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凿盐井,用竹筒导气,引井火煮盐。2200多年前,四川盆地的先民在全世界最早开始开采利用天然气。

川气东送,“巨龙”横贯神州,造福千企万民。2200多年后,先民燃起的星星之火,早已“燎原”,“‘川气东送”能源大动脉主供气源地”,成为中国石化中原油田普光气田最引以为傲的亮丽名片。

能源,国民经济的“血液”。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经济思想逐步创立、不断丰富,作为其“灵魂”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如启明星和航标灯,指引着一家家能源央企栉风沐雨、克难前行。

同样与困难、挑战相伴相生的普光气田亦如此。从2005年破土开建,到2025年我国“十四五”发展圆满收官,走过其间近20年历程的中原普光人,矢志不渝谋求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协调为内生特点、绿色为普遍形态、开放为必由之路、共享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攻克一道道棘手难题,开辟一片片崭新天地。

气田累产井口气突破1200亿立方米,2023年净化气产量占全国近3%;投产近15年来零伤亡,剧毒气体硫化氢不染工区一草一木;洁净能源开发助力我国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累计减排二氧化碳当量1.6亿吨;涉硫高端装备国产化率达到100%;每年上缴企业所得税1.5亿到2亿元……日夜耕耘在矿权区内1931平方千米的广阔土地,中原普光人已经向党和人民交出了端牢能源饭碗、长期稳产保供的“普光答卷”。而且,这份答卷每时每刻都正在被一笔笔续写,质量更加上乘,奉献更加卓著,成色更加鲜明。

饱蘸绿色的笔墨 洁净能源“绿动”长江经济带

踞守“川气东送”龙头,普光气田必须确保昼夜不断供。中原普光人承压奋进、增储上产,为长江经济带沿线70多个大中型城市、上千家企业、2亿多居民不竭输送洁净能源

620日,川东北大地青翠欲滴,满目生机,中国石化酸性气田开发重点实验室启动会暨学术交流会在普光气田召开。

院士、领导、教授、工程师、大学校长、首席专家……各方来宾高朋满座,“光环”不同,却怀揣同一份热忱——更多、更好、更快地采掘天然气,增产保供、福泽万民。

相较于石油,天然气是一种安全、环保的洁净能源。目前,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超过40%,且近年来,我国天然气消费由2010年的1076亿立方米增至2023年的3945亿立方米,整体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因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念兹在兹,始终把能源的自主可控,和环境的清洁美丽,当做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处理的一对重要关系。普光气田也始终红心向党、兴气报国、砥砺奋进。

然而,这条为国之大者星夜兼程的漫漫长路,中原普光人走得并不轻松——

时间倒流回2003730普光1井喜获高产气流,普光气田横空出世。国内规模最大、丰度最高的海相高酸性气田,世界第二个百亿方级特大型高含硫气田——毫无疑问,普光气田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但随着开采寿命延长,昔日的“名片”不再夺目,中原普光人亟需再创辉煌、续写荣耀。

勘探工作者首先挺身而出,风餐露宿搞地震,火眼金睛细踏勘,不厌其烦建模型,抽丝剥茧深钻研,一些此前没有认识到的层系和区块重见天日、重焕生机,通过勘探开路、开发跟进的滚雪球式拓展,加入了上产洪流。

譬如,基于老探井老君4井的地质认识,202211月,老君区块投产,目前,仅块内3口单井的日产气就达到145万立方米,可谓小而肥,成为支撑气田长期稳产的最大潜力股。再譬如,20237月,普光气田首座井工厂——普陆页1井组投产,该井组同样是在老探井普光12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目前累产气超千万立方米,成为支撑稳产的另一块现实阵地。

2023年,我们的天然气SEC储量替代率首次突破100%,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中原油田副总地质师李令喜说储量替代率是衡量资源性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国外主要大石油公司的储量替代率一般100%150%

自流井、大安寨、雷口坡、吴家坪……伴随勘探工作者的远征脚步,近两年,四川盆地越来越多此前从未“涉足”的陌生层系,开始被越发频繁地提及,开始聚焦勘探开发工作者钻研的目光,开始有了钻头的轰鸣挺进。资源接替的新希望,正一天一天厚积。

就像人会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老,目前,占气田总产量超过90%的普光主体、大湾区块基本盘,正以每月1020万立方米肉眼可见的速度递减,如果不搭理它,这种递减只会更加剧烈,更让人夜不安枕。勘探战线穿云破雾,普光气田开发管理部监测科技室主任胡杰的直言,则传递出了气田开发工作者的紧绷神经,和承压状态。

他们一方面透视地层、更新认识,针对被水淹、或先天物性不好的井区、储层部署开发调整井,让死去的储量重新活过来2024年上马的各类新井数量超过了此前6年新井数量的总和。一方面精准实施一井一策,通过井筒溶硫、流程清洗、空穴射流、机械刮硫、排水采气等医疗手段,让基本盘内的产量主力军气脉通畅、活力满满。截至5月底,普光气田综合递减率依旧平稳控制在10%以内。

——肯辛勤耕耘,必硕果盈枝。2022123日,普光气田累计生产井口气突破1000亿立方米;2023325日,气田累计生产井口气突破1100 亿立方米;2024529日,气田累计生产井口气突破1200亿立方米……

理越辩越清,路越走越明。在如今的普光气田,千亿立方米已成为嘴边的流行语、工作的度量衡、未来的新航标,指引着中原普光人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至千里,为奉献洁净能源奋斗不息。

一枝一叶总关情。除了采掘洁净能源,普光气田还用“植绿”来“护绿”。投产至今,气田不惜投入大额资金,栽种夹竹桃等抗硫、吸硫植物27万株,恢复林地、草地、耕地1784亩。连续13年对当地水稻、玉米等15种作物、植物的粒重、叶绿素、含硫量和物种多样性等生理指标开展跟踪监测。监测结果显示:气田开发建设没有对周围环境和生态带来不良影响,普光地区继续保持着气田开发力量介入前的秀美风光。

大敞开放的门扉 高含硫气田开发中国样本传之广远

对于高含硫气田从业者而言,“卡脖子”总是难以言说的痛。中原普光人开门办企业,大力开展装备国产化和“中-中”合作,“普光方案”“中国样本”传播广泛、影响深远

2024330日,天空布满阴云,但因为普光主体湿气增压工程在这天的全线开工,普光气田采气厂机械工程专业首席专家张广晶的心里却洒满阳光。

这阳光,从多年前“出发”,一直照耀到今天——

随着勘探开发时间延长,普光气田步入稳产中后期,地下能量降低,必须从外界增加一股“人为”的“抽汲力”,让“动能不足”的天然气更多、更快地“重见天日”,“对普光气田实施增压开采”的决定逐步成形,而增压开采的关键,就是能够给天然气“赋能”的压缩机。

2019年,《高含硫气田湿气增压技术与关键装备研发》项目立项,张广晶和攻关团队马不停蹄开始了调研。风尘仆仆间,脑海里的构想也渐渐清晰——他们要造的,是一台“老外”没有、业界没有、完完全全“中国制造”的、能够支撑高含硫气田长期稳产的永动机”。

天有不测,造化弄人。调研结束不久,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袭来,攻关团队、设计人员、制造厂家三方只能由“零距离”接触,转为“隔空”交流。

商讨技术细节的钉钉会议被一次次发起,标注着“紧急”的各类函件被一封封送达。在无形的条条网路上,海量的数据、意见、灵感,昼夜不停地互通、传递、撞击,压缩机组的工艺技术路线、涉硫部件的材质被一一敲定,转速、进压、排压、排气量等关键技术指标逐一完成,15.7%超高含硫湿气工况下机组“抗疲劳”“防腐蚀”“低泄漏”的几大运行难关,也一一跨过、如履平地。

202110,倾注了无数心血的国内首套20万立方米/天国产高抗硫压缩机组在普光101集气站正式投运,整体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指标国际领先。

但是,和压缩机打了半辈子交道的张广晶并不乐观。他敏锐地意识到,普光气田工况苛刻,这台带有先导试验性质的压缩机组一定会在运行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选择漠视、大而化之,增压开采就无法在普光气田全面推开,“第二个千亿立方米”宏伟目标的实现,也将遥不可期。

72小时、500小时、2000小时、4000小时……果不其然,在活塞杆循环不停的往复运动中,在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里,张广晶他们发现了气阀弹簧断裂、内部管线繁杂、泄漏气引射系统控制工艺不合理等诸多问题,能改的,就当即改;不能改的,就形成明确诉求,第一时间反馈给设计人员、制造厂家,确保后续机组不“重蹈覆辙”。

20243月底,普光101集气站的20万立方米/天国产高抗硫压缩机组成功跨越连续运行10000小时的大关,累计多产天然气1.8亿方,创经济效益2.7亿元。不止如此,得益于这套“先导”机组的“开路”,目前,另外6台国产压缩机组(350万方/天、3150万方/天)正在加紧制造、安装,再过几个月,就将在普光主体湿气增压工程中一一“就位”,投入轰轰烈烈的上产洪流。

在如今的普光气田,从直径只有几厘米的密封圈,到造价上千万的大型机组;从井下作业工具、抗硫管材,到井口设备、集输净化装备,涉硫高端装备国产化率达到100%,在气田成功应用480台(套),在同类行业推广应用3000余台(套),采购成本降低62.4%,增强了我国在涉硫装备制造领域的话语权,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具备高含硫气田开发装备全产业链的国家。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涉硫高端装备国产化,连同高含硫气田高效开发技术、长期稳产技术,共同一笔一画写就了高含硫气田安全高效开发的“中国样本”,使我国高含硫气田开发技术位于世界前列,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高含硫气田开发核心技术的国家之一

手握“中国样本”的普光气田,并不吝啬分享与馈赠。在国内,中原普光人以开放的胸襟,指导同类气田开发建设,引领三高气田技术发展方向,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重大贡献。在国外,来自美国、俄罗斯、土耳其、伊拉克、科威特、阿根廷等国的企业界代表慕名而来,考察学习,寻求合作,中原普光高含硫气田开发技术品牌广获赞誉,正绽放愈发夺目的光彩

张满创新的“风帆” 新质生产力“力克”稳产难题

普光气田主力层系“四高一深”,长期稳产属世界级难题。中原普光人磨尖技术“利刃”,构建智能气田,全力壮大新质生产力,气田跳出“8年稳产预言”,不断行稳致远

615日清晨,鸟鸣啁啾。在普光气田天然气技术管理部采气工程室主管李顺林办公室的两个水瓶里,一瓶内的可溶暂堵球已消失不见,一瓶内的绳结暂堵球则完好如初。

“泡了两天了,还没动静。”李顺林喃喃自语,这几天,他正见缝插针地探究两种陆相井压裂用暂堵球的性能差异。在他的心目中,“优秀”的暂堵球应该像手术用的可吸收缝合线一样,能够在“完成使命”后自动降解,既提升了压裂效果,又不污染储层。

一滴水可以见太阳。工作职责虽偏管理,却仍要做实验、勤钻研,科技创新对气田稳产的重要作用,从中可见一斑。

20239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首次提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在普光气田,这份“新意”,其一凸显在科技创新,其二体现在智能气田。

“普光气田是我国在海相地层里找到的第一个大规模气田,它的横空出世,本身就仰赖于勘探理论的颠覆式创新。”中原油田首席专家,普光分公司副经理彭君追溯历史,更深刻地道破了创新之于普光气田的根源性意义。

横空出世,更要“长存于世”。2005年,中原油田进入四川盆地,一边白手起家建设气田,一边联合由大型国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构成的近3000人研发团队勠力攻关,逐一“击碎”由“四高一深”带来的一道道世界级难题,探索形成高产高效开发、高酸腐蚀防护、规模深度净化、气田安全控制、关键防腐管材国产化等5项创新成果,《特大型超深高含硫气田安全高效开发技术及工业化应用》项目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2012年,中共十八大胜利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就在这一年,随着大湾区块首批13口开发井的井口节流阀缓缓开启,普光气田实现全面投产,年产井口气很快跃升至106亿立方米的峰值。

历史的巧合中,往往暗含隐喻——新时代,催生云蒸霞蔚的气象,也暗含冷峻严酷的挑战;饱览过“顶峰”美景,低品位储层难动用、水侵、硫沉积等稳产“天敌”,很快以不可阻挡之势,朝中原普光人汹汹而来。

202467日,普光气田首口加砂复合体积压裂井——大湾407-1H井成功投产。“非常复杂,第一次……还在摸索。”这勾起了李顺林这十几年来的“克敌”记忆。

若把这句并不通顺的感慨“翻译”过来,恰好可以折射普光气田低品位储层有效动用技术的迭代历程:“十一五”期间,气田仅能实施针对直井大斜度井一二类厚层的压裂,储层改造及提产效果有限;“十二五”期间,该技术实现针对水平井一、二类薄层的压裂,把坚硬的地层生生“撑”开形似杨树枝杈、沟通储层与井筒的裂缝;“十三五”期间,针对“禀赋”更差的三类薄差层的压裂技术日臻成熟,“杨树枝杈”升级成为更繁杂密集的“毛细血管”。

直到现今的“十四五”期间,从积极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到“出龙”“入龙”中国石化“十条龙”项目,再到轰轰烈烈开展“十四五”后三年科技攻关,气田上下,创新实践欣欣向荣,中原油田整体研发投入强度于2023年达到2.06%。再回看上述技术,“复合”压裂注水,注酸,又加砂,“撬动大地”、单井增产的力量更为强大。

“落地一项技术,就好比磨尖一道‘利刃’,护航气田所向披靡。保守推算2025,气田采收率可由投产初期的55%提高至70%,至少可稳产到十五五”对普光气田的“未来长青”,中原油田首席专家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宿亚仙十分乐观。而为了把这份心理“乐观”变为现实“景观”,全体科研、技术管理人员正披荆斩棘、无畏前行。

披星戴月的跋涉中,也不乏IT工作者的身影。

早在2013年,中原普光人就高瞻远瞩,启动智能气田建设。特别是从2022年开始,搭乘我国5G技术飞速发展的“快车”,普光气田自己的5G建设,也蓬蓬勃勃开展起来。

覆盖天然气净化厂厂区及采气厂6座集气站的5G专网,5G防爆智能巡检终端5G智能硫黄装车系统,消防侦检灭火机器人,实时监测管道腐蚀速率的测壁厚传感器,方便内外操人员掌握阀门开关状态、开度的阀门回讯器,能够支撑压裂实时监测、钻井随钻跟踪、专家远程决策的普光协同作战指挥室……近两年,随着一个个应用场景相继实现,5G技术提高生产效率、质量的“红利”,正一点一滴蔓延到气田勘探开发、生产运行、安全环保、应急指挥、经营管理、服务保障等各业务领域。

“可以说,智能气田1.0已经初步建成,但严格来说,在我们这一行,是不存在‘建成’这个概念的。比如说,在气田任意一座集气站都有海量台账,数据零散,无法被统计、分析。”在“形势大好”中,从事信息工作近30年的普光气田开发管理部综合信息室主任吕清林,却保持着难得清醒。

在他,以及气田所有IT工作者看来,唯有让各业务领域的第一手资料直接进系统、进数据库,才能真正“让数据成为资产”,从而实现从“管正常”到“管异常”,真正助力平稳生产、长期稳产。为着气田从“信息化”到“数智化”的“华丽转身”,他们正昼夜兼程、向“新”而行。

下足协调的功夫 地上良田、地下气田“美美与共”

高含硫化氢、生态脆弱、人口密集……在条件严苛的普光地区开发天然气,中原普光人始终注重统筹与协调,连续8年获评“四川省环保诚信企业”,安全环保水平行业领跑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公元731年,大诗人李白仕途蹭蹬,于失意中写下千古名篇《蜀道难》。据考,其中所说的“蜀道”,就部分经过今天的宣汉、平昌、万源、通江等地,古树参天蔽日,溪水淙淙流淌。可见,优美丰饶的生态,自古以来就是川东北大地上宝贵的财富,和恒久的样貌。

因此自从踏上川东北这片风景秀丽的热土,中原普光人就把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精辟论断融化在血液里、刻写在旗帜上,下足环保和生产协调发展的硬功夫,不“瘸腿”、不“偏科”。20年光阴倏忽而逝,国资央企的自觉担当、优于国标的严苛要求,始终一以贯之、未曾改变。

其实,占地3402亩的天然气净化厂,本身就是一套巨大的环保装置。谈及环保,普光气田天然气净化厂安全环保室主办韦华天下意识的第一反应,就是从工艺流程入手的本质清洁

众所周知,普光气田海相地层中的天然气高含剧毒气体硫化氢,如果不能得到妥善的无害化处理,将成为对大气、水体的最大污染源。为此,早在投产之初,普光气田就引入当时国际上最先进的工艺包,通过使用高纯度MDEA(甲基二乙醇胺)和TEG(三甘醇),对高含硫化氢的原料气进行脱硫、脱碳、脱水处理,把毒气变成了福气,更把最大、最危险的污染源消解在了工艺流程里

对于中原普光人来说,环保不仅仅代表无污染,更意味着可循环

所谓可循环,即对资源的节约、循环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近年来,普光气田创新研发的热氮吹硫技术,以及实施的液硫池废气治理改造,就是这一理念的生动践行。

二者应用场景不同,却原理相似,都是把原本要经过尾气焚烧炉直接焚烧、排放的工艺过程废气收集起来,送回硫黄回收装置,也就是克劳斯炉中重新回炉反应。这样一来,不仅再度进入尾气焚烧炉的废气变得十分微量,更在回炉反应的二次锻造中有效提升了硫黄收率可谓一箭双雕。韦华天详细解释道。

2024普光气田净化装置停工、开工、生产全过程中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从投产之初的960mg/m3,一路压减至目前的150mg/m3以下(远优于国家400mg/m3的现行标准)同时,总硫回收率也提升至不低于99.91%的高水平跑赢俄、法、加等国际同行,普光气田成为我国最大的硫黄生产基地,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为磷肥产业及农业发展提供重要原料支撑绿水青山金山银山“能源饭碗”和“粮食饭碗”,在气田得到了有机统一

后河、州河、渠江、嘉陵江……川东北地区水网密布,“点滴不染江河”,也是必须扛起的神圣职责。如果说上述“150mg/m3”的指标逼近“近零排放”,那么,在普光气田,气田采出水和净化工艺废水,则能够真正“零排放”。

针对“占大头”的气田采出水,普光气田首创“氮气气提、溶氧气浮、化学氧化、混凝沉淀、两级过滤”复合处置工艺,能够把黄褐色的采出水“洗”得清澈透明,实现100%达标回注地层。针对净化工艺废水,6套酸水汽提装置则能够把无用的废水“变身”为有用的循环水,为净化装置提供必不可少的“养料”。

无危则安,无损则全。在普光气田,如果说环保塑造的是“美不美”的外在形象,那安全铺就的,则是“有没有”的生存之道。

为此,普光气田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统筹发展和安全”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带血的GDP,一分都不要”,投入巨额资金安装3800余台硫化氢泄漏报警检测设备,被称为“世界上报警仪最密集的地方”。气田还建立“四级关断”连锁技术,能够在5秒内发现异常,在20秒内根据事态紧急程度,实现从单井,到单站,到单线,再到全气田的不同等级的关断控制。这就好比在气田上空布下了一张巨大而无形的“本质安全管控网”,任何危及安全生产的“风吹草动”,都无处遁形。

2024年,随着又一轮产建高潮袭来,普光气田涌现出湿气增压、凝析油生产LNG拉运、CNG充装等“新业态”。因此,在本质安全构筑起的“铜墙铁壁”的基础上,气田创新推行“两卡一表”(安全监护卡、违章提示卡,安全检查表)“一看四查”(看关键人员是否在现场,查人员安全风险掌握情况、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安全职责履行情况、隐患和违章情况)安全监管法,像“上手就会”的“傻瓜相机”一样,为现场监理监护、安全管理人员提供了简洁明了的工作指导。在全气田推行安全述职,气田层面定期随机抽取中层管理人员述职,直属单位层面负责基层述职,让安全管理人员始终“绷紧弦”、时时“出出汗”,见贤思齐、永不知止。

追求共享的境界 铸就企地互利共赢“命运共同体”

扎根川东北这片为英雄鲜血染红的热土,普光气田“生来”倾心为民。中原普光人以气田开发助推当地乡村振兴、产业升级,获评国家“改革开放四十年重大能源创新工程”

6月,在达州市达川区高新区斌郎乡,达州玖源化工有限公司的新材料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

早在2006年,得益于普光气田丰富的天然气资源,玖源落户达州,依托气田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建设了年产40万吨合成氨、45万吨尿素项目。2023年底,该公司产业迭代升级,计划分三期投资建设新材料项目,包括年产50万吨碳酸乙烯酯、12万吨双氟磺酰亚胺锂生产线等,预计年产值达到百亿元。

自普光气田拉开建设大幕,达州市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就投入极大力度,抱以极高热忱,像当年支援红军一样,一以贯之支援气田开发建设,在土地征用、拆迁安置、道路保通、大件运输、综合治理等方面开辟了一条条畅通无阻的“快车道”。普光气田也坚持“开发一方资源,造福一方百姓”,通过多种方式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帮助达州市发展成为中国西部重要的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积极参与“川东北省域经济副中心”培育、“万达开天然气锂钾综合利用集聚区”建设。古老悠远的“巴人故里”,蝶变为繁荣现代的“中国气都”。

增加财政收入。气田投产后,与达州市合资成立中国石化达州天然气净化有限公司,每年可为达州市和宣汉县上缴企业所得税1.5亿元到2亿元。2011年至今,在每年达州市企业纳税排行榜中,普光气田一直位居榜首,连续12年获评四川省A级纳税企业。

助推乡村振兴。投资4亿多元,新修、扩建公路200余千米、桥梁5座,既保障了气田生产建设需要,又改善当地道路基础设施。其中的明月江大桥,成为宣汉县“三纵三横”公路网络骨架的控制性工程,有效解决了江口区5万多人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成为惠及巴人故里的“福祉工程”和中国石化援建宣汉县的标志性工程。

赋能产业升级。气田丰富的天然气和硫黄资源,成为招商引资的靓丽名片。成功引进贵州瓮福等国内外135家企业入驻“普光经济开发区”,用工人数达10000人以上,实现年销售收入301亿元,助力达州市打造川东北能源化工基地。

一切过往,皆为序曲。来日之路,灿烂光明。

俯瞰如今的四川盆地,“气大庆”“深地工程”等国家战略泼墨落笔,催人奋进;普光、安岳、元坝、涪陵、长宁、威远等大气田星罗棋布,马力全开。这片广袤热土上的天然气事业方兴未艾、生机无限,已成为中国天然气版图上当之无愧的重要一极。

而在迈向未来的长路上,普光气田仍有巨大的地下资源潜力。到2035年,即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之际,川东北工区累产井口气将顺利达到2000亿立方米,圆满完成第二个千亿方发展目标。打造百年气田,中原普光人步履铿锵、充满底气!

点赞(4)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