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记者从长庆油田获悉,由集团公司多家科研单位联合研发的纳米驱油技术在长庆姬塬油田先导示范区试验取得新进展,实施9口注入井,不到10个月,对应38口采油井,自然递减率由1.48%下降至负0.7%,累计递减增油1712吨,实施效果明显,有望成为油藏水驱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和储量动用的主体技术。

“纳米驱油剂使原来无法建立水驱驱替关系的超低渗储层,建立了水驱驱替关系,转变了超低渗油藏开发方式,深化了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理论,规模应用潜力巨大,对油田增加可采储量、提高采收率具有里程碑意义。”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教授级高工罗健辉介绍。

2011年,集团公司科技部创新提出了“尺寸足够小、强憎水强亲油、分散油聚并”的纳米智能驱油战略思想,设立了纳米智能驱油剂研制颠覆性研究课题。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建立集团公司纳米化学重点实验室,支撑研制纳米智能驱油剂。在近10年攻关研究中,纳米智能驱油研发团队针对鄂尔多斯盆地油藏地质结构和驱油机理,通过纳米驱油机理基础课题研究,发展了经典的提高采收率理论,取得了新认识,分析提出针对油田注水困难的主要原因是普通水分子氢键缔合作用形成了“超级弱凝胶”。纳米驱油剂减弱或消除水分子间氢键缔合作用,使普通水变成小分子水,即纳米水,能够抵达常规水驱难以波及的低渗区域,增加可采储量,提高采收率。研制出的纳米驱油剂产品,增加常规水驱不可波及的低渗透区域波及体积,可大幅度提高可采储量。

据悉,纳米驱油技术2018年入选国家“引发产业变革的重大颠覆性技术”,并被中国石油集团评为“未来10年极具发展潜力的20项油气勘探开发新技术”之一,2019年入围集团公司“十大科技进展”项目。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