,缓和了邻里关系。

图为建设完成后的同仁项目现场

此外,公司积极与乡政府沟通,鼓励家庭困难人群参与到工程的建设当中,为当地藏族人民提供就业岗位,带动同仁地区富余劳动力2000余人次,不但增进民族之间的情谊,营造了团结友爱的氛围,还把国家能源这块金字招牌立在了青南腹地。

自项目建设以来,该公司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多措并举助力民族团结融合,践行了央企使命与担当,用真诚和大爱浇灌民族团结的“石榴花”。

不忘清风来时意,春潮暗涌守初心。绿电守护者们从不抱怨环境,无畏艰险,他们身上展现出的无私奉献和坚毅意志令人动容。一座座深山、一片片草原上,一幅生动的绿电答卷正缓缓呈现。(宋思慧)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