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踏进新朔铁路调度指挥大厅,你就会感受到一股澎湃的动力。24小时不停运转,365天全年无休,大屏幕上的数据不停闪烁变换,电话铃声于调度台上此起彼伏……一道道调度命令从这个大厅不断“飞”出去,一列列保供专列随之启程,稳稳托举着国计民生的速度和温度,一刻不误、一秒不歇。
无论是迎峰度夏,还是迎峰度冬,每一个重要的节点都犹如战鼓,调度团队随时调整“队形”,披甲出征。他们的战场,是于调度大屏上千丝万缕间的铁马奔腾,武器是引以为傲的“现场经验+调度经验”,手中的指挥棒是那根电话线,调动各方资源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图为货运调度员正在探讨作业流程
90后调度员焦扬第一次“上台”前,感受到了比高考还大的压力:“每个人都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就像一台非常精密高速运转的机器,我特别害怕自己给整个团队拖后腿。”焦扬说。然而,想当好一颗优质“螺丝”并不容易,作为货运调度员,需要对新朔铁路631公里沿线的14个装车站心中有数,每个装车站的站存有多少,客户的煤是否已经到位等等,都得门儿清。
尽管在台子上“挥斥方遒”已几个月,但焦扬每次一想到自己发出调度命令,千里之外的装车筒仓便会轰隆隆吐出煤炭,手心就有点发汗。赶上保供重点时段或关键时期,焦扬恨不得生出四个耳朵。她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标记着各类数据与注意事项,每天大脑都要快速接收信息、处理信息。
“焦扬所在的货运调度已是调度中相对容易上手的,像施工调度这个工种,没个十年打底,根本拿不下来的。”调度指挥中心值班主任张星光对笔者说道。
图为大准线点岱沟进行站内正在进行“天窗”作业
施工调度员奇金林从事调度工作已经33年了,那才真是长出“四个耳朵、八双眼睛、六只手”的“神人”。他的战场叫做“天窗”,就是铁路有重要施工需求时会“腾挪”出部分运输时间进行“天窗”施工或检修,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没完成计划施工,就是“砸点”了。
为了不“砸点”,施工调度员们面临着“资源协调复杂、施工现场环境多变、多部门协作与沟通、时间与成本控制”等等压力。这个工作不付出时间成本就坐不住那把椅子,只有在漫长的时光里把各类施工场景和突出问题都经见过,磨练过,才能在最短时间内作出最优决策。
2025年开年以来,奇金林和他的搭档张勇已经经历了46个天窗,他们的战绩是保持天窗兑现率100%。新朔铁路一年一度的春季集中修即将打响,每年这个时候,列车运行图和施工图会“膨胀成一盘打乱的棋子”。奇金林和张勇要同时在好多“棋局”中对弈,保供、安全、施工……哪一个都不能丢!
“今年的大准线集中修有45项重要工程,我们有信心打好这场施工战役!因为这对于能源通道的安全畅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奇金林向笔者说道。
图为调度员正在对列车进行“排兵布阵”
面对愈发严峻的煤炭运输市场,新朔铁路充分发扬“四千精神”,向市场化转型迈进,确保客户能够“请得进、留得下、拉得出”。在新朔铁路的“运输矩阵”中,调度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为了把服务工作做实做细,调度指挥中心构建了“周计划”机制,每周召开运输矩阵会议,搜集各方所掌握信息,确保计划量与完成量实现匹配,以掐表记秒的方式帮助客户协调运输中的卡点、堵点,确保货物准时准点送达。
“车轮子下跑的是成本,调度各岗位如果配合好了,就可以把有限的资源协调调动起来,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成果。”调度指挥中心党支部书记潘爱荣向笔者介绍道。
以日保周、以周保旬、以旬保月、以月保年,是属于调度人的“时序轮转”。
精确到日的运筹帷幄、精准指挥,秘密就藏在一张张调度日报里。统计分析调度员刘贵明说:“一张调度日报涉及安全生产、运输组织、工作质量等多个方面内容,每张报表背后都需要数以万计的数据支撑,这些数字都是我们磨出来的。”统计分析调度员的工作需要确保每个数据都能为公司运输决策提供评估与支持,效率指标、效益指标、趋势预判等都可以在这张调度日报上看得到。
调度指挥中心副经理郝小光说:“当你用积累多年的专业和经验发出一个个调度命令,让每一个环节无缝衔接,各个环节都协同起来时,就会有种秩序中的美感。”
当晨曦照进调度指挥大厅,那些大屏幕上交错的线条就在晨光中舒展成金色的麦穗,调度员们一个个聚精会神坚守在“平凡”的三尺调度台前。此时此刻,正有数列满载“乌金”的保供列车划破黎明,驶向阳光升起的方向。(张洁 郝学进)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