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行周期来临,市场为重绝非空话
撰文 | 潮汐
出品 | 光伏Time
在隆基与中环两大寡头称雄的光伏硅片环节,从不缺乏竞争。为了占据更多市场,业内出现了产能、尺寸、降本等全方位竞赛,以至于后来加入的挑战者往往面临极度内卷的局面。
然而,在整个行业的下行周期,硅片的竞争逻辑似乎正在发生转变,传统优势正在走向失灵的边缘,亏损阴霾笼罩在硅片企业上空。如何重新找到利润,如何度过周期,成为行业共同关注的主题。
隆基给出的答案是拥抱市场。隆基在3月28日发布的新一代硅片——泰睿硅片。据介绍,泰睿硅片具备实质性技术突破,拥有全平台支持、电阻集中度高和吸杂效果好等优势。
泰睿硅片对行业来说是一种颠覆。隆基的原话为:“隆基泰睿硅片作为系列产品,涵盖多种细分产品组合,可以支持多种电池路线,涵盖现在市场主流的高效电池——HBC、TBC、HJT、TOPCon等,可以同步提供多种市场需要的主流尺寸规格,也可以满足客户不同的厚度需求。”
逻辑转变
隆基的表述信息量巨大,首先在于隆基本身作为M10尺寸巨头,却谈到可以满足多种市场需要的主流尺寸规格,这是否意味着尺寸已经不再是讨论的焦点?
在过去,由硅片巨头产能惯性决定,以及不同的电池技术路线硅片需求催生而出的硅片尺寸之争造成了下游市场困扰。尽管有着多方协调,但依然出现了硅片的两大寡头隆基和中环,分掌M10和G12两大尺寸阵营的局面。
甚至2023年,行业巨头联合发起的协议中依然体现着这种分歧。
2023年,以隆基、阿特斯、东方日升、晶澳、晶科、隆基、天合、通威、一道、正泰新能9家组件企业代表经过长时间探讨和表决,同意对新一代矩形硅片中版型238Xmm*1134mm组件标准化。
然而,如此关键的协议,中环却不在列。同样,在后来中环、天合、阿特斯、东方日升、正泰芯能等企业发起的大版型尺寸讨论标准中,也没有隆基的身影。
两份协议由于硅片供货商的彼此缺席,而缺失了解决诚意。当然尺寸的分歧并不局限于这两种,2023年,晶澳科技推出182*199矩形硅片,天合光能发布210R尺寸产品解决方案。总体来说,电池厂商的硅片需求正在趋于多样化。
隆基的新品发布给需要不同尺寸硅片的电池厂商释放了利好信号,也为行业展示了巨头竞争烈度提升的信息。
另外,隆基提到的可适用于HBC、TBC、HJT、TOPCon等全技术平台,同样值得关注。隆基在电池技术路线选择了BC,但没有在硅片环节围绕BC进行,这表明隆基的硅片生产,在日后依然围绕市场需求。
寡头之战
泰睿硅片的另一大重点在于,能够提升电性能,不增加硅片制造成本,而且具有更强的机械性能。
据隆基介绍,在电性能方面泰睿硅片足以做到颠覆。
“常规的硅棒越长,头尾电阻率差异越大。单晶领域长期追求的理想是硅棒更长,电阻分布更集中。隆基泰睿硅片可实现轴向电阻分布一致,不需要将RCZ(重复投料直拉单晶)本该制备的棒长缩短,可在棒长一致的情况下,实现产出晶棒头尾电阻率比值从3倍缩减至1.5倍以内,实现电池效率的分布相对更集中,高效档位电池更多,高品质产品更多,并改善组件端明暗片差异。”
在机械性能方面。隆基泰睿硅片的弯曲强度相比常规产品可提升16%,抗断裂能力更强,这样有助于薄片化,有望降低制造环节的碎片率。
隆基决策的合理性在于,光伏行业降低度电成本是关键。无论是打薄硅片,降低用硅量,还是提高发电效率,最终目的无过于此。但并非所有硅片企业都以此路径实现。
寡头战争的另一端——中环,同样在持续技术创新。据其在公共平台发布的信息来看,中环已经基于技术路线迭代的背景,研发了不同电池技术路线差异、产线最优匹配及电性能参数和机械参数的组合,目前产品品类达到“1800+种”,并且预计在2024年达到“2000~3000种”。
回顾中环的过去做出的战略,无疑有合理的一面。
正如中环屡次阐述的那样,随着N型时代席卷市场,无论是TOPCon、HJT还是BC技术,都对电池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提升尺寸是最节省体力的一项选择,通过尺寸改变,可以提升组件的功率输出,从而实现系统成本降低,这一战略有助于降低光伏发电的度电成本,进而提升光伏产业的经济效益。
中环正是瞄准了下游厂商的这一心态,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进击G12大尺寸硅片。
在后来的持续竞争中,不同于隆基致力于研发硅片,中环选择深度捆绑硅料企业以获取优势。
2022年,7月,TCL科技与协鑫科技达成合资协议。根据协议,TCL科技子公司天津硅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与协鑫科技子公司江苏中能将共同出资成立内蒙古鑫环硅能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鑫环)。新公司将专注于建设年产10万吨颗粒硅及硅基材料综合利用项目,并致力于下游应用领域的研发工作。
2023年9月21日,该项目正式投产,协鑫发布消息称产出品质完全符合N型产品生产需求。也就是说,目前中环已经通过颗粒硅取得与之相对应的成本、低碳优势。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