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国家能源集团国电电力内蒙古综合能源蒙西鄂尔多斯采煤沉陷区300万千瓦光伏基地项目完成100万千瓦容量光伏组件安装,完成组件安装总进度的三分之一。
该项目是国家第二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之一。
“这个项目拥有200万千瓦光伏项目和100万千瓦光伏项目两个子项目,场址均位于鄂托克前旗。”内蒙古综合能源公司项目负责人李晋原介绍,“项目建成后,年均上网电量约56.69亿千瓦时,可节约标准煤17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7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572吨,对保护环境,改善生态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00万千瓦光伏基地项目,占地10.5万亩,面积超过了北京市东西城面积之和,相当于1万个标准的足球场,如何高标准建设是一道难题。
图为国家能源集团蒙西鄂尔多斯采煤沉陷区300万千瓦光伏项目
内蒙古综合能源按照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新流程的基建“五新”要求,全力将项目打造成高效智能光伏电站和国家优质工程示范项目。
面对项目占地面积大、作业面多,施工管理难度大的问题,该公司采用智慧工地建设,利用无人机自动巡航,全景可视化管理,对施工质量、施工安全、施工进度全面监控和管理。充分利用“一中心三平台”,实现施工重点领域“现场、现时、现在”安全管控。
“以前水泥预制桩的打桩直径约400毫米,现在平单轴桩基采用H型钢桩,宽为100毫米,既可承托同等面积和质量的光伏板,而且H型方钢安装方便,还减少了混凝土使用量,降低了建设成本。”李晋原话语爽利。
图为施工人员将平单轴安装在H型方钢支架上
“我们每项工艺都向样板展示区看齐,加之我们有一套完备的验收体系与严格的验收标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把‘创国优金奖’的蓝图变为实景图有了清晰的实践路径。”进入建设的关键时期,内蒙古综合能源的建设者每天超六个小时扎根在建设现场,精益求精的一个个瞬间,串起了蒙西鄂尔多斯采煤沉陷区300万千瓦光伏基地项目建设的日新月异、突飞猛进。
如今,在广袤荒芜的荒漠上,一排排安装完毕的光伏板交错纵横,如同整齐排列的千军万马。
“我们项目部是个年轻的团队,平均年龄只有31岁。”如何让这支年轻的队伍快速达到光伏项目建设业务方标准,是摆在内蒙古综合能源面前的又一难题。
“光伏基建期,太阳一落山就无法工作,这里没有任何娱乐项目,设计、建设的专家们和我们一起住在项目部。”李晋原介绍道。“我邀请住在项目上的专家们给我们年轻的项目部讲讲课,提高大家专业的知识,让更多年轻人成长成才。”
从图纸到方案,从专业名词到大白话……“夜校学堂”邀请设计院专家、监理、总包等为项目部员工讲好业务技术课。
图为建设者们在夜校学堂研究光伏基地先导项目布置情况
“项目部开设的‘夜校学堂’让我重回课堂,而且学到的知识针对性更强了……”参加工作第一年的李辉由衷地感慨道,“前一天晚上在夜校里学到的知识,第二天就会在建设现场实际应用上,学用结合,让我快速掌握了各种桩基施工工艺。”
“不仅仅是去听课,我也有机会讲课。”同样是第一年参加工作的黄伟恒自豪地说。“我作为‘老师’分享了国电电力光伏基建施工工艺标准,从各种桩基施工工艺、到各种不同支架安装要求,再到组件安装标准。”准备分享资料过程,对黄伟恒来说本身就是一次绝佳的学习提高过程。
只有懂得原理,才能会管理,项目部越来越多的人自发加入“夜校学堂”,加入到百万光伏建设的逐梦之路。
夜晚的风声呼啸,学堂里氛围热烈,李晋原带领着这群耐得住寂寞,沉得住底气的建设者,在蒙西腹地用实干绘就一朵璀璨的马兰花……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