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榆林毛乌素沙漠腹地,黄河支流秃尾河畔,一座座现代化的工厂星罗棋布。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就坐落在这里。
图为榆林化工项目俯瞰图 (刘家硕 摄影)
这是一片神圣的热土,2021年9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考察,走进中心控制室、来到项目现场,了解煤炭综合利用等情况。他明确指出,煤化工产业潜力巨大、大有前途,要提高煤炭作为化工原料的综合利用效能,促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
两年来,在这片激情与汗水浇筑的热土上,榆林化工牢记嘱托,全面加强科技创新和投入力度,加快关键技术攻关,重点项目相继投产运营。
2021年11月,榆林化工40万吨/年乙二醇项目一次打通全流程,成功产出合格乙二醇产品,开创了国内煤制甲醇联产乙二醇向可降解塑料产业链延伸的先河。
2023年12月,榆林化工被评为中央企业“2022年度水效领跑者标杆企业(煤制烯烃)”、陕西省“十三五”节能减排工作先进企业和“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荣誉称号;MTO级甲醇单日产量6739吨,创甲醇合成催化剂国产化投产以来公司历史新高。
跟随采访组走进这片屹立于毛乌素沙漠的现代煤化工园区,共同探寻榆林化工转型发展的新路径。
前行动力:振奋!转型!
现代煤化工产业的“高大上”超乎你想象!
走进榆林化工园区,大型装置林立、管网交错纵横,乌黑的煤炭在这些神秘的管网中经过“七十二变”,转化为甲醇、聚烯烃及各种化工产品,黑色的煤炭由此变成了白色的工业“大米”,被输送至全国各地。
榆林化工所处的陕西榆林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煤炭,其与内蒙古鄂尔多斯、宁夏宁东形成中国核心区域的能源“金三角”,是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的集聚高地。
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上,煤化工产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煤化工产业也面临着较大的转型压力。如何推动煤化工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成为摆在榆林化工人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不仅对于榆林化工,对于整个现代煤化工产业的发展都具有深远意义。
外界难以想象,在此之前,榆林化工人经历过多少迷惘。很多人把煤化工和高污染、高排放连在一起。用榆林化工党委书记、董事长姜兴剑的话说就是“干了化工大半辈子,许多化工产品应用在我们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为人们提供大量生活便利的同时,‘白色污染’问题却日益受到社会关注,怎么办?”
事实上,在“双碳”目标下,煤炭曾一度被当作“拦路虎”,人们谈煤色变,甚至去产能操之过急。
但,能源革命是“净”煤而非“去”煤。现代煤化工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对现代煤化工的发展定位,为榆林化工转型发展迎来了春天。
牢记殷殷嘱托,榆林化工坚决扛起使命担当,把握“时”与“势”,以先行的理念、先试的担当、先破的勇气,加强科技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从迷茫消沉到坚定信心,奋进的号音嘹亮,奔跑的脚步铿锵,一批批重大项目加速落地,在陕北大地澎湃跃动。
创新路径:攻关!领跑!
2021年11月21日,是榆林化工发展史上闪闪发光的一天。
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后,短短两个月时间,榆林化工40万吨/年乙二醇项目一次打通全流程,成功产出合格乙二醇产品。
“颗粒比面粉还细的黑色水煤浆上了生产线,108个小时后,生产出合格的乙二醇产品,内心那种自豪感油然而生。”参与项目建设的甲醇事业部经理黄从军兴奋地说。
黄从军的自豪源自该项目的自主技术。这是由国家能源集团自主设计、自主建设,装备全部实现国产化,其中核心装置10万吨/年羰化反应器为国内在运最大乙二醇羰化反应器。
“与传统煤制乙二醇项目不同,该项目单线生产能力由5万吨提升到10万吨,实现经济效益和环保效应双提升,节约蒸汽85万吨、节水128万吨。”黄从军介绍。
亲历项目从建起来、转起来、稳起来到优起来,日产、月产连续刷新纪录。榆林化工人深知,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依靠自身和国内机构的科研力量,自力更生才能先破后立,转危为机。
乙二醇项目的奋斗者,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干出了自信。
就在该项目运营10个月后,世界首套5万吨/年聚乙醇酸(PGA)示范项目再次让榆林化工在迈向高端化的进程中走出坚实一步。
2022年9月,PGA项目正式建成投产,成功打通生产流程,产出了暂堵级和注塑级产品。目前,装置正在优化调整。简单来讲,PGA是利用乙二醇项目中间体草酸二甲酯(DMO)为原料进行深加工生产生物可降解材料PGA产品,它可以在海水和土壤中做到完全无害降解。
谈起PGA项目,姜兴剑一扫连续熬夜工作的疲惫,他兴奋地告诉记者,积极发展煤基特种燃料、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等,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榆林化工的嘱托,PGA相比国外的产品,我们在性能一致的前提下成本更低,批量生产后可以解决白色污染的问题。这在全球相继“限塑”“禁塑”、环保要求日益苛刻的大环境下,是理想的一次性塑料制品替代品。
在榆林化工中心控制室展示台上,陈列着一次性塑料袋、餐具、吸管、医用骨钉、缝合线等产品。
“这些都是以PGA为原料,进行深加工后的产品。上次我们拿塑料餐盒作测试,在自然环境下放了两个月就开始自动降解了。”榆林化工双聚装置李鑫雨至今记得当时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你们这些可降解产品很有价值。煤炭产业发展要转型升级,走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这样,就不会超出资源、能源、环境的极限。”当时我就在现场,内心很激动,也很受鼓舞。
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PGA项目的建成投产,不仅为落实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迈出坚实一步,更为我国治理白色污染、服务民生需求攻关“卡脖子”技术提供了新的路径。
制胜密码:突破!超越!
尝到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甜头,榆林化工在延链、补链、强链工程的步伐更为坚定。
这里,每天都上演着煤炭“变形记”,高端、多元煤化工产品的生态圈越来越大。
今年10月8日,聚丙烯K8708转产一次性成功,标志着聚丙烯生产再添新牌号。
走进榆林化工聚丙烯包装车间可以看到,大批量的聚丙烯颗粒从料仓管道流出,经过自动化包装生产线封装后,装车运往全国各地。接下来,经过下游工厂深加工后,将转变为童车、安全座椅、婴童摇椅、玩具等多种终端产品。
“我们提前预判市场,及时联合销售公司,向沿海城市下游厂家调研,调整生产原料的性质,开发多元产品,满足市场需求。今年已经开发出三种聚丙烯新牌号。”技术质量部分析工程师张亚春说。
展望未来,积极推动“煤-油化-新材料-新能源”一体化综合能源示范项目正是榆林化工中高端产业链布局的生动实践。
在榆林化工人心中,早已笃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推进多产业融合发展,才能使煤化工产业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境地。
采访期间,记者了解到一个新名词——油醇共链。它是指石脑油和甲醇放在一起耦合,生产出苯、甲苯、二甲苯等芳烃类产品及烯烃产品。
在榆林化工人看来,石油和煤化工的耦合是煤化工迈向高端化的一次有益尝试。它不单是优化能耗,而是耦合后生产的产品可覆盖塑料、橡胶、纤维三大合成材料。
荒漠上崛起科技高地,榆林化工正将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转化为无穷力量,深耕现代煤化工产业链建设,做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这篇大文章,为煤炭现代化发展重塑清洁、绿色的新标签。一座正值朝阳、潜力无限的现代煤化工基地正在西部高原巍然崛起,跻身于世界煤化工行业的排头兵行列。
从一片荒漠到国家级化工基地,从技术受制于人到产品多元输出,榆林化工产业发展捷报频传、动能澎湃,驶向现代煤化工转型发展的蓝海。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