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指导、中电联科技服务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及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太阳能发电分会主办、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基绿能”)承办的2024光伏高质量发展(北京)论坛成功举行,光伏领域专家及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就光伏产业的发展前景、技术创新及产业融合等关键议题进行深入探讨。
创新始终为行业发展主旋律
国家能源局9月23日发布了2024年1-8月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根据数据显示,在这一轮增长中,光伏发电占据了全国新增电力装机的绝大部分比例,高达48.8%,远超水电、风电和生物质发电等其它可再生能源形式,成为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绝对主力。光伏发电的迅猛增长,得益于技术持续创新、政策环境优化以及市场需求的旺盛。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太阳能发电分会执行会长、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特聘专家吴金华
“每一分增速的提升,都是光伏技术突破与成本下降的明证。与度电成本下降并行的,是光伏转化效率的不断提升。”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太阳能发电分会执行会长、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特聘专家吴金华出席会议并致辞。得益于行业龙头企业不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不断提高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还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市场份额。
隆基绿能中国地区部副总裁吴莹
隆基绿能中国地区部副总裁吴莹在致辞中强调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提出以更高水平的发电功率和单瓦发电收益成本回馈客户,以科技引领的产品与服务创造竞争优势。
产业提质增效已势在必行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新能源院咨询师孙培军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新能源院咨询师孙培军在报告中提到,长远看,新能源发展仍然需要进一步提升技术先进性,从效率、成本、构网能力等各个方面提升技术能力,提高行业建设先进性指标,与电力系统建设双向奔赴,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资深专家李琼慧
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资深专家李琼慧在发言中表示,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系统以后,为确保整个系统的安全运行,需要有新技术的支撑,包括对电力系统、对电网、对新能源发电设备等也有一些新的技术要求。
中国电力设备管理协会新能源运维专委会主任委员张晓朝
上游新产品和创新能力对下游终端使用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在某一个环节的创新会引发整个产业链发生一个根本性变革。中国电力设备管理协会新能源运维专委会主任委员张晓朝以华能集团作为五大发电集团中首个单独集采BC组件标段的事实为例,指出终端客户要有为上游产业链的技术创新提供实证的勇气和魄力,推动产业链协同走深入实。
BC技术价值优势逐步凸显
在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先进的电池技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百花齐放的电池路线追逐赛中,BC技术凭借更高的光电转换效率和更强的环境适应性,受到行业多方青睐。
内蒙古电力勘察设计院能源规划中心总工程师徐广瑞
内蒙古电力勘察设计院能源规划中心总工程师徐广瑞在报告中指出,现阶段量产组件主要为BC、TOPCon、HJT三类产品,其中BC组件效率高达24.2%及以上,经年衰减低至0.35%,在沙戈荒项目中对比其他产品可节省6%的土地面积、材料成本及施工成本,有效降低初始投资。相同土地面积时,可提升6%的组件装机量,在初始投资变化不大情况下,可提升6%的发电量收益,大幅度提升电站收益率。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赵雷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赵雷在主旨报告中介绍到,电池技术路线从AI-BSF已迭代发展至XBC,电池转换效率逐步攀升,度电成本进一步下降,电池结构、组件结构、原材料各环节逐步提高稳定性和可靠性。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光伏实证评价技术专家王立闯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光伏实证评价技术专家王立闯介绍到,华能清能院计划根据华能财务测算的边界条件,针对相同容配比、相同装机的光伏项目,通过实证研究,围绕BC组件的背面增益、BOS成本、日月及季度功率输出曲线特征、电价波动特征等因素进行全方面评估。今年6月13日,针对隆基面向海光场景下推出的“龙渊”定制化组件,已获得华能清能院与CPVT国家光伏质检中心的深蓝海洋环境认证(一阶段)。
隆基绿能中国地区部解决方案总监马竞涛
隆基绿能中国地区部解决方案总监马竞涛则详细介绍了隆基基于HPBC 2.0技术推出的最新一代BC产品Hi-MO 9,其产品功率高出市场主流产品30W以上,可达660W,转换效率最高达24.43%。以隆基泰睿硅片、HPBC 2.0电池技术及Hi-MO 9组件为基本逻辑,面向沙戈荒、海上、高海拔、极寒等场景需求痛点进行精准分析,隆基高标准构建全场景产品矩阵,助力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据了解,隆基基于HPBC2.0电池技术的二代分布式新品即将发布。
技术创新是推动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基石,也是隆基的使命与基因。一直以来,隆基绿能始终遵循“第一性原理”,坚持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客户为中心,以高效差异化的产品满足客户需求。
科技巅峰,BC已来!全维领先的隆基BC技术及产品将为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带来更强动能!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