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北风肆虐,寒气逼人。国家能源集团千里包神线上运输正酣,神木北站站场上的繁忙不因天气变化而放慢节奏,五彩的信号灯不停地闪烁,铁龙飞驰,列车高亢悠长的鸣笛声划破了寂静的夜空。寒风中,身穿橙黄色反光防护服的调车组作业人员像往常一样穿梭在车流密集股道里和车辆上,成为夜空里最亮的“星”。他们紧张有序地进行检查关门车、防溜、提车钩、摘接风管、拧手闸、上下车等作业。

“6703次,23时30分编好。”1月8日深夜,调车场里,甲班调车长曹志强接到连接员防溜措施设置良好的汇报后,接着,向信号楼车站调度员苗海作了汇报,这也是他们今晚第2列编好的列车,调车作业用时2小时15分钟,以确保6703次正点出发。

图为单机挂车作业

“计划调车场25道挂20辆,车辆段挂46辆编组6703次,计划共计10钩”。21点15分,编制调车计划后,车站调度员苗海便组织调车组传达计划,从人员分工到安全注意事项进行重点布置。

“作业时一定要严格执行‘一关前,二关后,三摘风管,四提钩’的标准。”

“注意保暖、佩戴好劳动防护用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加强联控,注意左右机车车辆动态,上下车时一定抓紧蹬牢,下车时一定要看清脚下有无障碍物。”

图为车站调度员对调车组人员传达计划

神木北站是我国第二条“西煤东运”大通道的重要“枢纽”,主要承担着重载列车组合分解、车辆甩挂等一系列作业中转任务。站场上作业日趋繁忙,数以万计的车辆在此汇聚,经过精心解编后,如同巨龙般再次腾空而起,驶向远方。而这一系列的解编过程,离不开调车人员的精细作业。他们每个班需在室外作业达8个多小时。

随着对讲机里传来的指令,连接员葛晓虎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作业标准。“1号请求进入钩挡作业。”“0号明白。”得到调车长曹志强准许后,1号连接员葛晓虎使用频调设备,按下紧急停车键,然后认真检查了周围车辆状态,戴上双层手套,俯身撤除北端铁鞋,接着,侧身到两车之间,关闭折角塞门、摘开风管、提起车钩,爬上爬下拧手闸等作业,按下解锁键:“1号,25道北端B号防溜铁鞋撤除,1号钩档作业完毕。”每项作业均井然有序,每个动作都得心应手、娴熟麻利,不到1分钟,整个过程一气呵成。

“十车、五车、三车、减速、停车……”,此时,神木北站编组场内不时传来对讲机的联控声,调车长曹志强按下频调设备:“试拉!”连接员葛晓虎迅速检查车辆状态,并实时向调车长汇报:“双侧车辆检测完毕,试拉……”在对讲机里面传出来“启动,启动”的提示音后,列车也随着缓缓移动,机车已挂好。寒冷的夜空中,对讲机里传来清晰而有力的嘹亮通话声,在站场上空回荡。伴随着条条指令的发送,两列车稳稳地连接在了一起。

图为连接员进行连接制动软管作业

随着一系列的联控和确认信号响起,列车缓缓推进。此时,室外温度已降至零下25℃。作业完毕后,连接员葛晓虎站在前端车辆的车梯上,随身携带着行车记录仪,肩挎频调设备,紧握车梯,迎着刺骨的寒风,目视着前方,丝毫不敢放松警惕,因为这时他便是司机的眼睛,安全责任重大。

寒夜里,一条条指令,一辆辆货车,一次次摘管、防溜……让这样本该静谧的夜,格外繁忙,格外耀眼。

推进、挂车、十车、五车、三车,减速、停车,对讲机里所有作业按部就班,有条不紊,保障着每趟列车的安全、正点开行。

从18时00分到次日早8时,当夜累计解体2列,编组2列,调动车辆568辆,作业40钩。

图为连接员随车牵引作业

日复一日,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寒冬酷暑,一年四季,他们日日夜夜穿行在股道间或车辆上。他们时刻把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鏖战严寒,昼夜奋战,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铁路人的敬业精神,他们用责任和担当守护着万家温暖,为国家能源大动脉安全畅通默默奉献。(张小荣 辛成君)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