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冲突或许对油价的影响有限。
10月7日,中东局势突然以难以想象的方向恶化开来。
哈马斯从加沙地带向以色列发射了3000多枚火箭弹,大量哈马斯武装人员穿越边境围栏进入以色列,双方军队展开大规模的巷战。
而以色列则是针锋相对,宣布全国进入战时状态,并对哈马斯武装分子进行空袭。仿佛第六次中东战争就在眼前。
这很难不让人想到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当时中东产油国们为了支持自己的阿拉伯兄弟,开始联手对西方国家实施石油禁运,导致油价飙升,引发著名的1973年石油危机。
1973年石油危机的影响无疑是深刻而且悠久的。首先它直接刺激了欧美国家在能源自给和储备方面做出了巨大进步。IEA就是这次危机的产物。此外法国也开启了“梅斯默计划”,大规模建设核电。
除了核电,风电、光伏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也起源于1973年石油危机。危机爆发之后,风电、光伏技术的创新和研发都得到了西方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1975年美国第一个风电场并网发电,1977年ARCO石油公司并购一家太阳能公司并更名为ARCO Solar(后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制造商),1978年维斯塔斯生产出第一台风力发电机,1979年美国总统卡特开始在白宫屋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
那么这次巴以冲突呢?
首先,这次冲突的双方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都不是主要的产油国,因此对国际石油供给的直接影响并不存在。但冲突所在的中东地区却是主要的石油出口区域,所以必须考虑到冲突潜在升级带来的影响。
这就必须提到冲突爆发前正在进行的“三方协议”了。
10 月6日,有媒体报道称沙特向美国表达出增产意愿,以促成“美沙共同防御协议”。沙特称,石油生产行动将取决于市场条件。如果油价偏高,沙特愿意在2024年年初采取行动。
拜登政府希望在未来六个月内促成沙特与以色列恢复外交关系,作为交换,美国将为沙特提供安全保障并提供民用核技术援助。
这也成为10月第一周油价暴跌的最主要原因。在此之前,国际油价一路飙升,已经开始触及到100美元的门槛。但10月第一周,WTI和布伦特原油价格的累计下跌都超过了8%。
有分析认为哈马斯的突然袭击正是因为不希望看到沙特和以色列关系的正常化。对此我们不做国际政治方面的分析。仅从冲突对能源的影响来看,战争状态无疑会打断“三方协议”的进程,油价停止下跌甚至恢复上涨都是顺理成章之事。
不过,目前冲突爆发已经2天,但主要产油国并没有表态会在增产、减产等方面做文章。
此外,当下的石油市场和1973年也完全不同。
直观地来看,即便是欧佩克采取类似减产、禁运等措施,也不会产生和1973年一样的效果。一方面是因为全球石油生产格局更加多元化,另一方面是因为石油在国际能源结构中也发生了变化。
1973年全球能源消费中超过50%是石油,约20%是天然气。而到了2022年,石油占比降至30%,天然气依然是20%左右的份额。石油的重要性大大下降了。
不过即便是石油的比重下降了,产油国依然可以通过大幅减产增加油价(暂且不讨论它是否会这么做)。但沙特或者说欧佩克有这样强烈的意愿么?
除了2020年因为疫情油价暴跌之外,欧佩克在最近几年都不太愿意采取极端的减产保价政策。这其中有一个核心逻辑在于:在当前能源转型的背景下,过高的油价可能会导致石油被替代的进程加快,反而使得石油需求减少,影响产油国利益。
在2023年的今天,即便欧佩克采取减产措施,也可能出现俄罗斯这样的减产不确定因素。因此在不触及核心利益的情况下,沙特为代表的的产油国不大可能重新恢复类似1973年的应对措施。
此外,现在与1973年的另一大不同正是1973年危机所导致的结果:美国、欧洲都有着一定量的石油储备。
美国石油储备成为近年来影响油价的关键因素。尽管根据高盛的估算,美国石油储备处于40年以来的最低点。但是如果真的存在极端石油危机,这部分预算依然可以对冲部分影响。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