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春日的暖阳斜斜地洒在照相馆的玻璃橱窗上,在米色大理石地面上勾勒出菱形的光斑,似乎在默默铺陈一场温馨的序章。此时,宁夏回族自治区福利院“类家庭”的成员们,正满怀期待地在国家能源集团国电电力宁夏新能源志愿服务队的陪伴下,准备拍摄他们的第一张全家福。
“类家庭”是为了给福利院孤残儿童营造更贴近正常家庭成长环境而设立的一种特殊生活模式。在这里,孩子们也有了自己的“爸爸妈妈”,得以享受家的温暖。宁夏新能源的志愿者们,已连续两年探望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今年,得知“类家庭”的小朋友们还未曾拥有一张正式的全家福,志愿者们便决定借此机会,为孩子们定格这份珍贵的回忆,让那些曾在命运的阴霾中孤独徘徊的“星星孩子”,也能像普通家庭的孩子一样,拥有一份美好的留念。
志愿者团队刚踏入摄影棚,一个裹着宽大粉色毛衣的瘦小身影,如粉色闪电般扑了过来。这是七岁的欢欢,她的手腕细得仿若春日里刚刚抽出的柳枝,脆弱又惹人怜爱。“欢欢因为身体患病,消化吸收功能很差,之前还因严重营养不良住过院。我们花了很长时间悉心调理,才让她的生活基本恢复正常”,护理员轻声介绍。欢欢与志愿者们的缘分,早在去年的活动中悄然种下。时隔一年,她竟一眼就认出了晓璐姐,紧紧拉住晓璐姐的手,那小手虽透着丝丝凉意,却传递出无尽的亲昵与依赖。看着欢欢那双明亮如星辰的眼睛,志愿者们的心瞬间被深深触动。原来,他们曾经给予的那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点点关爱,竟在欢欢的心中种下了如此深刻且难以磨灭的印记。
另一边,患有先天心脏病的小男孩安静地坐在角落,眼神中透着一丝怯意与不安。在 “爸爸妈妈” 温柔的鼓励下,他原本紧绷的身体逐渐放松,指尖轻轻揪住 “父亲” 的衣角,腼腆的笑容里,藏着对这个世界小心翼翼的信任,宛如一颗刚刚破土而出的新芽,对周围的一切既好奇又害怕。
化妆镜前,灯光次第亮起,志愿者举着毛绒玩偶安抚紧张的孩子,小朋友执意要给“妈妈”别上亲手折的小红花,粗糙的花瓣轻轻蹭过“妈妈”花白的鬓角,在灯光下,这份质朴的礼物显得格外动人。整个摄影棚里都弥漫着静谧而温暖的气息,仿佛时间都为这一刻停驻。
“哥哥往妈妈身边靠一靠哦”
“妈妈搂着小朋友”
“大家看镜头,笑得灿烂些”
……
摄影师悉心指导着拍摄姿势,孩子们纯真的笑容在镜头前尽情绽放。欢欢紧紧依偎在“家人”身旁,脸上满是幸福。她与“爸爸妈妈”之间亲昵的互动,每一个眼神的交汇、每一个小动作,都传递出浓浓的亲情,让人几乎忘却了他们之间并无血缘关系。而那个小男孩,在“家人”的鼓励下,也彻底放松了紧绷的神经。此刻,他正把侧脸轻轻贴在“爸爸”温热的腰腹上,寻求着更多的安全感。“爸爸”则悄悄将掌心覆在孩子的后颈,动作轻柔得如同呵护着世间最易碎的琉璃盏,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饱含着深沉的爱。
摄影师每一次按下快门,都精准地捕捉着这一个个温馨而动人的瞬间。母亲垂落的发丝,在光影中散发着柔和的光泽;父子交叠的手指,传递着力量与信任;倾斜的臂膀,构成了一幅比血缘更坚韧、更牢固的情感图谱。当专业护理与亲情陪伴完美交织,当社会资源与个体无私付出产生强烈共振,每一个孩子都仿佛能在那清脆的快门声中,听见自己生命拔节生长的脆响,那是成长的声音,是希望的声音。
返程的大巴缓缓驶过阅海大桥,远处刚解冻的河面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淡淡的金辉,但比这河面金辉更明亮、更耀眼的,是每个孩子眼里重新燃起的光芒,那是属于家的光,是温暖的光,是希望的光,它照亮了孩子们前行的道路,也照亮了每一个志愿者的心灵,成为这个春日里最难忘的风景。(李玉婷)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