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2571次,12点51分通过。”国家能源集团新朔铁路大准公司丹洲营站运转室内,值班员侯思昊对着话筒,清晰而坚定地报出列车通过时间。

“872571次,12点51分通过。”很快,天成站传来复诵的声音,确认列车已经安全通过。

“872571次,樊家站1道通过,设置自触。”随着指令下达,丹洲营站信号员韩锋迅速行动起来,手指在控制台上飞快地操作着。

此时,一列满载货物的列车缓缓驶过丹洲营车站,车轮与铁轨的摩擦声在空旷的车站内回荡,仿佛在诉说着铁路人的辛勤与付出。

4月18日,这一天对于新朔铁路丹洲营车站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天。随着872571次列车的安全通过,国家能源集团首例以车站为区域的CTC集中控制运行试验成功。这是新朔铁路紧跟行业发展步伐,积极探索运输调度指挥模式和生产力变革的新尝试,也是以科技创新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图为丹洲营车站行车室进行CTC区域集控试验

新朔铁路大准线西起薛家湾站,东至大同东站,正线全长264公里,运营里程302公里,是国家能源集团路网中一条重要的货物运输通道,也是蒙西煤炭外运的重要通道。

近年来,随着大准线运输压力的不断加大,如何进一步优化运输组织、提升运输效能成为新朔铁路面临的“新课题”。

为了适应新的生产运输布局,改善铁路沿线偏远山区小站地理条件复杂、自然环境恶劣,给员工工作、生活带来不便的状况,2023年6月份,新朔铁路开始着手推进CTC中心站集中控制技术改造项目。

选取大准线为区域集控改革试点,将大准线所属24个车站合理划分为八个中心站区域,按照“一区域一集控”建设模式,以“一次性建成、逐步启用”为原则,在每个区域内设中心站和集控站,采用分散自律控制(区域集中控制)模式为核心实现一体化行车组织管控,探索实现运输调度及车站管理“远程集中控制、现场少人值守、无人值班”。

原有的CTC系统3.0版本基本实现了行车设备远程遥控自动化功能,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实施‘大站城镇化、小站无人化’建设,将小站的相关行车设备移设或新设在相邻站,小站行车室设置成无人值守模式。”项目小组成员张端阳说道,“大准线全线开通CTC区域集控后,预计可减少人工作业约40人左右,年均节省成本1000余万元。”

“新”前行,既要把握科技发展大方向,又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

新朔铁路结合运输组织的实际情况,根据各车站生产设备运行情况及线路条件,选取丹洲营区域作为CTC集控系统首个试点区域,制定详细的试验方案,抽调专业人员和技术骨干组成运行试验小组,于2024年3月19日正式开启运行试验。试验以大准线丹洲营站为中心站,北黄土沟站、樊家圐圙站、天成站及丹洲营本站为区域集控站,形成“以一控四”的运输管理新模式。

“北黄土沟站、樊家圐圙站、天成站是丹洲营车站的相邻车站,接发车作业单一、条件艰苦,原来这几个车站是独立进行列车行车指挥及调车作业,现在丹洲营车站作为中心站,可以通过CTC系统分散自律模式远程操作四个车站的行车指挥及调车作业,有效改善小站车务员工的生活、办公条件,进一步优化生产布局,提高运输效率。”大准公司丹洲营车站站长王海说道。

 

图为丹洲营站驻站防护员记录调度命令

为确保试验安全高效进行,该公司在设备管理、应急处置等方面下足功夫。从开展风险辨识到制定安全卡控措施,从人员教育培训到岗位设置,大准公司、通信公司、调度中心等相关单位同向发力、精密部署。

新设备出厂配置与线路状况不匹配、联锁报警信息传递滞后……面对一个个难题,新朔铁路以问题为导向,打通多重“梗阻”,优化系统功能,为试验安全运行提供保障。试验期间,大准公司丹洲营信号工区技术员尹国雪和工友们对CTC软件数据反复进行核实、修改,对区域集控进行联锁关系试验;通信工区配合车站倒接无线列调,试验无线列调作用是否良好……他们紧盯每一个环节,全力确保通道安全性、网络可靠性、设备可控性。

“在原有CTC系统基础上,我们创新性整合了计算机联锁、电动脱轨器、到发线防溜装置、无线调车机车监控系统等关键基础行车装备,这些先进技术的运用,使整个运输过程更加智能化、自动化。”新朔铁路运输管理部谢生智介绍。

 

图为列车停靠在丹洲营车站站场

在科技创新的竞技赛道,只有在特定领域实现“定点爆破”,才有可能在前沿领域实现“弯道超车”。CTC区域集控的试验成功,是新朔铁路推进经营管控数字化、运输生产智能化、安全管理智慧化的重要抓手,进一步提升了运输生产效能,优化运输组织和铁路运输生产布局,为重载铁路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CTC区域集控全线开通后对偏远地区的车站职工来说是件好事儿,少人化、无人化值守模式的应用,让小站职工休班难、离家远等问题将得到进一步解决。”丹洲营车站站长王海告诉记者。

春潮澎湃起,扬帆正当时。新朔铁路将继续乘着数字化的东风,找准自身优势,持续探索科技创新与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的深度融合,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全局,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让“创新花”源源不断结出“发展果”。

图片:杨光辉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