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中国的能源转型》白皮书,全面阐述了中国在能源转型方面取得的成就、当前战略及未来方向。

白皮书强调,能源转型是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确保能源安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构建清洁、高效、安全的新型能源体系。

加快推动绿色能源供给与消费

白皮书显示,过去十年,中国在绿色能源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2023年,中国的清洁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6.4%,较2013年提高了10.9个百分点,煤炭消费比重则累计下降了12.1个百分点。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9.2亿千瓦,其中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高达58.2%。清洁能源发电量达到3.8万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39.7%,比2013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

在推动绿色能源消费方面,中国实行了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制度和绿色电力证书制度,促进可再生能源消费。实施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制度,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设定年度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目标,并监测评价其完成情况;将绿色电力证书作为用能单位消费绿色电力的唯一凭证和环境属性的唯一证明。将绿电消费作为评价、认证和标识绿色产品的重要依据和内容,鼓励全社会优先使用绿色能源和采购绿色产品服务,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形成低碳零碳的能源消费模式。2022年北京冬奥会、2023年杭州亚运会均实现100%使用绿色电力。

引导社会优先使用绿色能源。到2023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2040万辆,铁路电气化比例达到73.8%。此外,全社会终端用能电气化率达28%,比十年前提高了7个百分点。

强化节能降碳 构建能源供给新体系

白皮书指出,节能降碳政策的有效实施使得中国在过去十年内节约了约14亿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0亿吨。通过工业、建筑和交通等重点领域的节能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尤其是在公共机构中,2023年全国人均综合能耗较2013年下降了20.4%。

中国还致力于提升能源系统的灵活性和韧性,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全国范围内的能源网络建设包括“西电东送”三大输电通道,输电能力达到3亿千瓦。中国还增加了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储备,能源储备应急能力显著增强。全国长输油气管网总里程约19万公里,大大提升了能源运输的效率和稳定性。

推动风电、光伏发电跃升发展。中国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风电、光伏发电成为清洁能源的主力军。有序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以库布其、乌兰布和、腾格里、巴丹吉林沙漠为重点,规划建设4.5亿千瓦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推进海上风电规模化集群化发展,累计装机规模达3728万千瓦。

积极推进分布式新能源发展,开展“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千家万户沐光行动”,推广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牧光互补等“光伏+农业”新模式,打开了农村新能源发展的广阔空间。截至2023年底,中国风电、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分别达4.41亿千瓦、6.09亿千瓦,合计较10年前增长了10倍。其中,分布式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超过2.5亿千瓦,占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40%以上。

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在运核电机组长期保持安全稳定运行。沿海核电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代表“中国名片”的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首批机组陆续投运,“国和一号”示范工程正在建设,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技术商业电站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建成投运。核能清洁供暖、供热等综合利用取得突破,核能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展。截至2023年底,在运核电装机容量5691万千瓦,是2013年底的3.9倍;在运在建总装机容量10033万千瓦。

推动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发展。因地制宜推进生物质能多元化开发利用,稳步发展农林生物质发电、沼气发电和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截至2023年底,生物质发电累计装机容量4414万千瓦。因地制宜推广生物质能清洁取暖,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等发展生物天然气。有序推广应用生物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清洁液体燃料。中深层地热开发取得新突破,建成一批以地热能为主的集中供暖项目。海洋能规模化利用取得积极进展。

科技创新引领能源产业升级

白皮书特别强调了科技创新在能源转型中的关键作用。大力发展绿色能源技术。建成完备的风电、光伏全产业链研发设计和集成制造体系,高效晶体硅、钙钛矿等光伏电池技术转换效率多次刷新世界纪录,量产先进晶体硅光伏电池转换效率超过25%。陆上风电机组最大单机容量突破10兆瓦,单机18兆瓦的海上风电机组顺利下线。

水电设计、施工、设备制造全产业链体系全球领先,世界最大单机容量100万千瓦水电机组已在白鹤滩水电站投运。全面掌握“华龙一号”“国和一号”等大型三代压水堆和高温气冷堆第四代核电技术,“玲龙一号”小型压水堆示范工程开工建设。智能电网技术处于世界前列,建成柔性直流输电等标志性工程。新型储能和氢能技术加快发展。

在传统能源领域,中国推广超超临界燃煤发电和深度调峰技术,使环保和能效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油气领域则在二氧化碳驱油、页岩气开发等方面实现了技术突破,进一步推动油气行业向绿色转型升级。

构建公平开放、有效竞争的能源市场

深入推进能源市场化改革,加快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强化统一大市场建设,打通能源市场“梗阻”,推动市场高效畅通运行,为各类经营主体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

在电改方面,白皮书指出,我国电网统购统销局面基本打破,发电和售电环节全面引入市场竞争,配电环节引入社会资本投资,综合能源服务商、虚拟电厂、新型储能企业等新型主体蓬勃发展。民营企业成为新能源产业的主要力量,中国风电整机制造企业中民营企业约占60%,光伏设备制造企业绝大部分是民营企业。油气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组建国家管网公司,逐步形成上游油气资源多主体多渠道供应、中间统一管网高效集输、下游销售市场充分竞争的市场格局。

建设全国统一的能源市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省、区域、省间交易高效协同,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交易有机衔接。组建电力交易中心、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和煤炭交易中心,搭建公开透明、功能完善的能源交易平台。

全国市场化交易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由2016年的17%提高到2023年的61.4%,2023年风电光伏市场化交易电量占风电光伏总发电量的47%,有力促进了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

完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深化能源价格市场化改革,有序推动各类电源参与市场,不断完善新能源上网电价政策体系,全面放开工商业销售电价。建立煤电容量电价机制,推动煤电由基础性电源向支撑性调节性电源转变。出台系列促进节能减排的高耗能行业阶梯电价政策,完善分时电价政策,引导用户削峰填谷、错峰用电。

构建起以“准许成本+合理收益”为核心、激励约束并重的自然垄断环节价格监管体系。健全灵活反映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和国内供需形势变化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有序推进天然气门站价格市场化改革。煤炭中长期合同制度和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不断完善。

推进全球绿色能源合作

白皮书指出,中国在持续推进国内能源转型的同时,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并致力于推动“一带一路”绿色能源合作。2023年,中国在全球能源转型投资达6760亿美元,成为全球能源转型投资最多的国家。

中国的光伏组件和风电装备不仅满足了国内需求,还向全球市场输出,为全球风电、光伏成本大幅下降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合作,中国向其他国家提供了清洁、安全的能源解决方案,支持各国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目标。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