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壳牌下游业务执行董事海博(Huibert Vigeveno)向记者详细解读壳牌的今年2月为加速实现净零排放提出的“赋能进步”战略,并提出时间表,“壳牌将降低所有出售能源的碳强度,基于2016年的碳排放水平,2023年下降6-8%,2030年降低20%,2035年内降低45%,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目标所涵盖的不仅包括壳牌自产能源的碳排放,也包括了代售等产品所产生的碳排放。 基于这一目标,壳牌内部业务将经历怎样的调整?对于已经提出“30.60”碳减排目标的中国又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 海博在阐述“赋能进步”这一概念的过程中,并未将减排责任与企业盈利割裂开来。“这是壳牌进一步加速业务转型的战略,在将自身打造为净零排放企业的同时,也会通过一种目的明确并实现盈利的方式来达到这个目标。” “赋能进步”战略涉及三大支柱业务的转变,即传统上游业务、转型支撑和未来增长。壳牌在传统业务上曾主要专注于获取和开发资产,这一支柱将向关注价值的方向转变,旨在以先进的、提供低碳或零碳能源产品来创造价值。传统上游业务预计石油产量每年将逐步减少1-2%左右,包括资产剥离和自然下降。 在转型支撑业务中,天然气一体化方面,壳牌的计划是通过有选择性地投资于具有竞争力的液化天然气资产,到2020年代中期,实现每年新增700多万吨液化天然气的产能。 “未来增长业务支柱在资本支出的分配当中将具有优先的地位。在额外新增的资本支出当中,会有约一半投向未来增长业务。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我们的资本支出重点将会从传统上游业务转向未来增长业务。”海博表示。 从资本支出计划来看,短期内壳牌会保持190亿美元至220亿美元的支出水平,资金的分配计划是,每年在未来增长型业务投资50—60亿美元,分别为市场营销业务、可再生能源和能源解决方案业务。 在转型支撑业务投资80—90亿美元:天然气一体化约40亿美元,化工和化工产品业务40-50亿美元;在传统上游业务投资约80亿美元。 三大业务支柱的重塑,是壳牌转身的必经之路。而“赋能进步”战略的提出,则是壳牌基于客户需求提出的更具韧性的目标,意味着其在实现内部净零排放的同时,也将助力航空、海运、道路交通等脱碳难度大的行业实现碳减排。 壳牌提出的在2050或更早实现“净零排放”与我国的“30.60”碳减排目标高度契合,中国作为壳牌重要的增量市场,也将成为壳牌战略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中国是壳牌零售业务的关键增长市场之一,现在中国已经拥有1700多个加油站。根据壳牌此前的战略发布,宣布其在在全球范围内将会把加油站的数量从现在46000家增加到55000家,而新增的布局很大一部分来自包括中国在内的增长市场。 “除了进一步增加加油站的数量和提供更多便利店零售服务之外,我们也会提供更多的充电设施。”海博指出,壳牌在2018年在天津设立首个充电站并获得快速增长。预计到2025年前壳牌在全世界的充电位数量将会从现在的6万个增加到50万个,逾7倍的增幅。 作为中国最主要的LNG供应商之一,壳牌也在探索该领域合作实现碳中和的道路。2020年,壳牌与中海油合作,对华交付两船碳中和的液化天然气产品,这也是中国首次进口此类的天然气产品。 “壳牌将进一步增加在中国的液化天然气加气站的数量,预计在未来几年当中会有进一步强劲的增长。”海博表示。 除此之外,壳牌对于在华氢能产业发展持乐观态度。计划在张家口市投资建设2万千瓦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和加氢项目,支持张家口市和京津冀地区氢能等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中国计划氢能燃料电池车队的规模在2025年达到10万辆,2030年达到100万车辆,就全国来看,氢能基础设施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壳牌的转身和在华新领域业务的铺开展现了其应对时势的果决判断——到2050年,壳牌将不再为仍然存在未经抵消碳排放的客户提供服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