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到处都是盎然生机。在辽沈大地的千里沃土上,百米高的白色风车如钢铁卫士般擎天而立。这里是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辽宁公司绿色能源保供的主阵地,也是新能源“无废”革命的策源地。
作为辽宁省沈阳市首个获评“无废工厂”的新能源企业,4月8日,该公司承担的新能源固废无害化回收与资源化利用项目顺利通过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自然资源局工程规划验收,向着全面正式投产运营踏出关键一步,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绿色转型提供生动范例。
体系筑基 织密固废管理“防护网”
在辽宁西关风电场的危废暂存区,崭新的钢制集装箱在阳光下泛着银灰色光泽。这是该公司斥资60余万元打造的固废管理“新营房”,内部配备温湿度自动调控系统、智能称重装置等专业设备,蓄电池、废合成机油等各类危险废物按照分类标准实施分区管理,墙上8块标识牌清晰标注着从包装、称重到处置的全流程规范。
“温度23℃,湿度45%,贮存状态正常”,运检人员徐鹏正在校对着危废贮存台账,“现在每项危废都有专属‘身份证’,从产生到处置的全流程台账都能追溯。”
图为运检人员正在对危废贮存台账进行核查与动态记录
2024年4月,龙源电力辽宁公司作为国家能源集团“无废集团”创建的首批试点单位,率先扛起了“无废企业”建设的战旗。
在该公司负责人盛晓明的办公桌上,一排整齐的文件记录着这场变革:《“无废企业”建设工作方案》细化出12类48项具体任务指标,《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和控制管理办法》《生态环保工作行为细则》等7项管理制度,共同构建起覆盖12个管理部门的责任网格,让“无废企业”建设的细化目标、职责分工、考核问责机制落地生根。
“‘无废企业’试点单位不是荣誉榜,而是责任状。”盛晓明表示,公司以规范固废、危废管理为主线,从组织管理到制度建设,从现场管理到风险辨识,建立一套立体化的固废管理体系,提高固废、危废的综合利用及处置水平。
历时半年,“无废企业”建设工作小组完成了对现有危废、固废的全面核查。通过现场勘查、流程追溯等方式,系统梳理了从产生到处置各环节的管理痕迹。为提升管理效能,公司创新性地构建起“源头减量-分类收集-规范贮存-合法处置”的全流程闭环管理模式,并依托省级监控平台进行实时监督,实现了对固废、危废的全生命周期管控,确保处置环节的合法性、规范性和安全性。
技术攻坚 打通循环利用“新赛道”
在厂房内部,切割设备、破碎研磨制粉系统、挤出成型系统、模压系统等依次排开,28米长的退役叶片开启新生之旅,通过破碎拆解、多级分选、熔融再造等13道工序,最终转化为了市政工程所需的环保型长椅板材和塑木地板。
目前,新能源固废无害化回收与资源化利用项目正处于试运行阶段。该项目是国家能源集团首个新能源固废回收示范项目,由龙源电力牵头,龙源电力辽宁公司为项目承担单位,科环龙源环保负责新能源固废回收关键技术开发与实验中试生产线建设。
该公司约有50组已服役了17年的风电机组即将面临退役。而放眼未来,龙源电力各地场站面临退役的风电机组数量庞大。技术人员李延峰讲解道:“以前,退役风电叶片中的玻璃纤维因为硬度高、体积大,一直是回收再利用的难点。现在,退役后的机组将被送到我们这里,通过规范回收、高值利用、无害化的处置,实现变废为宝。”
图为国家能源集团首个新能源固废回收示范项目生产线
在生产线试运行的过程中,技术团队全身心投入到工艺调试中。他们每天在车间里工作超过12个小时,仔细记录着每一个参数的变化,深入分析设备运行时的每一处声响。针对技术瓶颈与难题,团队成员多次召开技术研讨会,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通过探索创新工艺、优化管理流程,不断完善实践方案,顺利完成项目研发的全部知识产权任务。
项目工作组组长张恩富表示:“我们在新能源固废无害化回收与资源化利用方面拥有丰富的技术储备,组建了专业的技术研发团队,探索废旧叶片、废润滑油、废光伏组件、废储能电池处置利用的技术工艺。团队由多个领域的专业人才组成,能够为项目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目前,该项目已具备1000吨/年废旧叶片处置能力,并建设废风电润滑油回收再利用小试生产线,通过吸附脱磷+加氢再生法,年产约100公斤再生润滑油,走出了科技创新的实践步伐,打通风电产业链循环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理念深耕 培育全员环保“基因库”
“无废企业”不仅在于公司的管理与生产实践中,更是一种根植于公司全体员工内心的理念。
为推动绿色发展理念落地见效,该公司创新构建了“三维矩阵”环保体系:在空间维度,16座风电场站已设置标准化固废、危废回收点4处,建成集收集、贮存、展示功能于一体的无废示范区;在教育维度,以青年科技讲堂为核心载体,通过案例讲解、工艺演示等形式系统普及新能源固废回收知识,覆盖青年职工80余人;在活动维度,“清洁能源进校园”活动累计走进12所中小学,志愿者通过互动实验、知识宣讲等形式,普及资源循环利用理念,强化师生环保意识。
图为该公司组织的“清洁能源进校园”活动
“环保不是某个部门的工作,而是每名职工的工作生活方式。”该公司安全环保监督部主任王延峰说。近日,在新能源固废无害化回收与资源化利用项目开放日上,新华网、沈阳网、辽沈晚报等12家中央及地方媒体深入项目现场,围绕“无废工厂”建设成果开展专题报道,系统展现企业通过废风电叶片资源化利用技术实现的固废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成果。走进该公司的生产办公区域,工业废品的统一处置、办公用品的重复利用、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处处都井井有条。从检修班组到调控中心,从党团活动阵地到职工生活区,处处可见新能源绿色环保以及品牌文化的印记。这些细节构成“无废企业”理念最朴素的注脚。
图为工作人员向媒体记者介绍“无废企业”建设情况
此外,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属地社区、街道、村镇常态化开展生态保护宣传,组织封沙育林、山林防火、垃圾分类等公益行动,组织志愿者团队种植生态林300余株,防火巡山70余次,发放宣传材料500余份,不仅为地方生态环境治理贡献力量,也向社会传递了企业绿色发展的好声音。
站在“十四五”收官之年,龙源电力辽宁公司交出的不仅是区域首个新能源“无废企业”“集团首个新能源固废回收示范项目生产线”的成绩单,更是在新能源与循环利用协同发展道路上不断突破,树立起绿色转型的行业标杆。这些创新实践如绿色音符般持续跃动,汇聚成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绿色乐章。(姜楠 杨宇辰)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