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价格、产业链协同、技术不成熟等多重问题仍在。
整理 | 临渊
出品 | 星球储能所
2023年还是“钠电产业元年”吗?
如果将这个疑问放到2022年,或许都不成为一个问题。然而随着碳酸锂价格的迅速回落,早前火爆异常的钠离子赛道热度一时间降至冰点,在储能市场上的声量大不如前,行业对“钠电的时代还会到来吗”的疑虑却愈发深重。
在回归平寂的另一面,自去年以来,钠电领域的初创企业仍如雨后春笋,资本投融资事件亦层出不穷,钠电行业似乎正于冰面下“沸腾”。
4月2日,由高工产业研究院主办的2024高工钠电产业峰会在苏州召开。
在圆桌对话环节,高工产业研究院院长高小兵表示,种种因素影响下,原本预期的国内“钠电元年”并未实现。
“(钠电产业)从电芯到应用端,第一代产品自2021年到目前为止,也已陆续验证了一两年的时间。是哪些明显从生产或应用角度的瓶颈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导致了我们的‘元年不元’?”
易事特 钠电科技总经理 王少平
“真正的影响我们的,还是价格”
钠离子电池在制造的过程当中,本来是浆料的配置问题会比较麻烦。但这一环节随着上游几家企业的改善,也已经得到了解决。
过去一段时间,钠电也陆续在制造端出现过其他考验,但这些在目前来看都已经不再是问题。
真正影响我们的,还是价格。
我们原来计划在去年投下去5GWh的产线,但后来看到锂电的价格,就往后放了放。价格是真正能够搞得我们连制造工厂都不敢搞了的影响要素。
而从安全等方面来说,我们对钠电产品还是充满信心的。我们自己内测的产品用在UPS上,跑了有大半年的时间,一点问题都没有出现。
当然对于大倍率放电、启停上的应用场景,我们还没有跟客户验证,但从数据上来看也还可以。而就已在UPS、很多军工类上面做过的一些场景验证来看,可以说非常理想。
目前钠电在应用上没有什么问题,不过控制策略还需要花一些时间、跟PACK企业联合多跑些数据。
考虑到钠电的应用还没有真正进入到大量使用,将来的问题可能还会有,但都不会是致命性问题,这一点可以完全放心。
众钠能源 董事长、总经理 夏刚
“以价换量,以量再降价”
限制钠电放量的瓶颈性因素,这是大家都高度关注的问题,包括我们自己也在斟酌如何在合适的时机,将“聚钠一号”真正推向市场。
就像小米SU7发布会上雷军讲的那样,既怕卖的很好,又怕没有人来定,这个定价策略很关键。
对于面向消费级的产品可能还相对好一点,某些程度还有IP的加持,有方方面面的因素发生作用。
但是作为面向B端的企业,我们的任务是帮助客户成功。而所谓的“帮助客户成功”,就要真正实现让消费者的选择有助于客户业绩的提升。
钠电销售给整车厂的产品价格,势必得摆到非常理性的角度,直接和铅酸和锂电对比,价格也高不起来。
对我们来说,钠电产业链降本的逻辑非常清楚,就是以价换量,再以量降价,这样最终才能降的下来。
根据我们的预期以及和上下游合作伙伴的交流,今年第三季度,在产品满足GW级出货的量级情况下,我们觉得能够有机会与锂电的成本持平。
现在其实已经有很多企业都做好了准备,正极三千到五千吨的产线,以及负极的千吨级产线都在蓄势待发。大致可以清晰地看到,只要今年完成GW级的出货,成本就可以大幅度下降,这个降本预期甚至要比想象得快。
当然,这还远远不够。我们更多的是希望利用一年左右的时间,通过头部厂商的产品向终端市场导入,真正把钠电做成铅酸的替代产品,一定要做到铅酸的价格,这是我们的努力方向。
总结来看,我们预计钠电价格在今年第三季度大概达到磷酸铁锂的水平位,到明年的第三季度后,大概到铅酸的水平。
基于此,我们判断整个业务的爆发期应该是从明年下半年逐步开始。真正体现出竞争力、达到10GWh那样的节点,到2026年应该差不多会有一个阶段性的渗透率高点出现。
中科海钠 总经理 李树军
“短期乐观,但不敢说万事大吉”
从产品本身性能及量产的角度来看,无论是材料端还是工艺端,包括做PACK的相关配套,现在看到的问题都是比较简单的问题,这一两年内已经得到了解决。
从材料方面来看,主要还是杂质的含量,这对锂电池也一样,是一个需要长期跟踪改善的项目。
不过,钠电有一些自身特性还与锂电材料有所区别,所以材料的杂质含量也仍然需要长期的跟踪和改善。现在是不是就达标了这也不好说,但在电芯上的表现还可以。
钠离子电池长期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还需要经历时间的考验,只是截至目前出现的问题都已经得到了解决。
总体上,短期乐观,长期仍需要再跟踪,不敢说已经就万事大吉了。
多氟多 董事长 李世江
“钠的低成本、资源丰富度不容忽视”
大家分析钠电的时候,总是和锂电对比。锂电在市场的巨大压力下,有高光时刻,也面临向下走的压力。
碳酸锂的价格已经从50多万降到10万元以下,最近开始反弹,六氟磷酸锂价格也在下降。
而从锂电池的成本来看,从一块多到现在的三毛钱,也在大幅度下降。一方面,给钠电池提供了非常大的压力,让大家开始思考锂电行业的发展程度及影响。
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以碳酸锂价格为例,现在也还有10万元/吨的水平,而碳酸钠就是2千多,甚至是1千多。
这个巨大的差距,体现了钠材料的低成本、在社会上的资源丰富度。是人类社会在向储能这一领域发展的时候,被自然现实条件、元素周期表所决定的,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
现在我们遇到最大的挑战,就是技术上能不能过关,把这个元素充分利用起来,给钠离子足够好的运行环境,这就需要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材料各个领域大家携手共同发展。
巨大的市场压力下,也是我们创新的大好时机,并且通过创新,才能够回归到钠的本源。有了低成本的支撑,钠电池的发展还是大有可为的。
爱玛电动 研发总工 肖冰
“到批量阶段还会有各种问题冒出来”
过去几年,在整个测试过程当中还是出现了很多问题。包括电芯的一致性、电芯本身的问题。
比如高电压和寿命的问题:电压一高寿命就降下去,而电压降下来容量又不够了。这些也都要靠不断跟电池厂商进行磨合。
从整个系统集成、包括BMS行业来看,大部分企业都是做锂电的,对钠电并不是非常熟悉,也都在摸索阶段。
通过前面的几年时间,至少大部分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但我相信,等到后面进入到批量阶段,钠电也还是会有各种问题冒出来。
包括生产过程中电芯的一致性、控制系统是不是稳定的,都要在逐步应用的过程当中跟电芯厂商、BMS厂商等一起合作解决。
发布一个成熟的两轮车产品,大体在半年左右的时间。但钠电就比较特殊,我们前前后后也花了一两年的时间,正是因为在测试过程中碰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其实就涉及到技术的成熟度问题。一个很成熟的技术,我们可能半年到九个月就能投入使用,但实际上在那点的应用中不是这样,由于未成熟的技术在过程中存在不断改进,测试周期也会比较长。
未来锂电、钠电、铅酸三分天下,还是会存在不同场景的应用。
比如追求高速的电动车,一定要选用高能量密度的三元锂,甚至磷酸铁锂都可能不够;而在山区、北方环境下,可能会应用钠电;有一些普通用户在慢慢转变的过程中,还会选择使用铅酸。
融和元储 产品规划总监 范文博
“钠电的系统集成做得太少”
从大储的角度看,国内市场的“卷”大家都比较了解。
去年跟一些业主单位沟通的时候,他们可能会把钠电看成一个新型的储能技术,在整体的价格上会有一些冗余度,比如10%到20%。
今年大唐开标以后,业主对这个东西都有底了。所以在24年的项目交付过程中,业主对于成本的控制,一定是要求非常严格的。
包括现在一些独立储能电站项目,收益不明确的情况下,业主会考虑成本和收益率的综合看法。
而对于系统集成商来讲,一些厂家的配套,比如逆变器,本身没有相应电压的逆变器,我们就需要拿以前的降额使用,这是要重新做认证的,需要一些配套设施厂家的配合。
值得注意的是,整个储能系统中电芯成本占比会达到60%甚至更高,电芯每降一分钱,成本下降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但是目前,钠电池的系统集成做得太少。
我们一开始认为,钠电系统集成是可以利用锂电池技术复刻的,但是随着对钠电性能的研究,发现并不是这样——有很多细化的设计方面要做改动。
这其实需要大量的测试数据,包括电芯端的技术数据、温升数据等,来帮助我们整合系统端的设计。
现在锂电池本身是比较成熟的技术路线,也不会发生大跳水的情况。钠电池的测试周期要更长,我们也不能保证电芯在300次或1千次循环以后,会不会发生大跳水。
兴储世纪 副总裁、成都研究院院长 宋春华
“钠电发展才几年,材料端都还不太成熟”
兴储世纪此前一直使用铅酸和锂电做储能,为了降本和安全考虑,这两三年开始开发钠电。
由于我就是专门是做技术的,所以体会相对比较深。钠电发展才几年,现在从材料端的正极、负极、电解液来看,都还不是特别成熟。
锂电池已经有很多年的发展,有很多公司做的比较好,而且大家也都已经比较内卷。
我这边也少量做一些硫酸铁钠的材料,这个材料比较有特色,是一个酸性的材料,使用过程中有一些容易产生结晶水,导致循环有影响;还有一些是电解液匹配比较难,也是循环产气,难免存在一致性方面的问题。
当然,还有很多项目,需要在四川西南地区、西北高海拔高寒地区,解决这些地区的用电问题,钠电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钠电确实在低温、高安全、低成本上有优势,但是能量密度相对于锂电在现阶段还是低很多。对于发展不久的钠电行业而言,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