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业绩差、高分红、客户集中成为常态

 

撰文 | 戏台

 出品 | 光伏Time

    
2023年光伏在资本市场处境发生巨大转变,针对光伏的投资变得更加谨慎。年末,企业的IPO排队之路变得更加危险。当业绩惨淡,前景渺茫,上市不再是反败为胜的仙丹妙药。



规模、金额双收缩


回看近一月,光伏企业IPO动态中,规模收缩明显,成功上市仅有艾罗能源一家;其他企业除特变电工下子公司新特能源外,则仍然处于前途未卜状态,例如拉普拉斯、中润光能堪堪过会,晴天科技、泽润芯能、鸿禧能源均处于问询状态。


证监会受理,但未审核的排队IPO企业只有聚成金刚石和一道新能,募资金额合计58亿元。


2023年,光伏企业融资逐渐向理性回归。从全年融资金额来看,2023年的A股光伏企业融资总额840亿元,远低于2022年的1661.87亿元。到了年末,融资条件变得更为严谨。


11月8日,沪深交易所就优化再融资监管明确相关具体措施。本次再融资新规主要划定了五条“红线”:一是严格限制破发、破净情形上市公司再融资;二是从严把控连续亏损企业融资间隔期;三是上市公司存在财务性投资比例较高情形的,须相应调减本次再融资募集资金金额;四是从严把关前次募集资金使用;五是严格把关再融资募集资金主要投向主业的相关要求。


主流企业扩产接近尾声,仅有双良节能在年末拟以定向募资的方式,投入25.6亿建38GW单晶硅拉晶和年产700套绿电制氢装备建设项目。



质量堪忧

 

融资环境收缩是对企业造血能力的考验,高强度竞争下,依赖融资输血存活企业将面临严峻挑战。


然而,此时挤在排队路上的企业问题重重,业绩差、高分红、客户集中,输血造血两头受阻。


近日过会的中润光能,业绩就有着高度波动情况,最差一年亏损2亿多。


2020年到2022年,中润光能的营收分别为25.33亿元、50.89亿元和125.52亿元;对应的净利润分别为1.24亿元、-1.96亿元和8.34亿元;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2433.7万元、-2.07亿元和7.30亿元;资产负债率分别为92.29%、95.56%、79.38%。


值得注意的是,中润光能是电池片环节专精企业,在产能一体化时代竞争力堪忧。中润光能最大客户为晶科能源,其销售金额分别占到中润光能各期营收的21.94%、14.67%、21.07%。然而,目前晶科能源在2023第三季度提出年末产能将高达90GW,中润光能业绩可持续能力值得怀疑。


中润光能刚开始拟募资40亿元,其中20亿元用于年产8GW(发电装机容量)高效光伏电池项目(二期),2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若按10%的新股发行计算,公司估值将达到400亿元。


上会前,中润光能将募资额则改为23亿元,8GW光伏电池项目资金不变,3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估值降低至230亿元。


1月3日刚刚辅导登记的聚成科技是一家专注电镀金刚石线的研产销的企业,曾与TCL中环、协鑫集团、晶澳科技、京运通、阿特斯有过业务往来。


2020年到2022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736亿元、4.779亿元和12.27亿元,2022年较2021年营收增幅为156.75%;净利润分别为1.552亿元、0.33亿元和2.395亿元。


同时,2020到2021年,聚成科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6327.70万元和7753.26万元,但到了2022年却突然跌落至负28136.60万元。


即便如此,高薪、高额分红一个不少。2021年,公司现金分红金额为2.3亿元;2022年,聚成科技董事李春丽,薪资333.23万元,副总经理李信180.55万元,高管韩登峰为109.01万元。


2023年4月,在深交所的第二轮审核问询中,监管机构对分红的主要流向和用途提出了疑问。此外,监管机构还针对聚成科技的客户集中度、收入持续性、毛利率下滑、成本费用以及大额分红等多个方面提出了质疑。


2023年8月聚成科技撤回申请,直到2024年1月,再次申请上市。


泽润新能TCL中环控股公司,主营的光储接线盒业务市场空间有限。尽管有着与光伏龙头股东的关联交易,其赚钱能力也相当一般。


2020年12月末至2022年12月末,泽润新能实现营收分别为1.49亿元、2.97亿元和5.2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07亿元、0.38亿元和0.86亿元,盈利能力十分平淡。


1月8日,泽润新能再出问题,反向吸收合并母公司,未尽到通知义务,未严格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履行通知全体债权人程序。


泽润新能于2021 年 12 月吸收合并母公司泽润实业,仅通知了部分债权人,未严格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履行通知全体债权人程序。发行人未说明其未通知全体债权人的原因、未通知的债权人对应的债务及偿还情况、是否存在纠纷及诉讼风险。


泽润新能给出了这样的回复:经访谈泽润实业、泽润有限反向吸收合并经办人员,由于泽润有限2021 年反向吸收合并泽润实业时,经办人员基于市场监督主管部门关于反向吸收合并办理工商登记的资料要求,误认为通知债权人和登报公告两种通知债权人的方式选择其一即可,因此未一一通知全体债权人。


鸿禧能源主营业务为太阳能电池片和分布式光伏电站业务,在过去几年饱受亏损折磨。


2022年,刚刚扭亏为盈。其营业收入分别为9.081亿元、12.131亿元和25.03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负1.788亿元、负1.488亿元和1.919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负2.13亿元、1.58亿元和2.56亿元。


从毛利率和营收占比来看,公司电池片经营多处于亏损地位。2020-2022年,公司分布式光伏电站和电池片毛利率为9.56%、5.79%和14.92%,其中电站业务毛利率分别为58.25%、60.22%和60.45%。太阳能电池片业务收入分别为6.021亿元、9.141亿元和21.935亿元,占总营收比例分别为68.20%、75.45%和87.94%。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