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冬的寒风吹拂呼伦贝尔大地,一条“钢铁巨龙”穿梭于草原之上,那是国家能源集团雁宝能源的煤炭运输专线,承载着北疆能源的重托。11月25日,当阳光刚探出头时,曹亚海与崔树清,这对有着十几年工作经验的老巡道工,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巡检之旅。宽阔的草原腹地里,两抹身影略显单薄,因为巡道工的岗位性质,他们经常被同事戏称为钢轨的“保健医”。
清晨,呼伦贝尔的气温已经降到零下12度了,两个人的帽子边沿泛起了薄霜,他们各自背着重约10公斤的工具包,正从集配站向露天站巡检,共计8公里的线路,再返回检查另一条铁轨,一来一回16公里,就是他们每天的固定路程。既是肉体的考验,也是心灵的磨砺。他们工作的内容主要是检查铁轨上的夹板、螺栓、螺母和卡丝等零配件是否松动和丢失,如果出现问题就要及时进行维修。一旦发现钢轨、道岔出现裂纹伤损等影响到列车安全的重大险情,他们会第一时间向列车和调度指挥中心发出紧急信号,及时抢修。
今天的风有点大,他们不自觉地裹紧衣服,边走边拿起锤子敲击铁轨,听着声音辨认是否有损伤,确定没有异常后缓步起身,脚步稳健前行,每一步都踏在枕木上,发出轻微的闷响。行进到13公里500米处,曹亚海的目光停在一颗略显异样的螺栓上,他俯身查看,果然螺栓有些松动,他从随身携带的工具包中取出扳手,开始紧固松动的螺栓。一旁的崔树清则迅速记录数据,两人的动作熟练协调,仿佛早已达成默契。多年的搭档经历使他们无需多言,只需简单的眼神交汇便能理解对方意图。这种无声的理解源于彼此间的信任与尊重,也是长期合作积累下来的默契配合。
图为曹亚海与崔树清正在巡检道岔
冬季的巡检尤其具有挑战性。极低的气温使得铁轨变得更加脆弱,容易出现热胀冷缩导致的断裂风险。为此,他们更加细致地检查每一节轨道连接处。不知不觉,时间来到午后,行至6线17公里100米处,崔树清突然发现右股轨道上有一块夹板出现了细微的裂痕。他立刻停下脚步,向曹亚海示意。
“老曹,看看这个裂纹,有点棘手。”
曹亚海拿出放大镜仔细端详,“嗯,得赶紧上报,不能拖。”
崔树清随即拿起对讲:“这里是6号线17公里100米处,右轨发现裂纹,初步判断需要更换夹板,请安排抢修。”
“收到,抢修人员携带替换所需的新夹板及相关工具立即赶往现场。”调度指挥中心回复。
等待的十五分钟时间里,他们将周围环境清理干净,摆放警示标志,确保施工区域内的安全性后,开始着手拆卸裂纹夹板的螺栓,以便更换人员到达后能够快速作业。很快,抢修人员到达现场,卸下旧夹板,更换新夹板,紧固螺栓,一气呵成完成了抢修,恢复列车行驶条件。随后,曹亚海与崔树清配合抢修人员清理现场后又继续向前巡检。两个身影渐行渐远,在阳光的余晖下拉长,留下一片忙碌之后的宁静。
图为曹亚海与崔树清紧固夹板螺栓
“这条铁路线不仅是煤炭运输的动脉,更是我的心脉,它的每一个螺丝钉我都熟识。”这是曹亚海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作为巡道工,必须具备一双“毒辣”的眼睛。他深知,即使是微小的裂缝或是轻微的锈蚀,都可能成为未来大麻烦的源头。因此,无论是螺丝的松动,还是轨道间的缝隙变化,都逃不过他敏锐的观察。
巡道工的工作是靠双脚走出来的,铁路有多长,双脚就要走多远,巡道工的工作简单枯燥,周而复始地行走在铁道线上,几年下来,就可以绕地球一周,但当好铁路安全畅通的守卫者,为公司煤炭运输安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是每一个巡道工心里最自豪的事儿。
图为抢修人员更换裂纹夹板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像曹亚海与崔树清这样的巡道工还有很多,无论春夏秋冬,严寒酷暑,他们风雨无阻用双脚踏遍每一寸铁轨,用汗水浇灌着这条雁宝铁路专用线,确保它畅通无阻。(沈征兵)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