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究竟“新”在哪儿?在博鳌东屿岛上有答案。

冬日的海南省琼海市博鳌镇东屿岛,阳光肆意,草木葱茏,绿意盎然。这里,吹着海风,晒着日光,就能实现“绿电”供应。这里,幕墙会呼吸、玻璃会发电、楼宇会控温……新质生产力正以其独特的绿色魅力,让这片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

东屿岛是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所在地,也是我国打造的首个“近零碳示范区”。2022年以来,作为博鳌近零碳示范区四大主体实施单位之一,国家能源集团海南公司在可再生能源利用、交通绿色化改造、建筑绿色化改造3个核心减碳领域,积极探索低碳发展背景下能源系统生态发展新模式,构建新型智慧化能源体系,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写下了生动注脚。

绿色能源,助力近零碳目标

构建新型智慧化能源体系,正是东屿岛碳排放近乎“归零”的奥秘。

在东屿岛,处处可见风、光、热能的妙用:集遮阳与发电为一体的光伏百叶、美观实用的广场光伏地砖、精巧雅致的花朵风机、“多杆合一”的智慧灯杆……绿色能源,让东屿岛更“绿”。

博鳌亚洲论坛新闻中心,外观形似蓝天中振翅飞翔的海鸥,而屋面分布的629块光伏板以及侧面666块光伏百叶,犹如片片翎羽,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海南公司在改造过程中,充分尊重原有建筑风貌,采用了建筑光伏一体化的技术,利用屋顶和侧面的太阳能光伏板进行发电,实现了绿色能源与建筑设计的完美融合。

“新闻中心外部,还有面积约为144平方米的光伏地砖,以及一个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这个系统可以储能240度电,在不适宜光伏发电的时间为新闻中心提供能源。整个建筑可做到发电供给自足。”海南新能源发展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于世澎说。

以柔性充电桩和智慧灯杆为智能终端代表的绿色交通系统,也是整个岛上“绿电”来源之一:岛内7个绿色智慧停车场,通过顶棚的光伏发电板直接为新能源汽车供电,并依托柔性充电对岛内用电进行柔性调节,实现了车辆与建筑能源管理系统的互联;“多杆合一”的66套智慧综合灯杆,集5G、光伏照明、视频监控、环境监测、信息发布等功能于一体,同时配套智慧综合灯杆管理控制模块,实现智慧综合灯杆的智慧监测和控制。

光能的再利用不只在岛内。棚顶发电,棚下种植,农光互补,占地330亩的岛外农光互补发电项目,每年能为东屿岛提供2490万千瓦时的“绿电”和600吨绿色有机瓜果蔬菜,既为东屿岛提供充足有机蔬菜,又为其提供充足的绿色能源。

目前,博鳌近零碳示范区已全面实现“绿电”供应,全年可以生产“绿电”约3000万度,既能够满足示范区每年约1700万度的用电需求,还可以剩余接近一半的“绿电”上网,预计每年可以储备约7720吨负碳。

技术创新,提升绿色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其核心在于技术创新。

为在博鳌近零碳示范区内打造新型智慧化能源体系,智能平衡区域内能源供需,提升区域内电网坚强度,实现“源-网-荷-储”一体化协同发展目标,海南公司提出“博鳌零碳岛屿新型智慧化能源体系关键技术研发与工程示范”研究课题。

“我们结合岛外农光互补发电、岛内构建筑物分布式光伏和交通绿色化改造项目的建设任务,研究零碳能源供应、绿色智慧交通和‘光储直柔’系列技术,开发多维度智慧化全景监测系统,建设虚拟电厂,建成集高效农业生产、光伏发电、微风发电、液流电池储能、生态观光为一体的风光农储一体化新型能源体系。”于世澎说。

在博鳌亚洲论坛新闻中心,光伏、风机、全钒液流储能、直流空调外机等,构成了最具亮点的“光储直柔”系统建设工程——这是我国首个落地实现直流实时互济运行的“光储直柔”示范项目,也是我国目前接入分布式资源种类最丰富、运行方式最灵活的“光储直柔”系统之一。

新闻中心的改造不仅运用了“光储直柔”技术,同时构建了先进的直流互济模式,使得配电系统供电能力提升约30%,配备的全钒液流长时储能电池使得充放电次数较传统锂电池提升了接近4倍,实现了自发自用和余电上网。

效果如何?且看这组数据:改造前,新闻中心建筑年耗电量65万度;改造后,建筑年耗电量可下降13万度以上,同时年发电量可达55万度,达到“零能耗”建筑水平。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海南公司新技术、新应用、新办法层出不穷:创新提出覆盖全流程的零碳能源系统规划方法;创新提出新能源与储能耦合运行量化分析方法和优化模型;创新提出典型行业的碳排放量的核算方法;首次提出光储直柔系统中配变低压侧直流互联运行模式最优运行策略,实现光储直柔技术的优化升级和完善;首次将全钒液流长时储能系统应用于海岛建筑光储直柔系统,为发电企业开发长时储能探索新途径……

绿色打底,创新加力,让东屿岛成为了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地。

示范引领,打造绿色展示窗口

技术的探索与创新,同时也发挥着示范引领的关键作用。

“零碳”目标下新型能源体系如何构建,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源网荷储”核心要素之间如何协同运行,多维度智慧化能源管控平台系统如何打造……这是海南公司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解答的一个个问题。

这些问题,涵盖了零碳能源系统规划构建、优化设计、运行模式、虚拟电厂、“源网荷储”协同、负荷聚合、光储直柔、车网互动等各类重点需求,对其探索与研究,既推动了生产力的迭代升级,也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样本。其产生的技术成果可以在绿色交通、典型微网、碳排放监控等领域推广应用,为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技术支撑。

“我们采用多维度智慧化能源管控平台、高实时动态响应的虚拟电厂和先进直流互济模式的光储直柔系统,实现了新能源在零碳能源系统中的高比例渗透及高比例消纳,助推能源与建筑领域融合发展,助力海南新型电力系统及虚拟电厂建设,也为海南新型能源系统构建提供样板。”于世澎介绍。

东屿岛,已经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示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窗口。作为国内首个获得德国能源署零碳运营区域认证的示范项目,博鳌近零碳示范区通过了第三方碳评估认证机构认证评估,达到“近零碳区域”的指标要求,入选住建部城市更新典型案例和国家能源局低碳转型典型案例,并被全国综合智慧能源大会授予优秀示范项目称号。

“在博鳌近零碳示范区的建设过程中,我们经过总结提炼,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低碳发展模式。”海南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田景奇表示,以该项目为新起点,海南公司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为集团公司全面建设世界一流清洁低碳能源科技领军企业和一流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为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践行“双碳”目标做出最大贡献。

从东屿岛出发,国家能源集团必将为中国“双碳”故事写下更多崭新篇章。(郭颖)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