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锡林浩特,这里是自然矿产的丰沛之地,也是传统能源开发的历史遗留,在一块曾经水土不生的荒地上,数以十万计的光伏组件拔地而起,与水土绿植产生奇妙的亲和反应,经过多年经营,地表生态正在加速恢复,绿植肆意生长、动物出没期间,整个光伏电站年可发电3亿度,满足20万家庭一年用电,相当于减少9.87万吨用煤,带来了“生态光伏+绿色矿山”的新面貌。
国家能源集团胜利能源露天排土场光储电站
以上画面,来自光伏电站纪实探访类系列节目《一站一探》,从内蒙古锡林浩特到象山长大涂,从青海德令哈到云南保山隆阳区,一座座大型光伏电站承载了中国能源转型的绿色故事。光伏,已经不仅是“太阳能”的代名词,而是集新材料、新技术、新能源于一身的战略性新兴集群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各行业数智化、绿色化转型的能源底座。
资料显示,从2019年到2023年,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8%,这离不开中国光伏产业的支撑。
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测算,未来8年全球光伏年新增市场规模可达到700GW,预计2024年全球和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将分别达到420GW和200GW左右,国内光伏制造业及出口规模仍将维持30%以上的增长势头。
业内人士称,近几年,说全球追“光”毫不夸张,这一趋势还将持续,背后是光伏发电成本的快速下降,以及全球对发展可再生能源形成的共识。不过,中国光伏产业市场仍然面临着“价格曲线”“技术迭代”“产能结构”等现实问题,如何提升光伏产业的技术附加值?隆基绿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全球追“光”,产业在“变”
上述业内人士指出,受益于国内推进“双碳”战略、生态文明建设和海外市场的蓬勃需求,我国光伏产业发展长期向好,其产品技术也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光伏是积淀型产业,在技术研发、生产和管理经验方面要求较高,光伏产业技术迭代较快,而生产线从规划到投产需要时间,容易形成“产能错位”现象。
另外,叠加光伏产业链在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等环节的复杂性,2023年光伏产业已经开始出现价格波动现象,导致光伏生产、设计、销售、落地受到多重影响,也在推动整个产业进入“大浪淘沙”的拐点。
在产业链中游,光伏厂商面临技术路线转型。TOPCon电池性价比高,设备与工艺已相对成熟;HJT电池转换效率高,工序简单;BC电池发电面积高,具备工艺叠加能力,有望成为下一代主流技术选择,隆基绿能在该路线已推出量产产品,有望推动BC电池进一步普及。
放眼长远,民企突围
节目《一站一探》选取4个大型光伏电站项目,涵盖采煤沉陷区治理、山地项目、海光项目和绿电+绿氢项目四个方向,从项目需求、建设难点、运维方式、交付效果等角度出发,让观众既看到“光伏+”模式在我国能源转型进程中的重要地位,也看到光伏应该回归“需求导向”的理性落地,立足技术研发,提供对应的产品、技术、解决方案和后续的长尾服务,为光伏产业向高附加值转型带来更多思路。
据介绍,根据项目面向的下游用电需求,项目会规划装机容量和光伏组件数量,还要根据占地面积、日照强度、安全性能、水土恢复等方面选择对应的产品,其中太阳能电池效率是非常重要的指标,通俗地说就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在20%转换效率的基础上,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的转换效率,从经济性上看可以为下游电站节约5%以上的成本,以及更少的占地面积。
其中,光伏组件主要来自隆基绿能,其自主研发的背接触晶硅异质结太阳电池(HBC)可达到27.30%的电池转换效率,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转换效率可达到33.9%,打破世界纪录,成为晶硅单结电池和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两大赛道电池效率世界纪录的“双料冠军”。
据悉,背后的秘密在于,面对产业现状,光伏企业正在走出一条新路:一方面在多个绝对领先技术路线上提前布局,防止重蹈行业产能错位的覆辙;另一方面从实际需求出发进行研发和生产,而非盲目扩大产能,为行业提出价值导向的正确思维。
实际上,光伏产业加快从“劳动+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通过持续提升光电转换效率、减少发电损耗、升级储能与电网技术等手段,进一步提升光伏发电量占比和电力消费占比,在海内外市场寻找更多规模化落地机遇,消纳过剩产能,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是行业必须走的突围之路。
在光伏企业共同努力下,2023年,成为BC、TOPCon和HJT三大新一代电池技术进步最快的一年,头部厂商平均转换效率由25.5%提升到26.5%。同时,随着地面光伏电站的建设逐步西移,对环境适应性更强的产品,能带来更多的落地场景和增长空间。隆基绿能等企业推出的新一代光伏组件产品,已实现在扬沙、潮湿、高温等极端复杂环境高效运作。
在2024年,以隆基绿能为代表的民营企业仍然站在光伏技术产品创新的前沿。当地时间5月7日,隆基绿能在西班牙马德里重磅发布了晶硅电池效率新纪录27.30%与全新一代基于高效HPBC 2.0电池技术打造的超高价值组件产品Hi-MO 9。
在推进“双碳”战略、建设生态文明的背景下,作为“新质生产力”与“绿色生产力”的重要交汇点,光伏是千行万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能源支撑。处于新一轮行业周期,如何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促进产业良性竞争、健康有序发展,在数智化转型大潮中加强“绿色能源”的落地是各方需要思考的议题。
业内人士建议称,在技术之外,还需要过热的市场“冷静”下来:“其一,建立准入机制,产能扩建应从实际需求出发,而非盲目大干快上;其二,呼吁政府规范光伏市场竞标制度,同时鼓励新产能、淘汰旧产能,完成产能结构的转变;其三,引导行业降低非技术成本,探索走高科技、高附加值和特色化发展道路。”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