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长、董事、总裁、董事会秘书集体辞职。
撰文 | 宏海
出品 | 星球储能所
在数千家A股上市公司中,各类荒诞、离奇甚至震撼市场的事件时有发生。无论是企业间的激烈竞争、内部的权力博弈,还是偶尔曝出的违规操作和个别高管的私密风波,都是市场热议的话题。
尽管如此,一家公司的核心高管集体辞职,依然十分罕见,难免引发外界的强烈关注。
近日,锂电材料的上游供应商盛屯矿业集团发布关于董事长、总裁、董事会秘书辞职暨补选董事、聘任总裁及董事会秘书的公告。
根据公告内容显示,盛屯矿业集团收到董事长张振鹏、总经理周贤锦、董事翁雄、董事会秘书邹亚鹏的书面辞职报告。
因工作调整原因,张振鹏申请辞去公司第十一届董事会董事长、 董事及董事会战略发展委员会召集人、审计委员会委员、ESG委员会主任委员职务;周贤锦先生申请辞去公司第十一届董事会董事、ESG委员会委员、总裁职务;翁雄申请辞去公司第十一届董事会董事职务;邹亚鹏先生申请辞去公司第十一届董事会董事会秘书职务。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盛屯矿业集团申请辞职的董事翁雄以及董事会秘书邹亚鹏将继续担任公司副总裁职务。
由于人数众多且关联职务较高,盛屯矿业高管辞职公告让人看的眼花缭乱的同时,更多地是不解:众多核心高管集体离职,盛屯矿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实际上,在本次高管辞职公告发布之前,盛屯矿业董事翁雄还曾任公司财务总监,在财务虚假丑闻被揭发后才辞去财务总监职位,而盛屯矿业被ST也跟此事有直接关系。
盛屯矿业集团于1996年上市,总部位于厦门,专注于有色金属资源的开发利用,尤其是新能源电池等所需有色金属资源,重点聚焦于钴、镍、铜、锌金属品种,主要业务类型为金属冶炼及深加工业务,有色金属采选业务,有色金属贸易等。
作为锂电材料的上游供应商,盛屯矿业目前已拥有4万吨铜,8000金属吨钴材料,4万金属吨镍材料,25万吨锌的生产产能。
而在今年4月,这家总资产数百亿的矿企却突发披露财务信息不准确问题,并收到厦门证监局的公告。尽管盛屯矿业很快就发布相关公告,并对相关定期财务报表数据进行了更正,但一个月后,盛屯矿业还是被证监会正式立案调查,有消息称,证监会直接上门进行相关财务账目数据核算。
8月初,厦门证监局表示,经查明,盛屯矿业存在以下违法事实:其中,2021年年报多计营业收入3.59亿元,多计利润总额1.94亿元,分别占当期披露金额的0.79%、7.15%;2022年年报多计营业收入0.84亿元,少计利润总额1.39亿元,分别占当期披露金额的0.33%、18.20%;2023年半年报少计营业收入0.78亿元,少计利润总额0.23亿元,分别占当期披露金额的0.59%、5.22%。
厦门证监局对盛屯矿业涉嫌信披违法违规行为作出警告罚款的行政处罚,盛屯矿业也因此正式戴上了ST的帽子。
随后不久,张振鹏、周贤锦、翁雄因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虚假,被上交所公开谴责,并处罚款共计850万元,其他相关董事、监事等高管也收到警示函并将相关情况记入诚信档案。
根据相关规定,高管个人被交易所公开谴责后,其上市公司12个月内不能公开发行或定增股票,除非该高管辞任;另外,被公开谴责后的高管个人,三年内既不能成为股权激励对象,也不得担任首发上市公司的高管。
这个影响对上市公司来说还是比较严重的,所以盛屯矿业发生高管集体离职的原因并不难理解。
一方面,这一做法是为了避免惩罚限制,保障公司自身发展不受到此事影响。高管离职后,公司不再受到公开谴责限制,且离职高管仍在公司担任职务,不影响公司业务正常进行;另一方面,盛屯矿业的高管集体辞职也可能是公司内部的一种“危机公关”策略。
在财务造假事件曝光后,企业的公众形象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尤其在资本市场中,投资者的信任被削弱。通过核心管理层的调整,盛屯矿业试图传递一种积极的信号:公司正在采取必要措施进行自我整改,换血高管团队,重建内部管理体系,以期挽回市场信心。
即便离职的高管仍然在公司任职,也表明企业在调整策略时希望平衡稳定性和改革的步伐,避免人员大规模更替对业务的负面影响。
整体来看,盛屯矿业的核心高管集体辞职既是受财务造假事件影响的被动选择,也是一种为了维持公司运转、避免更大处罚的主动应对。
作为锂电材料领域的重要玩家,盛屯矿业此次高管集体辞职事件不仅对公司本身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
在新能源产业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资本市场对企业的信任和透明度要求日益提升。盛屯矿业的财务造假丑闻揭示了行业中部分企业在快速扩张过程中,可能忽视了内控管理和信息披露的规范性。
现阶段,市场的监管力度正不断加强,企业在追求市场份额的同时,也需确保自身行为符合监管要求,以避免“一失足成千古恨”的结局,这不仅是企业的责任,更是行业整体健康发展的关键保障。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