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肉、红薯、树莓果……,今年陈书记又给村里增添了庭院光伏‘新花样’,家里又增收了10多万元。”除夕当天,开鲁县小街基镇五家子村村民李健点着存折上的金额,喜上眉梢。
“道路板正、房屋亮堂,带亲戚来串门脸上都有光!”同村赵大爷指着不久前新修的水泥路,人流不息交通畅。
农历春节期间,跟随国华投资蒙东分公司驻村“第一书记”陈海山走访的步伐,一个个欢乐幸福的场景,共同汇聚成内蒙古自治区开鲁县小街基镇五家子村乡村振兴有序推进的新图景。
近年来,在集团公司党组、国华投资党委的领导下,国华投资蒙东分公司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派驻通辽市科尔沁区五家子村“第一书记”陈海山、加大资金帮扶助力当地乡村振兴,将共产党员履职尽责、真抓实干的“牵引力”,转化为村庄蓬勃发展的“源动力”,推动五家子村全面振兴。
拓宽渠道为增收,“三项行动”稳发力
2025年,是国华投资蒙东分公司检修员陈海山积极响应组织号召,主动请缨到通辽市开鲁县小街基镇五家子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的第三年。就在2024年年底,五家子村年均人收入8.3万元,摘下了“贫困村”的帽子。
五家子村位于通辽市开鲁县小街基镇东南33公里处,全村居住村民411户,常住人口999人,村屯面积500亩。受制于自然条件增收渠道单一,成了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土地贫瘠,传统的农作物无法生长;人口老龄化严重,村里的新生儿屈指可数;产业薄弱,曾经引进的产业因没有销量而苦苦挣扎……下雨后泥泞的道路寸步难行、破败的房屋漏着雨,这一幕幕的场景不禁让当时的陈海山“揪心着急”,他暗暗发誓“要是一年之内不能让五家子村换个新样子,我就不是个合格的共产党员!”
乡村振兴,农民持续增收是关键、村庄环境整治是要点、引入可持续性发展产业是根本。陈海山制定了“三项攻坚专项行动”抓住产业、就业、建设三个“牛鼻子”,千方百计助力村民脱贫增收。
图为陈海山到村民家中查看粮食增收情况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让村民“忙起来”。为了促进群众增收、百姓就业,陈海山瞄上了村前后广阔的平原,结合五家子村适合发展农牧业的优势,提出“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积极探索牛羊养殖新路子”的工作思路,2022年立即联系有关农业科研单位制定养殖场可行性研究方案,向派驻单位国华投资蒙东分公司申请了10万元启动资金,并聘请养殖专家到现场指导培训,养殖场建成投入使用仅半年时间,产羔就达40余只。同年8月继续圈地80亩,启动建设两栋养殖厂房,提供就业岗位10余个,真正为村民实现“隔壁住家,场里就业,赚钱顾家两不误”并且拿出利润的10%为脱贫户分红,2024年底,村民人均增收3万元。
图为养殖场建设期间村民自发维修周边道路
乡村建设是推进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要让村民“动起来”。2024年,国华投资蒙东分公司向五家子村提供了10万元项目资金,陈海山迅速行动起来,购置了洒水车和清洁车,村民们自发行动,启动了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曾经垃圾堆积如山、脏乱不堪的角落,如今变得干净整洁。道路两旁,新栽种的树苗茁壮成长,绿树成荫,为村子增添了不少生机。“下一步,还要利用村里的空地打造公园绿地、休憩亭廊,同时做好村里古树、古建筑的保护修复。”陈山海看着眼前的场景,欣慰地说。
发展特色产业是乡村发展必由之路,要让村民“富起来”。“一头羊可全身都是宝”为了扩大村庄业态,陈海山可谓是“煞费苦心”。2024年与辽宁绒山羊绒毛开发公司对接,达成合作意向,羊皮、羊毛、羊肉,“一羊三用”鼓了养殖户的钱袋子。2024年春节一过,陈海山又开车带领村里种植能手李健去彰武考察地瓜种植,根据种植需求,对方成功与李健签订400亩地瓜回收合同。“种植地瓜每亩地一下子增收800余元,总收入达32万余元,当初我给父亲治病的借款也还清了,心里的债务石头终于落了地。”村民李健高兴地说道,产业引进成功,大大激发五家子村全体村民对陈海山带领大家脱贫的信心决心。
心齐便气顺,村庄大变样。
从前“一下雨道路泥泞得连牛羊都不愿走”,如今村庄变得干净整洁,道路宽畅。从前“家里贫穷得揭不开锅”,五家子村在县里“挂了名”。现在村子一跃成为开鲁县乡村旅游新名片、乡村建设示范村,发展的畜牧业、树莓、地瓜、庭院光伏等4大产业,产值过百万元。落后变先进,劣势变产能。
踏实黄土,扎深根基,共产党员就要做脱贫攻坚战场上最前的旗。
深入基层防返贫,“十个指头”齐发力
2024年7月,村民李相中因慢性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需要10万元的手术费外出就医,可是家里东拼西凑只能拿出3万元。
“好在陈书记及时帮助,从自己家里凑了7万元给我们,父亲手术顺利,现已经康复。”村民李相中的儿子说道,自己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种地是这个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父亲一病倒,陈海山就上门了解情况。村子里老年人居多,一场大病就可能让刚刚脱离贫困线的村民重新返贫,怎么办?
图为陈海山收到群众赠送的锦旗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因病致贫这条风险“红线”必须消除。陈海山马不停蹄奔赴开鲁县慈善总会,向工作人员逐一说明村民家庭情况并准备材料,用时一星期,为村中因病致贫困难户5户申请特困临时救助共计1万元,大大缓解了他们肩上的压力。
步入2025年,陈海山的办公桌上,又多了“两本账”,一本“一户一册”登记明细,一本“一户一策”对症下药,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事前分析研判、仔细入户排查、认真查摆审核”三项措施,为五家子村常态化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工作增加了三道防线,三年内他入户走访600多户次以上,紧盯重点人群,聚焦工作重点,逐人逐户核查,着力做好防返贫监测工作,确保不返贫。
“‘十个指头’有长短,乡村振兴可不能‘放群羊’,要鼓励百姓一起加入其中来。”1月27日,年节里,村里外出求学的学生们、外出打拼的乡亲们回来了,陈海山又忙个不停:先领着大伙儿看看牛羊养殖场,看树莓种植园,看地瓜地;转完一圈,又把大伙儿领到村委会会议室,摆上茶水瓜子,一场“返乡座谈会”拉开了帷幕……
“咱们村现在地瓜、牛羊肉、树莓产量都上来了,但是销路又成了新问题,村里想把这些特色农产品做起来,打造特色品牌,彻底摆脱贫困。大家见过世面,都讲讲别的地方、书本里是咋做的,教咱几招。”陈海山诚恳地说道,通过召开“村民大会”“能人大会”,将村里经济、产业发展情况面向群众,公开透明,化被动脱贫为主动防返贫,在他的激励下,村里出了不少懂经营的“能人”,有几次还帮村里谈成了订单,五家子村村民们一起冲锋在奔向富裕的道路上。
主导畜牧产业得抓早,特色种植产业得拓宽,电商直播平台账号得增加,还得继续帮本村农产品打开销路……面向新的一年,陈海山有不少打算,他说:“身为党员,村子里还没奔向全面富裕,我更不能懈怠!”据悉,五家子村脱贫率现已达100%,阻碍致富路上的问题持续“清零”,三年间无一人返贫。
携手奋进聚人心,“一片冰心”为乡村
2024年初秋,正当采摘季的五家子村树莓园,一颗颗粉红的树莓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丰收的喜悦弥漫山野。
蒋卫大哥晒得黝黑,正组织村民在树下麻利穿梭采收。他家60多亩树莓园,刚刚联系了饮料厂商前来收购,眼见又是一年好收成。蒋大哥憨厚朴实:“没有陈书记和村里的党员干部实心实意帮我打开销路,哪有现在的好光景?”
就在2023年,蒋卫大哥家里种了40亩共6万斤树莓滞销,陈海山了解情况后,带上几个党员干部打了数不清的电话,吃了数不清的“闭门羹”,最终通过通辽市主城区的大型超市、微信群,抖音等电商平台找到了渠道,30天的时间,就卖出1800多件树莓,交易金额超6万元,为村民们继续推进五家子村树莓产业吃了一颗“定心丸”。
凝聚人心,一心为民、爱民是陈海山的信条。
今年61岁的刘丛军是五家子村村民,2022年5月突发心脏疾病省外就医,同年10月,老伴儿又因病去世。接连的变故,让这个本不富足的家庭一度陷入困境。“当时做手术给家里花了不少钱,陈书记帮助我申请纳入低保,还为我申请防致贫返贫基金补助,真感谢他的帮助。”刘丛军感激地说。
图为陈海山到村中商店检查食品卫生情况
“大娘过年好,我来给你送汤圆啦!生活上还有什么困难不?”2月11日,第一书记陈海山天不亮就忙活开了,带着工作团队把一袋袋精心挑选的汤圆搬上车,这是送给村民的新年礼物,满含他对大家的关怀。“村子里老人多,腿脚不好,我给他们把年货送上门。”陈海山说,越是过年过节,越要关注独居老人等重点群体,务必把乡亲们的需求解决好。
临近元宵节,村里用电设备运行安全至关重要。同时身为国华投资蒙东分公司检修员的陈海山深知这一点,他冒着严寒对村里的供电设施进行仔细检查。“电采暖设备功率大,使用时一定要注意插座不能超负荷……”在村民家中,他仔细检查电力线路及设备,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并普及安全用电常识,督促用户及时对老化、破损的线路进行更换。村民杨万升看着村书记陈海山,激动的说:“陈书记,歇会儿吧,看你冻得脸通红,在我家暖暖,这么晚就在这吃口饭!”陈海山边检查家中线路,边说:“不啦,谢谢啦,还有几家没去呢,咱们只要安安全全过好年,比啥都重要!”说完又去忙着检查线路,确保村民平安过年。
“担当作为是新时代党员干部的职责所系、使命所在。接下来,我将继续配合村‘两委’工作,真正地走到群众身边,不负使命,不负群众,在推进五家子村建设和发展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国华投资蒙东分公司派驻通辽市开鲁县五家子村“第一书记”陈海山如是说。(袁婧雯、张嘉辉)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